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达斡尔族文化传承的特点、误区与策略
2020-12-18高春梅
摘 要:新时期达斡尔族文化传承工作,在各地党委的领导下,在各地民族社团的有力组织和推动下,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丰硕成果,成就显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同时也存在明显不足及认识误区,必须认真加以矫正以推进未来达斡尔族文化传承工作进入新境界。
关键词:达斡尔族;文化传承;新时代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9 — 0122 — 06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使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之一的达斡尔族在民族文化挖掘、保护、传承和发展方面加快了脚步,文化传承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诸多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当然在实践中也遇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谋划,以求更加顺利发展。
一、新时期达斡尔族民族文化传承特点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内在动力,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软实力。从全国范围来看,改革开放新时期达斡尔族文化传承从各个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传承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成效显著,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文化传承的业绩突出
1.达斡尔族历史文化研究
改革开放新时期,达斡尔族历史文化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散见于报刊公开发表的和内部出版的论文数以千计,而著作最能代表这个时期的成就。这时期的代表性的著作主要有:
一是历史研究。如《达斡尔族简史》(孟志东主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齐齐哈尔达斡尔族述略》(乌力斯·卫戎著,齐齐哈尔市社科联、齐齐哈尔市社会科学研究所出版,1987年),《达斡尔族》(满都尔图著,民族出版社,1991年),《达斡尔族文化史》(滕绍箴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达斡尔历史足迹》(满都尔图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达斡尔族资料集》第五集,2004年),《中国达斡尔族史话》(鄂景海、巴图宝音编著,民族出版社,2005年),《中国达斡尔族通史》(孟志东主编,辽宁民族出版社,2018年)等。
二是专题研究。如《达斡尔族风俗志》(巴图宝音著,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1年),《达斡尔村屯录》(卜林主编,黑新图内部出版,1993年),《中国达斡尔族人物录》(卜林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中国少数民族村寨调查·达斡尔族哈力村调查》(毛艳、毅松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绿草繁茂的时节——达斡尔族家庭实录》(毅松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中国达斡尔族饮食文化》(政协莫力达瓦旗委员会编,内部出版,2005年),《傳统与现代:达斡尔族农民生活》(祁惠君、丛静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中国达斡尔族名人风采录》(杜兴华、巴图宝音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年),《达斡尔族源于契丹论》(巴图宝音、孟志东、杜兴华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库木勒的芬芳与苦涩——基于一所民族中学达斡尔族文化体认与传承质的研究》(高春梅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3年)。
