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 慢”而“ 实”的语文课堂

2020-12-18李研

新教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杨桃毛虫语文课堂

李研

在这个凡事都讲究“快”的时代,语文教学应做到“慢”而“实”,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不要让“操之过急”的教学使语文课堂变得生硬、僵化、了无生趣。那么,如何做到语文课堂“慢”而“实”呢?

一、想要语文教学“慢”而“实”,教师必须先“慢”下来

课堂时间非常有限,教师总是担心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因此经常会在提出一个问题之后,一旦发现学生的回答不是自己想要的答案,或者短时间内学生对问题不能理解,便急于给出答案。其实,这不但不会对学生的学习提供实质性帮助,反而占用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学习共同体能够创设一种平等、互动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在不断的碰撞中进入合作、互助的状态。

例如,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画杨桃》一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明白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杨桃的样子是不一样的,从而学会换位思考,懂得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会客观地看问题还是有难度的。于是笔者通过层层设问的方式,像文中的老师一样“慢”下来,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去体会文本。笔者提出问题一:当看到“我”画的杨桃时,老师和同学的态度是怎样的呢?有的学生说:“我觉得有的同学对‘我画的杨桃不屑一顾。”有的学生说:“我觉得有的同学在嘲笑‘我画的杨桃。”还有的学生说:“我感觉有的同学对他们自己画的杨桃很满意,但却看不起‘我的这幅画。”对于文中同学的看法,学生的理解准确到位;但对于文中老师的态度的理解,就显得有些浅显了,学生只会说:“老师没有批评‘我,说明老师很温柔、很有爱。”这样的答案显然没有达到对课文深层理解的要求。于是笔者设置了问题二:老师和那几个同学有两次对话,读读看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发现,老师和同学们的两次对话内容几乎是一样的,但是意思完全不同了,标点符号也不同了。笔者又提出了第三个问题:老师在看到“我”的画之后做了什么呢?为什么那几个同学的回答变得结结巴巴了呢?让学生再次回到文本去感受。这一次,学生们的答案更加精彩纷呈。有的说:“老师没有像那几个同学那样指责‘我,嘲笑‘我,而是很认真地看‘我的画,文中有一个词‘审视,说明老师是通过认真观察来判断‘我画得像不像。”有的说:“文中的老师很用心,文中有很多描写动作的词语,如‘看了看‘坐下来‘审视‘回到‘举起。”有的说:“老师不但自己坐在‘我的座位看,还请了那几个笑‘我的同学也坐到‘我的座位上看,老师也想让他们亲自体验从这个角度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还有的说:“前面是因为有的同学没有亲身体验就随便下结论,所以老师很严肃;后面是因为同学们发现自己错了,说话结结巴巴不好意思了,所以老师又和颜悦色地教导他们。”

可见,只有教师把属于学生发表意见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属于学生学习探索的时间还给学生,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慢”下来,“实”下来,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才会被激起来。

二、想要语文课堂“慢”而“实”,学生的学也要“慢”下来

新时期的课堂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在很大程度上,教师应该忽略自己“教”的身份,缩短“教”的时间,放低身段,和学生一起去“学”。笔者的课堂原则是:管住自己的嘴。能不说话时尽量不说,非说不可时,尽量言简意赅。让学生主动学、慢慢学、自主学,并教会学生懂得倾听,在倾听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让每个学生的思维在倾听与交流中碰撞。

例如,《小毛虫》是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在笔者看来,这篇课文简单至极,所以当笔者抛出“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毛虫?说说你的理由”的问题后,便期待学生的精彩答案。可是答案并未像我想象的那样精彩,无非就是“勇敢”“可怜”“勤劳”……这样的答案。教师总有着强烈的“教”的欲望,但笔者深知,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要学会等待,要学会“慢”下来。于是笔者决定让学生再次回到文本,静静阅读,慢慢思考,主动探索。经过多次与文本的对话后,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这是一只可怜的小毛虫,课文开头说了它很可怜,其他昆虫都有自己的本领,只有它什么都不会……后面还有一个词语‘与世隔绝,也说明它很孤独、很可怜。”一石激起千层浪,班上的其他同学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这只小毛虫不可怜,只是大家觉得它可怜,文中第三段说‘它并不悲观失望,也不羡慕任何人,这就说明它并不觉得自己可怜。”有的说:“我觉得小毛虫非常乐观、非常勤劳。虽然它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很辛苦,但它却觉得自己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这说明了它的乐观。文中说它知道自己眼前最重要的事情是学会抽丝做茧屋,而且它一刻都没有迟疑,尽心竭力地工作着,这说明它很勤劳。”还有的说:“文中说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小毛虫就是因为前面很努力地做茧屋,愿意一个人待在与世隔绝的茧屋里,所以后面才会变成美丽的蝴蝶。”

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思维相互碰撞,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学习智慧也得到了发挥,从而达到了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想要语文课堂“慢”而“实”,语文教学进度也要“慢”一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向合作与探究学习转变。有时候,合作探究的过程难免会“浪费”很多课堂时间。时间有限,但教学任务又摆在面前,怎么办?“赶进度”成了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能扎扎实实地做好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扎实有效地进行学习,那么学生的学习质量就会提高,自然也就会“省”出很多时间,教学进度也就自然而然地会快速而有效地完成。

另外,在教学中,学生難免会出错,出错本身不是问题,如何面对学生的出错才是最重要的问题。教师要懂得停下来,“慢”下来,给学生一个重新学习的机会。为此,笔者在班级设置了“纠错课”,每周固定一节课,学生把自己这周出现的错误写在纠错本上,及时分析错误原因,或者自己出同一类型题目再次解答,以便于巩固学习。例如,对于把“汽油”写成“气油”,学生分析,这是对字本身的意思没有理解到位,从而导致出错。教师要在这种较“慢”的节奏中,拓展学生的知识宽度,增加学生的思维厚度,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双丰收,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总之,构建“慢”而“实”的课堂,教师应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做法,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出发,让学生真正有兴趣地学、真实有效地学。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四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猜你喜欢

杨桃毛虫语文课堂
小毛虫的梦想
The great monarch migrations
这类人吃杨桃很危险
杨桃:树上结满“小星星”
美国人更喜欢绿色杨桃
毛虫和蛾子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第一次吃杨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