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媒介阅读 助力学生英语思维的生长

2020-12-19江苏苏州市东中市实验小学校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35期
关键词:媒介英文情境

江苏苏州市东中市实验小学校 周 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纸媒以外的媒介成为传播的主要渠道和重要方式,学生必须要顺应,要学会“跨界”学习。传统教学中,学生在相对封闭的环境(如教室)里捧着教科书学习,当网络上和学校外的信息也成为更重要、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后,学生确实需要“跨越”纸媒这一传统的媒介进行学习。笔者认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跨媒介学习一方面表示多种媒介之间的交叉、跨越,突出媒体的丰富性;另一方面也表示媒介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相加关系,而是一种交互整合的关系。

一、小学英语跨媒介阅读对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意义

1.跨媒介阅读——拓宽学生思维广度

传统的英语阅读模式更倾向于教师引导和讲解,适合语料较少的精读文章,但针对英语学习的特点,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同时也无法应对数字化多媒介阅读的冲击,不利于培养学生面对丰富信息时的阅读转化加工能力。英语作为非母语,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只有依靠大量阅读来开阔眼界和开拓思维。而跨媒介阅读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有助于学生对于主题或文本的进一步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的文化意识,通过阅读同一主题不同媒介材料中的不同观点,拓宽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形成尊重、包容的多元文化素养。

2.跨媒介阅读——启迪学生思维高度

海量的相关媒介英语阅读资源共享成学生阅读的宝贵素材,也提供了高速度、大容量、多种类的阅读交流工具,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阅读学习方式发生了诸多变化。通过不同媒介的阅读,模拟真实语言情境,学生会发现各个媒介所带来的信息特点各不相同,了解关于主题的不同理念和观点,提高自身的眼界和思维的高度,能客观面对和分析各种不同观点。

3.跨媒介阅读——挖掘学生思维深度

跨媒介阅读促成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精心设计主题、任务、活动,创设符合学生经验的真实情境,把学生的学习变为问题的解决或完成任务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再仅仅是教师传统意义上的“敲黑板”,让学生“划重点”,而是学生自主在各种媒介资源中选择,整合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根据自己的问题或任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完成任务的办法,不断筛选提炼出问题的答案,概括出多媒介阅读文本的主题或是中心,通过这一过程,不断锤炼学生思维的深度。

二、利用英语跨媒介阅读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实施策略

1.融·思——跨媒介融合打造学生思维深度

在国家推行的学生核心素养中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其中包括有一定的信息意识,勤于反思;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方面,其中就包括理性思维和批判质疑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和核心素养进行深度地融合,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两种素养的融合。

如在教授五年级下册Unit 3Asking the way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以下资料:百度地图或是高德地图APP(事先熟悉其中的实景地图等功能),苏州的平面图,学校的平面图,英文语音导航等资源,城市中的中英文路牌。教师在教授完本单元的新课后,在复习拓展环节中,通过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本单元的内容。教师可以抛出主要问题: We want to go to Suzhou Museum.How do we get there?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脑海里自己初步构思一下,但学生的空间概念还不是很清晰,不一定有准确的路线。可以让学生先试着说一说,然后指导学生打开百度地图的APP,将其设置成英文模式(可以将手机语言改变后进行投屏),搜索从学校到苏州博物馆的路线。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三条不同的路线,可以让学生分组并商议自主选择一条线路和交通工具(地铁、公交、骑行等),分别设计不同的行走路线,根据实际的红绿灯或是主要建筑进行描述,在实际地图上,会有很多的大小路口和建筑物,可以考验学生对信息的理性处理能力,进一步加大思维的深度。同时,可以让学生将设计好的路线用地图表现出来,并用英语标注出来,也可以让学生录制一段语音导航让其他学生根据地图跟着导航进行检验。