三是综合性研究。如《黑龙江达斡尔族》(刘金明著,哈尔滨出版社,2002年),《中国新疆达斡尔族》(任少武著,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2008年), 《达斡尔族社会历史调查》(编辑组编,民族出版社,2009年),《走进少数民族——达斡尔族》(毅松著,辽宁民族出版社,2012年),《中国新疆塔城达斡尔族》(郭·白玲,郭·巴尔登著,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年),《达斡尔族风情》(毅松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4年),《达斡尔族百科词典》(满都尔图主编,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7年),《达斡尔族研究论文选》(杨优臣 何文钧主编,哈尔滨出版社,2009年),《开拓之鹰——达斡尔族》(毅松主编,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2020年)等。
2.达斡尔族语言、艺术、服饰方面的研究
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最重要标志,也是民族文化的核心。达斡尔族是一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在达斡尔族语言传承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达斡尔族语言传承研究大体分为五个方面:(一)对达斡尔语言特点的研究。如,欧南·乌珠尔的著作《达斡尔语言》《达斡尔语概论》,卜林的论文《剖析达斡尔语形成发展昔今》,孙竹的论文《达斡尔语概要》,恩和巴图的论文《达斡尔语和蒙古语》等。(二)对达斡尔族语言使用状况的研究。如:丁石庆的论文《莫旗达斡尔族语言使用现状与发展趋势》,李少虹的论文《莫旗达斡尔族中学生语言调查实录》,刘宏宇的论文《城市化进程与达斡尔族母语保持》。(三)用高科技手段保护传承语言方面的研究,如《面向达斡尔族语言保护传承的内容图像检索技术应用研究》(李波、陶佰睿、李敬有、于晓敏),或以录制光碟保存。四是在民族学校开设达斡尔族语言课的研究,如高春梅著作《库木勒的芬芳与苦涩——基于一所民族中学达斡尔族文化体认与传承质的研究》。五是出版达斡尔族语言词典、教材,如仲素纯编著的《达斡尔语志》,恩和巴图《达汉小词典》《达斡尔语汇》《达斡尔词汇》,胡和主编的《达斡尔语汉语对照词汇》,杨优臣、何继春主编的《达斡尔语词典》,刚苏和主编的《达斡尔语分类词汇集》、彭建新、任少伍主编的《新疆-齐齐哈尔达斡尔族方言-汉语对照》,苏都热 ·图木热《达斡尔语会话本》等。
达斡尔族艺术传承包括音乐、舞蹈、服饰等内容。达斡尔族音乐、舞蹈、服饰传承研究特点有三个方面,(一)专题著作或歌曲选编等,如安晓霞编著的《达斡尔族音乐志及研究》,张天彤著作《变迁与坚守——达斡尔族传统音乐文化研究》,何今声编缉的《达斡尔族传统民歌选》,毕力杨·士清编缉的《达斡尔族民歌汇编》,乌嫩齐编缉的《金色曙光——敖云图歌曲集》,沃秀芝编著的《达斡尔语传唱传统民歌选》,杨士清、何文钧、鄂忠群主编的《达斡尔族乌钦说唱》《达斡尔族“哈库麦勒”》,白衫记录整理的《齐齐哈尔地区民间传统乌钦十部》,大群编著《嫩水恋歌》等;(二)通过办传承培训班,教唱达斡尔族歌曲和民族舞蹈;(三)举办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音乐会和音乐比赛和服饰大赛;(四)录音录相视频和刻录光盘形式。(五)通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音乐、舞蹈。中国达斡尔四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达斡尔族民间舞蹈鲁日格勒、达斡尔族民间曲艺“乌钦”、达斡尔传统体育竞技“曲棍球”、达斡尔传统民歌“扎恩达勒”。内蒙、黑龙江、新疆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22项。这些方式都为达斡尔族文化的传承保护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达斡尔族体育传承方面主要是曲棍球活动的开展取得了重要成果
(一)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重视曲棍球事业的发展,全旗共建立了7个曲棍球基点校,培养了大批曲棍球人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从2016年起所有的民族中小学校都开设了曲棍球课程,每年在全区举办曲棍球比赛。齐齐哈尔市民族中学多年来一直坚持开展曲棍球活动,多次代表省参加全国曲棍球U18组比赛,添补了黑龙江省曲棍球U8组空白。新疆塔城市阿西尔达斡尔族乡中心校曲棍球队获全国U5第一名。(二)2010年8月6日至8日,首届中国曲棍球节在“曲棍球之乡”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举办。从此以后,每年8月初曲棍球节都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举办全国曲棍球各种赛事。
4.达斡尔族节日活动的传承
