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玉米高产栽培管理
2020-12-19李伟国
李伟国
(屏边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云南屏边 661200)
随着屏边县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香蕉、荔枝、猕猴桃等新兴作物空前发展,玉米种植面积也不断减少,但是随着畜牧养殖的不断发展,使得玉米种植在屏边县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要在有限的土地上确保全县玉米高产,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春玉米的种植管理技术。
1 播前管理
1.1 精细整地
精细整地是改善土壤耕层结构、保墒保苗的主要措施。包括秋季整地和春季整地。秋季在前作收获后立即灭茬,施入有机肥进行早秋耕、深秋耕:耕地深度一般为16~20 cm,耕后立即耙压,做到无漏耕、无粒垡、根茬翻压良好和地面平整。春季整地,若没有进行秋耕的地块应结合施基肥早春耕,并做到翻、耙紧密结合。
玉米在pH值5~8范围均适宜生长,以接近中性土壤在pH值6.5~7最好。对土质的要求不严,无论砂土、壤土或黏土,只要地下水位低、土壤肥沃、供肥能力强、土层疏松深厚和富含有机质都可获得高产。
1.2 选用优良杂交品种并进行种子处理
1.2.1 品种筛选
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施肥不如调种”的经验。种子选择至关重要,应根据土壤肥力、生产力水平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搭配种植。种子尽量选用大小一致的籽粒,以达到优质高产的目标。当前屏边县大面积应用较广的玉米品种主要有:屏单2号、屏单4号、扎单202、毕玉7号、鲁三3号、毕单13号、大天1号、子玉2号等,选用品种应适宜当地气候生态类型,才能达到高产优质。
1.2.2 种子处理
①晒种。播前晒种2~3 d,出苗率可提高15%~28%,早出苗1~2 d。②浸种。浸种可使种子提早出苗。冷水浸种6~12 h;温汤浸种水温55~57 ℃,浸泡4~5 h。温汤浸种能杀死附在种子表面的炭疽病、黑粉病孢子。③药剂拌种。用种子包衣剂1号或4号,按种子量2%拌种,可防治苗期地老虎、黏虫、蓟马等害虫,保苗率达95%以上。④种子包衣。包衣剂由杀虫剂、杀菌剂、复合肥料、微量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保水剂和成膜物质加工制成,能够在播种后抗病、抗虫、抗旱,促进生根发芽。
2 播期管理
2.1 适时播种
播种后出苗整齐既是保证玉米种植密度的基础,也是增产的关键。适时播种可提高玉米出苗率,当土壤温度至少有5~10 d达到10℃以上时可以播种。播种量应根据不同品种、生育期、密度、种子大小、发芽率、耕地质量、播种方式而定,播种深度一般在3~5 cm为宜。屏边县大部分地区一般在3月中旬前后1周内播种较适宜。
2.2 密度合理
保证适宜的密度是玉米优质高产的关键,合理密植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最有效的技术措施之一。玉米适宜种植密度受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土地状况、管理水平等因素影响。确定适宜密度时应因地制宜,灵活运用。株型紧凑和抗倒品种宜密,每亩4500~5000株;肥地宜密,瘦地宜稀;精细管理的宜密,粗放管理的宜稀。
3 田间管理
3.1 苗期管理
3.1.1 间苗、定苗
在3~4叶时间苗,在5~6叶时定苗。应去弱留强、去小留大,留苗大小一致,按要求的密度计算好株距并做到株距均匀。
3.1.2 中耕除草
