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意义联结,助推思维进阶

2020-12-18刘霞

新教师 2020年10期
关键词:乘积竖式格子

刘霞

一、思维生长点:从计数走向计量,几何直观支撑计数单位到计量单位的转换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从具体到抽象过渡的初期,也是思维进阶的转折点,此时几何直观更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关联沟通。设计如下的对比体验素材,让学生经历关联教学过程,锻炼思维能力。

【题组1】

问题: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图略)先估一下,再写出算式,用竖式帮助解答。

追问1:为什么列出乘法算式?

追问2:摆竖式的时候,先算的是什么,再算的是什么?(竖式略)

追问3:结合图形说一说你对这个乘法算式意义的理解。

追问4:13、22分别表示什么,286表示的是什么?

追问5:3×22=66和10×22=220分别表示什么?请在图上圈出来,并说一说。

【题组2】

问题:这个盒子的面积是多少?(图略)请写出算式,并借助竖式解答。

追问1:为什么列出乘法算式?

追问2:摆竖式的时候,先算的是什么,再算的是什么?(竖式略)

追问3:你能结合图形说一说对这个乘法算式意义的理解吗?

追问4: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13指的是什么?22指的是什么?286表示的是什么?

追问5:3×22=66和10×22=220分别表示什么?请在图上圈出来,并说一说。

对比追问:不变的是什么,变的是什么?

两份对比素材,分别是点状的鸡蛋图和面状的格子图。每份素材设计相似的问题,每个问题都承载了各自的设计意图。追问1:倒逼学生思考乘法的意义和本质,从乘法意义的角度进行思考,一个是计数单位的累加,一个是计量单位的累加,都是求积的过程。追问2:从意义出发关联算理。追问3:被动思维呈现,评价学生的理解程度。追问4:对比体验,一个表示的是计数单位的个数,一个表示的是计量单位的个数,建立知识的关联点。追问5:深度挖掘竖式计算在不同情境中所承载的不同意义。对比追问:在思考变与不变中,体验计数到计量的联结点。

上述问题的引导要达成两个层次的目标。第一层次:乘法运算意义与算理的进一步理解沟通;第二层次:体验变与不变。不变的算式,变的是单位和具体问题承载的意义。从熟悉的计数问题到不熟悉的计量问题,让知识找到生长的土壤,促成思维在沟通关联中发展。

二、思维拔节点:从意义走向图式,任务驱动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分与合

思维的发展是纵横交错展开的,在纵向打通计数和计量的联结点后,横向拓展练习恰是思维生长的拔节点。首先设疑“这个图式你可以看懂吗”(图1),给学生锻炼思维的空间。承接此任务,再设计三个层次的探究性任务。

第一层次,操作载体为点状鸡蛋图,设计两个问题,先是由图到式(图2),讓学生从图上去发现一个乘法算式基于意义可以分成哪两部分。再由式到图(图3),让学生主动构建分的方法,然后在分的基础上,得出分的图式。两个问题承载不同的思维含量。第二层次,操作载体为面状长方形图(图4),从点状图到面状图,问题虽然一样,但思维层次有着很大的跨越。第三层次,操作载体为抽象的图式,意在培养学生们的抽象概括能力。抛出问题“你能有序地对这个算式分一分吗?”(图5)从图到式,再图式联合,最后到抽象的图式,这样的进阶让学生的思维有所倚靠又有所发展。

从第一次以鸡蛋图为载体的点状探究到以长方形为载体的面状探究,再到基于图式的抽象概括,学生经历了从模型初探、模型再探到模型建立的过程,是一次深度学习的过程。

三、思维绽放点:从图式走向问题,问题解决疏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意义

高阶思维的养成需要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具体表现为能迅速地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采取灵活的方法来思考问题。本课后续教学以前面的图式分解为基础,在意义思辨、图式思辨和批判思辨中,培养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达成思维的绽放。

问题:欣欣农场里有一片蔬菜种植区,它的长和宽刚好是1、2、6、8四个数字组成的两个两位数,且这两个两位数的乘积最小,请帮忙找到它的长和宽。

意义思辨:基于乘法意义或是乘法算式乘积的特点,可以得出两种可能,分别为16×28和18×26。

师:请想一想,第一步我们要做什么?可以得到什么?

生1:可以根据乘法的意义,先把最小的数字放在十位,另外的两个数字分别放在个位,然后再计算比较。

生2:也可以根据我们前面探究的规律——和相等,差越小,积越大。

这一环节考查学生们是否养成遇到问题逐步思考的好习惯。学生根据乘法算式的意义想到第一步对策,先将两个最小的数字1和2,分别放在两个数的十位。

图式思辨:在乘法意义深刻建构的基础上,结合图形对两个算式分别进行分解,判断出乘积的大小。

问题:16×28、18×26两个算式乘积的大小,不借助竖式计算,可以判断出它们乘积的大小吗?

师:请观察格子图中的两个图形,比较16×28、18×26两个算式乘积的大小,并完成填空。(格子图略)

直接将两组数据对应的图形画在格子图中,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先根据图形得出结论,再来完成分一分,降低他们思考的难度。此环节要让学生们通过观察格子图得出,两个长方形有一部分是重叠的,所以只要比较未重叠部分就可以得出结论。接着,再引导学生完成从格子图到算式的分解,使图与式对应(图6,格子图略),让算理与算法融合。

批判思辨:两个数的和不相等时,不能基于“周长相等,长和宽相差越小面积越大”的规律得出答案,但基于乘法意义进行分解的方法可行。

问题:欣欣农场计划建造一个游乐区,有两种方案,请你帮忙选出面积最大的方案。方案一为长72米,宽33米;方案二为长71米,宽34米。

师:这题还能用规律解决吗?试试看。

师: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方法如图7所示)

从周长相等到周长不等,培养学生借助学过的知识,批判性地思考问题,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和结论。三次思辨,三次成长,在问题链的引导下,促成学生的高阶思维在不断思辨中成长。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灵桥镇中心小学本专辑责任编辑:王彬)

猜你喜欢

乘积竖式格子
竖式趣题
竖式填数
乘积最大
最强大脑
Dirichlet级数及其Dirichlet-Hadamard乘积的增长性
数格子
填出格子里的数
格子间
错误的竖式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