少数民族节日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身份的象征。节日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具有特定的文化意义,通过各种节日的传播方式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其传承大体有两种方式。(一)以全国各地达斡尔族学会、联谊会等组织举办的民俗文化活动,如:正月十六的“阔德格·乌都日”节(俗称抹黑节);达斡尔族体育运动会、达斡尔族的开江节和冬捕节等;(二)以当地政府主办、民族社团协办的民族文化节日。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每年6月初举办的“库木勒节”和每三年一次的“敖包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每年6月28日举办的“斡包节”暨瑟瑟仪泼水节;新疆塔城市阿西尔达斡尔民族乡每年6月8日举办的“沃其贝节”,乌鲁木齐达斡尔联谊会主办的达斡尔族戍边文化节等。
5.萨满文化的传承
萨满文化是一种世界范围的宗教文化,从远古一直保存至今。达斡尔人信仰萨满文化的历史悠久,至今在其民间还保留有萨满文化的传统。萨满文化保护和传承大体有三个方面:(一)编著和论文。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萨满教研究逐步形成专业化发展趋势,这为达斡尔族萨满文化研究起到促进作用,达斡尔族萨满文化研究成果显著。如:吕萍、邱时遇著的《达斡尔族萨满文化传承——斯琴挂和她的弟子们》,丁石庆、赛音塔娜编著的《达斡尔族萨满文化遗存调查》,秋浦主编的《萨满教研究》,乌丙安的《神秘的萨满世界》等著述影响很大。卜林的《达斡尔族萨满跳神行巫见闻追忆》、孟志东的《达斡尔族之宗教信仰》、奥登挂的《达斡尔族古代的萨满教信仰》、乌力斯·卫戎的《达斡尔族的萨满教》、赛音塔娜的《达斡尔族神话与萨满教》、满都尔图的《萨满教与达斡尔族传统文化》等论文,都是这一时期的经典作品。(二)建设萨满文化博物馆和录制萨满祭祀活动的音像制品。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在中国达斡尔民族园建立了萨满文化博物馆。(三)萨满传承人的培养。萨满传承后继乏人,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承都要通过传承人来传承才有生命力和可持性,也就是所說的“活态传承”,这是保护与传承达斡尔族萨满文化一种重要方式。
(二)文化传承的方式多样
在现代社会文明的强烈冲击,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研究与著述很多,研究角度也各不相同,达斡尔族人也在用各种形式研究传承民族文化的途径和方法,但是,达斡尔族文化还是不可避免地遭遇到传承的瓶颈,仍然无力抢救和保护许多珍贵的民族文化。面对这种情况,较为普遍地做法是抢救性的保护与传承,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1.达斡尔族文化“物化”方式的传承
以往,达斡尔族文化传承最传统方式是通过出版专著、文集、典籍等保存与传播本民族传统文化。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得以使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如录音、录像、摄像等)来保存相关民族文化资料。另外,各少数民族地区还建设民族文化博物馆、民族民俗等方式保存以流传后世。如,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达斡尔族民族博物馆和萨满博物馆、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哈拉新村的达斡尔族民俗展览馆、新疆塔城阿西尔达斡尔族乡的达斡尔族民俗馆等,这是对那些已丧失生存环境的达斡尔族古老文化消亡之前进行大量的收集、整理、记录、保存工作,以保证我们民族传统文化基因库的相对完整性,这种传承方式是把民族文化以“物化”的形式保存下来,抽象的民族文化得以固化保存,属于静态的文化传承。这种“物化”了方式,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更快更好把达斡尔族优秀的文化传承到更多的人群里,只是一种保存式的传承,是一种被动的传承方式。
2.达斡尔族文化的“活态”方式的传承
“活态”传承方式主要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最为提倡的方式,“活态”传承方式重点强调是传承过程中的“人”的因素。人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主体,是最核心的要素,传承人是民族文化的持有者和传播者,他是一种活态的存在。因此,达斡尔族民族文化的传承要培养喜欢民族文化的年轻人,让更多的年轻人成为达斡尔族文化的传承者,只有年轻一代拥有了达斡尔族文化,达斡尔族文化才有生存和发展的活力。因此,这种传承不只是“个体”传承,而要重视是“群体”传承,群体传承中重点在培养少年儿童是核心。如,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非遗传承人班(共招三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学会的民族文化进课堂活动及不定期举办的达斡尔族文化传承班的培训活动;郭丽茹创办的“歌恩一兰达斡尔非遗传承基地”。
3.达斡尔族文化的“动态”方式的传承