正常年份春玉米苗期不进行灌水,尽早中耕除草和疏松土壤,提高地温。一般中耕2~3次,深度掌握两头浅,中间深的原则。也可采用化学除草剂阿特拉津、乙草胺等,除草效果较好。
3.1.3 病虫害防治
玉米苗期主要害虫有蝼蛄、地老虎和黏虫等,应及时防治。若玉米矮花叶病和粗缩病流行地区,除采用抗病品种外,还应积极防治传毒媒介。玉米矮花叶病的主要传毒媒介为蚜虫,玉米粗缩病的主要传毒媒介是灰飞虱,在田间没有迁飞前及时用药剂进行防治。
3.2 穗期管理
玉米拔节到抽雄为穗期,是玉米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也是需肥需水最多的时期。玉米穗期田间管理的主攻目标是通过水肥措施壮秆和促穗,使穗多且大,具体措施如下。
3.2.1 追肥、灌水
玉米拔节至抽雄期追肥2次。第1次在拔节前后施入为攻秆肥。追施攻秆肥是保证玉米植株健壮生长,促进玉米雌、雄穗顺利分化。第2次在大喇叭口期追施为攻穗肥。攻穗肥对保证玉米增产极为重要,对决定果穗的多少和每穗的粒数的作用很大。从拔节至抽穗,特别是从大喇叭口期起,玉米进入水分临界期,此时满足玉米对水分的需求,可以促进穗大和粒多,可结合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的追肥进行灌水。
3.2.2 中耕培土
拔节期施入攻秆肥后,随即进行第1次中耕,兼有除草和覆盖化肥的作用。第2次中耕于大喇叭口期追肥后进行,并培土。培土要求垄高10~15 cm,宽10~30 cm。
3.2.3 病虫害防治
穗期的重点虫害是玉米螟和棉铃虫,应根据预测预报及时防治。
3.3 花粒期管理
抽雄到成熟为花粒期。花粒期开始营养生长基本停止,进入生殖生长阶段,是开花籽粒形成和增重的关键时期。花粒期的主攻目标是提高总结实粒数和千粒重。栽培重心是养根保叶,防止早衰,增加群体光合量,促进有机物质向籽粒运输,具体栽培措施如下。
3.3.1 追攻粒肥
为保持叶片的功能始终旺盛,防止早衰,应及时补追氮素化肥,也可采用磷酸二氢钾或尿素进行追肥。抽雄期至吐丝期追施氮肥一般占总量的10%,叶面每亩喷施磷酸二氢钾0.5 kg对水100 kg。
3.3.2 浇灌浆水
玉米抽穗至乳熟期需水较多,此时灌水不仅可以提高结实率,而且能促进养分的运转,保证籽粒饱满,提高产量。
3.3.3 隔行去雄
为减少植株营养物质的消耗集中于雌穗发育,可在玉米抽雄穗始期(雄穗刚露出顶叶),尚未散粉之前及时地隔行去雄。能够增加果穗穗长和穗重,双穗率有所提高,植株相对变矮,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得到改善,提高了光合效率,进而籽粒饱满,产量提高。
3.3.4 适时晚收,颗粒归仓
①适时晚收。玉米收获过早会导致生育期不足而减产。玉米绝大部分的籽粒产量是在灌浆期形成的,从开花到成熟的时间虽短,但对产量提高十分重要,此期叶片光合产物大部分输送到籽粒中去。灌浆期不但干物质生产的数量大,而且主要用于籽粒形成,玉米80%~90%的籽粒产量来自于灌浆期的光合产物。因此灌浆期越长强度越大,玉米产量就越高。②收获适期。判断玉米是否正常成熟不能仅看外表,而是要着重考察籽粒灌浆是否停止,以生理成熟作为收获标准,一是籽粒基部黑色层形成;二是籽粒乳线消失。当籽粒水分降低到30%时都能形成黑色层,玉米籽粒基部黑色层形成也是适时收获的重要参考指标。一般籽粒含水量30%左右,果穗苞叶变得松散时,收获粒重最高、产量最高。
春玉米是屏边县玉米生产的主要类型,在全县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要想实现春玉米种植的高产、优质、高效。必须根据当地的农业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种植的优良品种、合理安排播种、加强田间管理、做好水肥运筹等,才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才能实现春玉米种植的高产、优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