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民族院校共青团工作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
2020-12-18孟凡鹏
孟凡鹏
【摘要】对于民族院校而言,共青团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目前形势下,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进来,对于民族院校共青团工作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而在“互联网+”时代,这需要注意到具体方法的创新,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和共青团工作形成多元化结合,从而深化民族院校教育。对此,本文立足“互联网+”的时代视角,分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与民族院校共青团工作的具体内涵,然后探讨二者相互融合的具体路径策略,希望可以给有关人士带来一些参考,推动民族院校共青团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互联网+”;民族院校;共青团工作;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院校是以多民族为载体而构建起来的综合性院校,其最大特点,就是重点面向广大少数民族学生开展教育工作。在当前新时期,“互联网+”的发展,在网络上出现了很多复杂的声音,给民族工作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冲击。尤其是一些西方媒体造谣生事,恶意中伤我国民族政策,这也会对少数民族学生带来一定思想上的影响。所以,在民族院校当中,要以共青团工作为导向,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进来,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培育,让少数民族学生可以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在“互联网+”时代凝聚成为一个整体。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院校共青团工作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中提出的一大理念,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当中,进一步指出要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十九大中又进一步指出这一理念。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在文化思想、意识形态、历史发展等方面存在差异。求同存异、团结统一,让不同民族拧成一股绳,成为一个发展共同体,这是值得关注的重要工作。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要在政治上统一团结,在文化上形成并存兼容,在经济上彼此依赖,在情感上彼此亲近,从而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无法分割的紧密关系,成为一个整体,追求共同的价值。
(二)民族院校共青团工作。高校共青团的根本任务就是支配共青团行动方向,这是由团的性质与党的奋斗目标所决定,其涵盖广泛内容,并且在时间上跨度长。从民族院校来讲,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团组织建设。对团组织自身加强建设,这是共青团工作一个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也是推进共青团工作发展进步的重要驱动力。第二,对大学生做好思政教育,以相关的思想理念为核心,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等进行有效培育,让青年大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第三,团结青年大学生,稳定高校教育环境。作为共青团,在民族院校中,还需要注意到对青年大学生的团结凝聚,让不同民族的大学生可以消除隔阂,形成联系,构建稳定的校园环境,为高等教育的开展创设良好的环境。
二、“互联网+”时代民族院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当前共青团工作的问题。从民族院校的共青团工作开展来讲,在“互联网+”时代,出现了一些明显的问题,给民族院校共青团工作形成了一定的阻碍。具体来说,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互联网+”带来的信息量大,给民族院校大学生造成了思想上的冲击,导致民族院校学生的思想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这给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困难。而在目前的共青团工作中,对大学生思想的多元化变化缺少合理的应对措施,从而导致部分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偏差。第二,共青团工作形式与“互联网+”的形式脱节。“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给各行各业的工作都带来了全新的手段,可以以此为基础创新工作形式和途径。对于民族院校的共青团工作,也应该对“互联网+”渠道进行利用,构建起立体化、高效化的工作体系。不过,从目前实际来讲部分民族院校在共青團工作中所使用的模式还比较传统,未能向“互联网+”实现转变,从而制约了共青团工作的效果。第三,共青团工作联系实践不足。共青团工作内容丰富,其中不少都和实践存在紧密关联。所以,在开展共青团工作的时候,就应该联系实际,回归实践,如此才能切实提高共青团工作的实效性。不过,从目前具体情况来讲,民族院校共青团工作存在较为明显的理论化问题,与实践的联系不足,这就导致共青团工作的实效性不高。
(二)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民族院校共青团工作之中,可以起到多方面的积极作用,这需要相关人士形成清楚认识。第一,提高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高校的大学生,是由多个民族成分构成。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可能导致学生群体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较弱。而基于共青团工作,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增强不同民族学生对共同体意识的理解,提高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二,能够促进学生团结,实现和谐校园构建。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共青团工作,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形成影响,引导学生思想转变,可以促进各民族学生的团结,从而让校园氛围更加和谐。第三,推动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民族院校大学生能够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也是将来民族工作的重要力量。通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融入,能够推动各民族大学生成长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互联网+”环境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民族院校共青团工作的策略