我们在达斡尔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中,大多精力主要放在了资料挖掘、整理和收集上,以“物化”方式把达斡尔族传统文化制成“标本”放在博物馆、档案室和资料库,民族文化的传承不仅需要这种“物化”了的静态保护,更需要多种形式的“动态”传承。达斡尔族文化“动态”传承就是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多层次、全方位的传承渠道。无论是从政府角度还是民间形式,开展各种文艺展演和达斡尔族传承体育运动赛事活动;举办传统达斡尔族节庆活动,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艺术剧院的《达斡尔人》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展演;呼伦贝尔市达斡尔族春节晚会“鲁日格勒春节联欢会”(达斡尔语版);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的每年一次的曲棍球节和斡包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学会每年正月举办“阔德格·乌都日”节和六月份的“库木勒节”等,让达斡尔族群众广泛参与,可以激发更多的人关注达斡尔族文化的热情。这些活动为达斡尔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培育了市场,从而也为其传承和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另外,现在各达斡尔族地区开展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一种较好的“动态”传承方式,把达斡尔族文化资源开发与产业化发展结合起来,充分挖掘达斡尔族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按照产业运作和商品经营的方式积极培育达斡尔族文化市场,才能走出一条达斡尔族文化创新与发展的新路。
(三)传承文化的组织力量强大
1.从学术研究的社团和基地建设来看,机构林立。内蒙古、黑龙江、北京、新疆等省市自治区,自1980年以来,先后成立了达斡尔族的学术理论研究、民族文化传承社团,如研究会、学会、联谊会、促进会等,总计达32个,最著名、最活跃的有:黑龙江省达斡尔族研究会,齐齐哈尔市达斡尔族学会,齐齐哈尔市达斡尔族学会梅里斯分会,黑河爱辉达斡爾族学会,内蒙古达斡尔学会,莫力达瓦自治旗达斡尔学会,内蒙古鄂温克旗达斡尔学会,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达斡尔族学会,北京市达斡尔族学会,北京市达斡尔族联谊会,新疆塔城达斡尔族历史语言文化学会,乌鲁木齐达斡尔族联谊会等。这些学会辐射的机构和会员比较集中的单位,逐渐形成了相关研究基地,如黑龙江民族研究所,齐齐哈尔市政协、齐齐哈尔大学、黑河学院、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政协、呼伦贝尔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等。这些学会和基地,在新时期为繁荣达斡尔族文化,传承达斡尔族文化做出了大量的贡献。
2.从学术研究社团的工作来看,硕果累累。
(一)黑龙江省达斡尔族研究会和齐齐哈尔市达斡尔族学会,从1982年学会成立到2011年,编辑出版了《嫩水达斡尔人》《达斡尔族族源研究》《达斡尔族语言研究》、《达斡尔族与齐齐哈尔》《解放战争时期的达斡尔族》《嫩水达斡尔文集》《达斡尔族要事记》《齐齐哈尔建城史研究论集》等64部学术书籍,共有1300万字;2012年以来,又编辑出版了《何喜庆文集》《何文钧文集》《卜林文集》《陈志贵文集》以及《库木勒文化与达斡尔族文化产业发展》《达斡尔族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国家功臣民族英雄——纪念王海山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等图书,创办了会刊《嫩水达斡尔》(综合性文化季刊),已编辑出版10期。(二)内蒙古达斡尔学会,编辑出版了连续出版物《达斡尔族研究》共10辑,编辑出版了《达斡尔人》(报纸)11期。(三)北京达斡尔学会,创办中国达斡尔族网——达斡尔族论坛,成为全国达斡尔族交流民族文化的一个核心平台。(四)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达斡尔族学会出版了《达斡尔族论坛》(上、中、下)及《达斡尔族资料集》(共11集)等书籍。其他各地学会也编辑出版了一些达斡尔族历史文化方面的著作与图书。
3.从学术研究队伍来看,人才济济
改革开放近40年来,在各地达斡尔族学会引领下,形成了专业和业余相结合,老中青相结合,达斡尔族人士和其他民族人士相结合的一支研究队伍,形成了一支素质精良、人才济济的研究队伍,从而使达斡尔族研究和民族文化传承推进了一个空前活跃和繁荣发展的新阶段。这支骨干队伍,北京方面的有:满都尔图(已故)、巴图宝音(已故)、丁石庆、吴刚、陈述(已故)、刘凤翥、滕绍箴、张天彤、卫东等。内蒙古方面的有:蒙和(已故)、孟志东、奥登挂(已故)、欧南·乌珠尔(已故)、恩和巴图、赛音塔娜、毅松、沃泽明、卓仁、呼思乐(已故)、托娅、金鑫、多文志、阿尔达扎布(已故)、巴达荣嘎(已故)、孟荣涛、莫德尔图、乐志德(已故)、娜日斯(已故)、苏都热·图木热、那顺宝、金铁宏、色音、阿力、阿尔泰、孟铁英、乔志成、安晓冬等。黑龙江方面有:卜林(已故)、胡和(已故)、杨士清、乌力斯· 卫戎(已故)、何文成(已故)、何喜庆(已故)、杨优臣、刘金明、陈志贵(已故)、王咏曦、安铁忠、张守生、张港、高春梅、安晓霞、吴雪娟、赵仁成、乔福胜、谢春河等,新疆郭·白玲、郭·巴尔登、付永生、刘金山、甲孜(已故)以及辽宁孙秀仁,四川吴龙,河北鄂晓萍、敖艳华、多淑金,陕西蕾蕾等。
