美育构筑生命化的古诗词教学课堂
2020-12-19江苏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花溪小学曹锦羽
江苏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花溪小学 曹锦羽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它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融汇于各门课程之中。蔡元培曾经说过:“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蕴含的山川之美、生命之美、人文之美、传统之美,可以让学生在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学长廊中漫游、沉思、吟诵,从中获得美的体验。语文新课标提出学生应当诵读相当数量的古诗词,要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储备、运用古诗词知识,提高文学欣赏的品位与文化审美情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和情操美。但古诗词的意蕴深刻,意境深远,诗人生活的年代与小学生的生活有着遥远的时空距离。要想让学生真正领略古诗词的美,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借助多媒体,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形象美
小学教材中的每一首古诗词都宛如一幅唯美的画卷,让学生读懂、品味这些画,是古诗词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学生充分的认知是要调动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的参与,其头脑中留下的印象才更深刻、完美。而形象直观的事物可使学生的审美感知活动实现最佳态势,他们读懂得越快,认知得越好,其审美效果也就更加鲜明。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通过直观形象的视听功能,设计精美的界面,配以古朴典雅的乐曲,营造出一个浓郁的古代中华文化氛围。将古人生活的场面拉近在学生眼前,使之宛如时光穿梭,身临其境。创设一个美轮美奂的唯美的境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功能,利用视觉、听觉等来进行体验,寓教于美,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感受古诗词的形象美。
为增进古诗词画面的可视性,教师可以依据古诗词表现的不同内容、主题,确定各种不同的情感基调,营造不同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古诗词的魅力。例如,教师在教学《登鹳雀楼》时,可以用红日衔西山的鹳雀楼剪影为背景图,将四行诗句设置为黑色粗浓的隶体字,配以低沉雄浑的古筝曲,营造出“白日依山,黄河入海”的雄浑、豪放、磅礴的气势,为促进学生理解诗意起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再如,教学杜甫的《绝句》时,为体现诗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所表现的美好景致,我们可以色彩艳丽绚烂的春色为背景,配以旋律明快的竹笛曲,引导学生进入风和日丽、莺歌燕舞、柳暗花明的春天境地。在制作课件时,教师对不同类型的古诗词,选用不同美术字体,可以表现不同的形象美,营造出不同的意境。学生身处这样的学习氛围中,目感其美、心醉其情,学习古诗词自然就成了一种美的享受。
二、心灵体验,陶冶情操,让学生内化古诗词的情操美
陶冶性情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功能之一。语文教育是学校美育的重要阵地。我们的语文教育是要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追求的人,做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精神境界高尚的人,一个有生命追求的人,一个充满诗意情愫的人。古诗词的诵读过程,是思想情操潜移默化的过程,是道德品质浸润熏陶的过程,是人格塑造耳濡目染的过程。“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具有道德教化之功能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脍炙人口的诗词名篇,与其他样式文学作品一样,都是陶冶性情、温润心灵的熔炉。然而,诗词的作用无疑显得更为直接、更为明显。其他文学如小说、戏剧、散文等,或重情节,或重情趣,对心灵情感的作用力度均不如诗词。诗多直抒情怀,节奏感强,言简意深,朗朗上口,易于诵记,使人于无形中得以浸染、熏陶。
三、创设美境,披情入境,如何让学生体验古诗词的意境美
古诗词语言练达,意境深远,意蕴深刻,使人一唱三叹、回味无穷。学习古诗词,让学生体验古诗的意境美,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对此教师可以创设美境,披情入境。教师应努力创设情境,根据诗词描写的形象,引导学生从品词析句入手,创设与诗词内容相关或相似的形象、情境或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领略诗词的意境及诗人的情感。一般古诗词之间都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某一首诗词的过程中,不要把它当作一篇孤立的诗作,而应在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古诗词内容的基础上,通过与相同题材或相同内容的诗词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在比较中,寻找二者之间的相似点、共通性,体会其差异性、多样化,从而步入古诗词的意境,从中真正理解古诗词的意境所在,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和人文素养。
例如,《雪梅》中所描绘的梅花和雪花,都认为自己占尽了春色。其实它们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缺点。梅花香,却没有雪的洁白;雪花白,却没有梅花的幽香。诗人借雪与梅的争春,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了这些体验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此诗和王冕的《墨梅》一诗进行比较,同样是写梅花的诗,给人的感受却不一样。通过横向对比,不难看出《雪梅》的意境与《墨梅》中的高洁清纯截然不同。同是写景咏物的诗,描写的景物虽然一样,但作者观察的角度不同,表达的感受不同,营造出的意境也不一样。
四、形象思维,创意诗画,让学生体验古诗词的艺术美
古诗词的一大特点就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小桥流水图,一幅田园风光图,一幅塞外大漠图。学生诵读一句古诗,就可以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相关画面。然而,文学和美术毕竟是两门不同的学科。将文字转化为画面,离不开形象思维的艺术加工。学生会对画面采用不同的处置手法和不同的构图布局。在古诗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字画的转化来表现自己心中诗的画面,展示自己对古诗词的所特有的独特解读。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构图过程中,一边思考,一边讨论:画什么?怎么画?这样,学生在和谐、合作的气氛中充分体验了古诗词的艺术美。
例如,在教学杜牧的《山行》时,教师引导学生说说如何在画中表现“白云生处有人家”这句的诗意。大家议论纷纷,各执一词。有的说可在远山上添画几间茅棚,有的说人家屋子应该被白云掩映,隐约其间,有的说只要在蜿蜒石径上画上几个荷柴樵夫,还有的则认为只需在远山白云间添上几缕袅袅炊烟即可。每个学生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或许各不相同,但是其中带给大家的精神享受却是一样的优美而富有诗情画意。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美育,让学生在形象感知、情操陶冶、意境感受、艺术鉴赏等方面,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特点。一个成功、高效的美育渗透,不仅能够达成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的目的,而且还能让学生感受生命气息,提升品德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