(一)开展理论教育。共青团工作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而这一工作也是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良好载体。所以,以此为依托,开展理论教育,对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培养,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水平。具体来说,可以以“互联网+”为载体,基于互联网构建起共青团理论教育体系。第一,立足微信公众号,构建共青团宣传账号,通过微信向学生传播相关的思政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在微信公众号上,可以通过专题连载的方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开全方位、深层次解读,让民族大学生能够对其形成深入认识与领悟。第二,可以立足视频流媒介,如B站、抖音等,构建起共青团视频媒体号。比如在B站上,就有共青团中央以及各省市共青团的官方账号,发布的内容获得了很多年轻人的认同。对于民族院校,也可以借助这一渠道,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宣传,将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其中,通过文字、视频等不同形式来实施理论教育,让民族院校大学生可以形成充分有效的认识。第三,构建线上教育平台。理论教育的开展,不能局限于单方面的信息传递,还需要依托具体的平台,构建起线上教育,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进来。比如,可以基于手机小程序,构建在线学习平台,面向民族大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服务。也可以通过钉钉网等在线教育平台,对民族大学生实施集体教育。
(二)组织实践活动。共青团工作,还需要关注到具体的实践,创办相应的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进来,在实践中提高思想素质,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先,举办文化活动。共青团可以发挥出自身的引领作用,以民族团结为主题,创办一些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比如民族舞蹈大赛、读书演讲比赛、中华民族风情展示等,通过这些文化活动,渗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学生开展潜移默化的引导培育。其次,可以实施社会实践。比如,可以在假期组织“三下乡”活动,让大学生深入民族地区,对相关的思想政治理念进行实践,在具体工作中深化理解。通过深入基层开展实践,将思想理论与实际工作结合,可以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成长。此外,也可以組织其他实践活动,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共青团工作深度结合起来。最后,可以立足“请进来+走出去”的路线,搭建青年实践平台。请进来,就是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或是业界精英,开办专门的讲座,和青年学生面对面交流。尤其是要注重从民族工作这个层面出发,对民族政策的先进性、科学性通过讲座的形式加强宣传,让民族大学生可以对此形成理解。走出去,就是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回归社会,通过访问学习、企业实践等不同形式,让共青团工作得到多元化开展。
(三)加强团组织建设。除了做好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之外,民族院校共青团工作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融入,还需要从团组织自身的建设切入,关注团组织结构、学生作风以及思想建设等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健全民族院校的共青团组织结构,要选择品学兼优、民族意识高的学生担任团组织骨干,构建起共青团工作组织,以此作为共青团工作开展的基础。同时还需要定期对其进行考察,撤换其中能力不足、思想意识下滑的部分学生骨干。其次,要加强作风建设,以服务学生、吃苦耐劳、心系青年等思想为引导,对团员青年的作风进行引导建设,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优化学生的生活习惯。比如在日常学习方面,就要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目标,严格规范自身的学习行为。最后,做好共青团思想建设,要以“三会”两制一课为依托,构建起立体化的思想建设体系,三会要定期组织,不能拖延;“两制”要坚决执行,做好团员教育评议和团籍注册;“一课”也要落实到位,保证效果,让各民族大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四、结束语
民族院校共青团工作发挥重要作用,这是新时期推动民族工作的一个关键所在。而在具体实践中,要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进来,与共青团工作结合起来,不断创新工作内容与形式,为民族院校的教育发展构建坚实的基础。
【本文为大连民族大学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专项课题资助,课题编号:202001056。】
【2018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高校辅导员践行习近平青年思想路径研究”(L18BSZ006)】
【参考文献】
[1]韦震,王曾强.新时代加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研究[J].山东青年,2019,(003):208-209.
[2]张宇峰,方晨光.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状与培育路径[J].当代青年研究,2019,(003):57-64.
[3]余凤,郭晖.全媒体时代民族院校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若干思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