二、达斡尔族文化传承存在的误区
新时期在达斡尔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出现四个方面的误区,需要特别引起重视。
(一)达斡尔族文化只能在“族内人”中传承的误区
达斡尔族文化要传承和发展,本民族人士是主体,即“族内人”的传承,这是毫无疑义的。“族内人”在传承本民族文化更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自身的主体责任和不可推卸的义务。但是在民族文化传承实践中,有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必须加以注意,就是一些“族内人”对其他民族学者参与达斡尔族文化的研究与传承持保留态度, 认为达斡尔族人才有资格研究和传承达斡尔文化,这是“正宗”;更有甚者,一些人竟然认为即使是“族内人”如果不会说达斡尔语,也没有资格研究达斡尔族文化。我们知道,有很多汉族和其他民族著名学者对达斡尔族文化的研究与传承做出很大贡献,如历史学者陈述先生、滕绍箴先生、刘凤翥先生、景爱先生、陈志贵先生、孙秀仁先生、刘金明先生等,以及中国音乐学院张天彤教授、齐齐哈尔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朱艳彬教授等。歌唱家郭颂演唱赫哲族的“乌苏里船歌”,像这样汉族同胞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所做的贡献的事例,举不胜举。因此,达斡尔族文化传承的主体不能用民族成分来决定取舍,对热心于达斡尔族文化传播的其他民族同胞,都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心存感激之情欢迎他们,支持帮助他们。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民族同胞,特别是其中的精英人物,加入到达斡尔族文化传播、传承的事业中,对我们民族来说是一种幸事,说明我们民族文化的魅力。对于任何民族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我们达斡尔族不应该、更没有任何理由加以歧视、排斥和拒绝。
(二)达斡尔族文化传承内容上的误区
近年来,在达斡尔族文化传承方面,全国各省市达斡尔族地区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从各地开展活动内容看,达斡尔族文化传承内容上挖掘不够,还存在一些表面化现象,对达斡尔族文化内涵理解不到位。达斡尔族文化传承真正内涵要体现其民族精神、民族价值观等民族文化内核。每年各地举办的敖(斡)包节、库木勒节等节庆活动,都应该体现达斡尔族传统文化精神,积极向上,快乐祥和、寄托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体现出达斡尔族文化独特精神内涵和特殊魅力,以期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增强民族向心力和自信心。如果将经贸活动充斥民族节日之中,造成偷梁换柱,只注重形式上的轰动效应,忽略民族文化内涵的传播,最终这种节日就会失去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还有对民族文化传承认识简单化的倾向,认为学会说达斡尔语,会唱达斡尔族歌,会跳几个民族舞蹈就是传承民族文化了。其实,这些只是传承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形式体验和理解达斡尔族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存在,这是我们未来传承达斡尔族文化时更要关注的重点,只有把民族精神传承下去才是真正实现了民族文化的传承。
(三)对待民族符号认识上的误区
达斡尔族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一带,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等地,这就是通常认为的“四个方言区”,是一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达斡尔族在不同地区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方言,表现出了大同小异的特点,在族内交流不成问题,彼此都能认同和理解。问题在于,把它译作书面语言写成汉字时,就表现得非常随意了,以为音同就可以了。