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课堂讨论的组织策略研究

2020-12-18柳旭峰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22期
关键词:课堂讨论组织策略教学研究

柳旭峰

摘要:课堂讨论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针对某个问题展开交流、进行分析的一种教学形式。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形成物理思想。

關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讨论 组织策略 教学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讨论是人与人之间为了解决问题而交流观点、分析状况的一种行为方式,在日常生活和平时工作中时常发生。学习是学习者与外界交互的过程,与其他学习者的交互也包括在其中。人与人之间交互的重要形式是讨论,因而讨论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然而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讨论这种学习形式却非常缺乏。不易控制讨论的走向制约了这种学习形式的应用,课堂上随意让学生讨论可能会导致教学流程的混乱。新课程理念提出新要求,物理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养。面对这种状况,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讨论机会,以帮助他们确立学习的主体地位,促进他们的发展。

二、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讨论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很少有机会与其他同学展开讨论,这是因为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讨论。首先,学生生活经验相对比较少,无法通过有效的交流来寻找问题的答案以及形成正确的理解。例如,教师提出“声音是什么”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时,学生很难将关注点集中到发声的物体(声源)上,而是更多地注意到自己对声音的感觉和感受。学生偏离具体学习任务时的讨论将导致教学无法达成预设的目标。其次,初中生年龄相对较小,自控力较差,往往不针对具体的学习任务讨论,而是随意地闲谈。这样必然会使课堂教学中出现低效、无效现象。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进行讨论可能会出现一些负面效果,但是这不是初中物理教师排斥学生讨论、拒绝学生讨论的理由。学生之间进行多层次的讨论显然是非常有利于他们深入理解物理知识、形成物理思想。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该解放思想,转变理念,给学生安排讨论的时间,并且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在课堂教学前,教师要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对学生讨论这一部分教学环节进行细化,保证讨论环节有序、有效。例如,在进行《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学时,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份材料,这份材料将人耳和动物耳朵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罗列出来。由教师提供给学生讨论的材料,故学生讨论的范围被限制在可控的状态下。学生通过讨论发现,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是有限的,各种动物的耳朵显然比人耳厉害得多,它们可以听到更大频率范围内的声音。教师再及时地进行引导,让学生知道可听声、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学生了解这三种声音后,教师再提供一些材料给学生阅读,并要求学生针对材料进行讨论。这些材料都是关于超声波的热点、应用的材料。学生经过阅读材料、相互讨论后,了解和掌握超声波的几大重要特点,以及超声波在军事、医疗、科研等方面的应用。教师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教育理念,并且这种教育理念是难以改变的。针对这个问题,初中物理教师可以积极地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教师通过感受课堂讨论的价值和益处,初步转变教学思想和观念。

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讨论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有序、有效地进行讨论,教师的引导就至关重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式主要包括提出问题、提出要求、参与讨论等。

提出问题是教师主动引导的过程,教师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这种讨论引导方式对教师所提问题的质量要求非常高,一个高质量的问题可以使学生的讨论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而教师要注重问题的设计。例如,在《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一课教学时,教师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三个问题:天平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天平测量质量的原理是什么?天平测量质量的操作步骤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讨论,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他们遇到疑难时,及时翻阅教材。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讨论,很快就了解和熟悉天平的具体结构。学生从平衡的角度进行讨论,知道和掌握天平测量质量的原理。学生一边讨论一边操作天平,掌握了天平的基本操作方法。有效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教师需要提出一定的要求来引导学生讨论。教师所提要求包括纪律、形式、结果等方面,这样才可以保证讨论活动的高效开展。例如,《摩擦力》一课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针对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进行讨论。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些实验器材,让他们一边做实验一边讨论。首先,教师提出了活动的纪律,诸如轮流发言、不进行人身攻击等。接着,教师提出了形式的要求,要求学生先讨论做实验的具体步骤,再在实验中进行具体细节和实验结论的讨论。实验后,教师让学生将实验经过整理并记录在纸张上,形成简易“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所写的“实验报告”具有条理性,能够给阅读者提供较好的阅读体验。

在初中物理课堂讨论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参与学生的讨论,虽然学生讨论的内容是教师已知的,但是参与学生的讨论可以发现他们在讨论中所表现出的思维方式,从而为有效引导学生讨论奠定必要的基础。例如,《液体的压强》一课教学时,教师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液体中会产生压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即使经过讨论,学生也难以得出正确的答案。此时,教师应及时参与讨论,为学生提供有益的经验。在和学生的互动中,教师要始终注意学生的思维过程,并努力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在讨论中,学生可能会将压强和重力联系起来。面对学生的灵光一现,教师要有效引导,让学生自主发现产生液体压强的根本原因。

四、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协作者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讨论越激烈,他们就越能够产生新的奇思妙想。因而,一方面教师要将学生的讨论引导至沉浸状态;另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便利的条件,以帮助学生论证他们观点的正确性。

学生在教师所提问题下进行讨论时,教师可以不断地提供一些参考资料给学生,让学生对所讨论的问题产生新的认识,从而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例如,《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一课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对“机械能可以转化为内能吗”和“内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吗”这两个问题进行讨论。有位学生灵光一现,提出了一个观点,他认为内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这位学生还提出了实验构想,说道:“可以将一个瓶子的瓶塞塞住,然后对瓶子进行升温,瓶子中的气体会因为加热而膨胀,最终将瓶塞弹出。”教师提供给学生热水瓶,并让学生注意观察。往热水瓶中倒入开水,注意不要倒满,将瓶塞塞在热水瓶的瓶口,注意不要塞得太紧或者太松。过了十几秒,学生会观察到热水瓶的瓶塞被弹出来。显然,教师充当讨论的协作者角色为学生提供了便利的实验条件,将学生通过讨论得到的想法转变为现实,无疑提升了学生讨论的积极性。

总之,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采取学生讨论的形式,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一种教学行为,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由于初中生对讨论过程的掌控能力比较薄弱,教师的教学引导必不可少。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提出要求和参与讨论等方式来推进课堂讨论,并进行有效组织,从而让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讨论更为有效。

参考文献:

[1]袁金群.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中的组织策略探讨[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7(8).

[2]王国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组织的策略探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

猜你喜欢

课堂讨论组织策略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对大学案理研讨课学生信息检索意识若干问题的思考
改变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对思政课兴趣的突破口
基于突发事件条件下铁路行车组织问题探讨
英语学习组织策略辅导活动课设计与实施研究
高中生物互动式课堂的组织策略
谈小学英语乐学课堂模式的组织与实践
谈素质教育中的课堂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