2.辨·思——主体多元化打造学生思维信度

能够在纷繁复杂并以各种形态出现的信息中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的能力,也就是对于信息的甄别能力,是学生高阶思维的一种体现,也可以称之为思维信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讲授在公共场合的礼貌,我们可以提供给学生的教学资源有学校的现有宣传牌上的英文标语,商场里、图书馆里的英文版入内须知,因为年级较低,可以让学生观看如商场门上的PUSH 、PULL 或是NOSMOKING这类较为简单的标语。关于公共场合礼貌的英文动画片中出现的生词太多,不利于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可以用模拟真实情境的方式呈现,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经验的积累。教师可以设计的活动:如果你们是校长,学校里还需要在哪里悬挂一些标语,需要哪些标语。学生需要在教师提供的各个媒介资源中选择自己需要的语言和信息,阅读并理解后将这些信息用不同的方式如制作或是视频介绍等进行展示。这是非常考验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有的学生可能会这个也想要,那个也想要,但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需要完成相关任务,必须最快最准确地筛选自己想要的信息并快速理解和运用。

3.疑·思——活化问题链打造学生思维精度

跨媒介阅读的方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判断和思考的习惯,打造学生的思维精度。如六年级下册Project 1 中的主题是Being a good student,通过阅读两位小朋友的自述,来判断他们有哪些好习惯和坏习惯,是不是属于好学生,那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通过让学生观看新闻,了解防疫知识,搜集网上其他学生居家的活动视频和制作的英文海报等,进行多媒介的阅读体验,这种体验往往更真实,更有效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引领学生进行信息的收集整合和深入的分析研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跨媒介阅读中探讨怎样的学生才算好学生,和学生共同阅读探讨在疫情中如何成为一名好学生。教师可以运用问题反思的方式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获得真实而独特的感性经验,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的探究,进而升华到理性认识。本课所需要的各种媒介资料:学习强国中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英文新闻精简版,关于抗疫的英文演讲稿,抗疫纪录片,英文防疫动画片,关于社区工作人员工作的新闻链接,钟南山院士全英文向路透社记者介绍新冠肺炎疫情的语音或视频,学生在方舱医院边治疗边学习的新闻视频,学生制作的抗疫英文海报,等等。通过阅读各种资源后的问题链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进行思考:先提出一个大问题What makes a good student?然后指导学生通过跨媒介阅读后进行信息收集和整合提炼,再通过一串问题链让学生通过转换角色进行思考“如果你是钟南山,如果你是社区工作人员,那么你觉得目前来说怎样的学生才算好学生?”

Q1:If you were a student,what do you think?

Q2:If you were a community worker(社区工作人员),what do you think?

Q3:If you were Academician Zhong Nanshan,what do you think?

Q4:If you were a policeman,what do you think?

问题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成果和回答进一步具化和细化。教师从角色扮演引出的问题链引导学生不断反思,打通了现实情境与未来情境,培养表达的对象意识,可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养成独立、客观、理性的媒介素养,这是在情境中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良好方式。

4.集·思——跨媒介输出打造学生思维效度

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模式要从传递模式变为知识建构模式,学生应该是知识的建构者。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学生将信息根据自己的目标进行总结和概括。如六年级下册Unit 6An interesting country中文本内容是介绍澳大利亚的风土人情,教学时准备的各种媒介资源有:课文文本和视频,澳大利亚旅游局宣传片,澳洲出产的奶粉,食品和玩具的英文标签和说明书,澳洲大堡礁的景点介绍,大堡礁珊瑚纪录片,大堡礁乘坐各种交通游览的价目表,澳洲超市商品目录,澳洲美食栏目视频或是餐厅菜单,等等。通过跨媒介的阅读,可以获得各方面的丰富而实用的信息。教师的要求是结合课文文本内容和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制作一份介绍澳洲的材料,可以是旅游海报,可以是美食推荐,也可以是思维导图。当然,自己录制的介绍大堡礁旅游或是物产的视频也是可以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一一阅读,就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任务,自主选择澳洲的一个方面,根据教师所提供的信息,阅读收集整理与自己任务相关的所有信息,这在很大程度上启迪了学生概括思维,怎样将所掌握的信息重新编码成自己的东西。教师提供的是沙砾,需要学生在其中自己淘洗出金子并制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如何抵御多元媒介对教学的干扰,是目前尝试跨媒介阅读教学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作为教师,如果把精力只集中在搜索各种信息和资源上,而忽略了对于课程内容的教学设计,忽视了引导学生自我探索的方法和方式,对于跨媒介阅读教学就是致命的。教师需要深入了解纸质媒介、电子媒介各自的优势,将其合理地纳入阅读教学,促进教学方式的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猜你喜欢

媒介英文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