在这种思想主导下,我们看到族人出版发表的著作、文章、作品,以及书面语言,对于同一种事物,用汉字表述都不尽一样,如柳蒿芽目前见于书面的除了“库木勒”(齐齐哈尔地区)“昆米勒”(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外,还另有十几种音同字不同的表述;众所周知的达斡尔族传统说唱歌艺术有“乌钦”(齐齐哈尔地区)和“乌春”“午春”“舞春”(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多种不同的音译名称;对达斡尔族传统歌舞就有哈库麦勒、哈肯麦、哈库买、罕拜、罕伯等等十多种写法,还有历史人名或地名的翻译在字面上也有大量音同字不同共存现象。这样的用汉字来表示达斡尔族文化符号不统一、不固定、异常混乱的现象,大多数族人也许已经习以为常,我行我素,但是民族内外一些有识之士对此种现象已经认识到了其严重性和危害性,多次提出应予以纠正和规范。但直到现在,也没有得到多数人认同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正。这个问题,严重影响了达斡尔族文化认同和文化形象,严重影响了达斡尔文化的对外传播。对达斡尔族文化一些重要的文化符号、历史人物名称等,统一汉字写法,在出版物上加以规范,这是“让世界了解达斡尔族,让达斡尔族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这里面,必须说明的是,地方语言可以存在和保留,就像中国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关系一样,我们推广使用统一的汉字表述,为的是更好保护和传承达斡尔族文化,并非禁止和消灭各地方达斡尔族方言。文字是一种语言表述的符号,对同一种事物,使用的表述符号必须统一规范,这是世界语言学的一个常识。因此,我们民族需要一种高度的文化自觉,要有大一统的民族观念,要认识到全国达斡尔族是一家,统一文化符号是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
(四)只有封闭固守传统才能保护和传承达斡尔族文化的误区
在传承和发展达斡尔族文化过程中,我们要运用辩证思维来对待一些做法,把传统和现实、历史和未来、形式和内容、外在和本质结合起来,得出科学的符合实际的结论和方法。我们知道,达斡尔族文化传承离不开对本民族文化怀有深厚感情的人来推动,但是光靠感情还是不够的,要用理性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民族文化。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有些人源于民族感情提倡原汁原味,那么要追溯到什么阶段、什么时期的原始状态才是原汁原味?保持原汁原味,就意味着排斥现代元素,如,某文艺团体上演达斡尔族大型舞蹈,因为有了一些时尚元素,被说成是汉族舞蹈而大加批判和否定;一些大型演出全程只用达斡尔语表达,不加汉语翻译,也没有汉语画外音,这种演出出发点是弘扬母语是好的,但对于这样传承民族文化极好的场所和机会,是不是被浪费了?把观众局限于族内人,在体内循环,产生传播效果受到严重限制,达不到对外传播民族文化的目的。传承民族文化,切忌封闭保守,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在公共场合与媒介,你只用自己的母语表达而不用汉语进行翻译,其他民族的人听不懂我们的语言,就很难激起他们对我们民族文化产生兴趣,更何谈理解、何谈热爱、何谈传播。内蒙古自治旗成立六十周年庆祝大会上,主持人用蒙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表达,这样做法,加深其他民族对蒙古族文化的了解;通过这种方式,蒙古族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播。试想,如果郭颂不用汉语而用赫哲语演唱,这首歌能够产生轰动效果、流传至今吗?即使是用汉语演唱,这首歌依然是赫哲民歌,传播的还是赫哲文化。借助公共媒介、通用语言,来传播少数民族文化是世界通行的做法。如,那些名著翻译成多种语言版本发行到世界各国,只有让全世界人了解、欣赏和认同,才能真正成为世界名著。我们达斡尔族文化也是一样,不能局限于本族内的传承,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所以,达斡尔族文化传承不要局限于本民族语言,对于民族文化产品的传播,不仅要借助于汉语,同时还要翻译成世界主流语言英语,扩大宣传效果和传承力度。放眼世界民族之林,没有哪个地区哪个民族的文化能够独善其身的,少数民族文化需要吸纳其他民族优秀文化为我所用,兼容并包,开放革新,与时俱进,跟上时代节拍,才能不断发展,才能成长壮大,才能保持更加鲜活的生命力,才能跻身于先进文化的行列里,使民族文化永放光芒。
三、达斡尔族文化传承的策略分析
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传承和保护达斡尔族文化不仅是达斡尔族的大事,也是中华民族的大事。达斡尔族文化和其他少数民族文化一样,民族语言、歌舞、传说、工艺、建筑、传统礼仪、节日、服饰和习俗等面临传承和发展的危机,许多传统文化已到了濒临解体的境地,对其实施保护和传承迫在眉睫。我们达斡尔族一定要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共谋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之事。
(一)达斡尔族文化需要国家政策扶持,采取特殊措施,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一是对于人口较少的边疆少数民族,达斡尔族文化传承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扶持,专项支持,这是保护、传承和发展达斡尔族文化最重要的保障;二是民族区的各级政府要制定长期的保护和传承发展达斡尔族文化的规划,要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并加以贯彻落实;三是民族区政府加大投入,设立专项事业发展资金,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这是达斡尔族文化传承的重要保证。
(二)达斡尔族文化传承要靠人才支撑。培养各级各类的达斡尔族人才是达斡尔族文化传承的内容。一是培养达斡尔族管理人才。达斡尔管理人才是各行各业的干部人才,达斡尔族文化传承涉及到多个部门和行业,各级领导都应该懂得民族政策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这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形成合力,具有可持性;二是培养达斡尔族文化传承的专门人才。各地达斡尔族地区文化部门要注意发现和培养民族民间艺人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达斡尔族藝术人才。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培训班、学习班等形式发现、培养达斡尔族艺术人才,发挥其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的主力军的作用。三是培养达斡尔族理论研究人才。对热爱达斡尔族文化的学者专家给予支持,引导和鼓励更多的专业和非专业人士参与达斡尔族历史文化发展研究,为达斡尔族文化传承和文化发展提供思想武装和精神动力。四是培养达斡尔族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达斡尔族文化产业缺少经营管理人才,要鼓励团体、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达斡尔族文化产品研发,让达斡尔族文化产业经营人才脱颖而出,促进民族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三)发挥传承达斡尔族文化场所的作用。传承达斡尔族文化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多管齐下、多方并举,充分发挥各种民族文化传承场所的作用。一是民族学校。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是主要形式,是贯彻执行国家民族政策的主阵地,民族学校不仅承担普通学校的职能,还有传承民族文化的职责和任务。民族大学、民族艺术院校、民族中小学校等通过课程方式传承民族文化具有自觉性和目的性,又有高效性和广范性。二是各省市区达斡尔族文艺团体。达斡尔族文艺比赛和演出,是传播达斡尔族文化的重要渠道,既喜闻乐见,实践效果又好。三是社区和民间团体。发挥社区或民间团体的功能,发挥其组织的凝聚作用、辐射作用和引领作用,实践表明,民族社区和民间社团组织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主力军,特别是民族社团伴随改革开放发展迅速,在研究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优异成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要继续发挥这两个场所重要作用,再接再厉,再创新业绩。四是家庭。家庭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主要场所,通过潜移默化,耳濡目染,言传身教的方式产生影响,如民族语言、非遗传承等都来自于家庭式的传承,还有许多音乐世家、舞蹈世家、文学世家等等,都是家庭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的最好体现。要对民族同胞加以引导和教育,切实发挥家庭在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
达斡尔族文化传承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要切实防止短期性的功利主义行为,使达斡尔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成为日常化、常态化,达到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长远目标。
〔参 考 文 献〕
〔1〕哈正利,杨佳琦.国外少数民族语言保护经验及其启示〔J〕.广西民族研究,2012,(02).
〔2〕江佳慧.全球化时代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教育〔J〕.湖北民族学院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
〔责任编辑:杨 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