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颈椎后路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12-18麦宗梨谢永辉
黄 健,麦宗梨,谢永辉
(1.阳江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 阳江 529500;2.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 阳江 529500)
颈椎管狭窄症(Cervical spinal stenosis,CSS)是指颈椎管各方向径线减小或容积减小,可引起多功能障碍,因此,CSS属于引起椎管狭窄、脊髓压迫各疾病的统称,并非单一疾病[1]。CSS的病因分先天性与后天性两种,其中以后天性因素常见,包括颈椎管狭窄、颈椎间盘突出、骨折脱位等。对CSS临床中主要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其中经后路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该手术方式可帮助患者脊柱恢复正常生理功能,保证脊柱稳定性,然而在后路手术上不同的方式效果存在差异[2]。本研究对比在CSS手术中采取不同的颈椎后路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0月至2020年2月收治60例CS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实验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4~71岁,平均(52.1±2.1)岁;病程1~7年,平均(3.6±0.5)年。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35~70岁,平均(51.9±1.9)岁;病程1~8年,平均(3.8±0.5)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经CT或MRI等影像检查确诊[3]。②所有患者均无认知障碍并且临床资料完整。③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③有手术禁忌证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经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协助患者为俯卧位,使用专用的头架固定患者头部,让患者颈部处在屈曲位,于颈部后正中位置做一切口,将切口逐层切开并且剥离两侧肌肉,显露值班、棘突,取出棘突顶端,将症状严重的一侧作为开口,症状轻的一侧为门轴侧,使用磨钻在关节突与C3~C7两侧椎板交界部位磨沟,门轴侧的椎板槽宽度需大于开口一侧,避免椎板同小关节的切缘接触,开口侧椎板末端,但保留门轴侧内侧皮质。逐渐加深侧椎板槽时多次推棘突,保证门轴稳定性,切除棘间韧带、黄韧带,切断门侧磨沟部位的黄韧带,完成门轴侧椎板槽后用开门钢板内固定并留置引流管。
实验组采用经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方法如下:取俯卧位,对术区进行消毒铺巾,取颈后正中做纵向切口,显露C3~C7双侧椎板及棘突,在距棘突根部大约1 cm的部位间断C3~C7棘突,清除内部软组织,切断C2/C3、C7/T1或C6/C7椎板间隙间黄韧带,显露椎板间隙穿出,依据线锯方式劈开棘突,借助磨钻于关节突关节、C3~C7两侧椎板交界磨沟,保留内侧骨皮质,以双侧侧沟为枢纽,将椎板朝外旋转使其呈双开门状,在棘突劈开骨面进行钻孔,置入大小适宜的羟基磷灰石骨块,用开门钢板进行固定。
两组术后均使用抗生素3~5 d,根据切口引流情况在24~48 h拔引流管,术后早期活动肢体以促进患者康复。
1.3 观察指标
①术前、术后1个月均对患者进行X线摄片,比较手术前后颈总活动度(ROM)及椎管管径变化。ROM主要测量过屈位时C2、C7椎体后缘夹角α1,过伸位时夹角α2,ROM=α1+α2。借助三维CT扫描观察患者椎管矢状中径,评价椎管管径变化情况。②术后随访6个月,使用简易生活评分表(SF-36)评价患者术前与术后生活质量,分成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精神健康与社会功能4个方面,各方面总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1.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ROM和颈椎管径
术后1个月两组ROM较术前降低,但术后两组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椎管管径均较术前增加,且实验组术后管径大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ROM与椎管管径变化比较
2.2 生活质量
术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方面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手术前后生活质量变化(分,
(续表2)
3 讨论
CSS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该病的潜伏期很长,无典型症状,但是随着疾病的持续进展会出现典型的症状,并且引起多种并发症,这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影响[4]。临床中针对确诊为CSS的患者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方式,通过手术治疗可缓解患者的症状及体征[5]。
对CSS的手术治疗主要是采取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的方法,采取该手术方式不但可扩大颈椎椎管矢状径,还可以维持患者原有的颈椎椎体,使患者在术后颈椎功能尽快恢复到正常水平[6]。椎管扩大成形包括颈椎后路单开门、颈椎后路双开门两种不同的方式,两种方式均具有比较满意的效果。其中单开门的方法是在手术过程中在一侧椎弓侧板及椎板处门轴结构进行构造,将对侧椎板切断,提起切断椎板,扩大狭窄椎管。而双开门的手术方式主要在颈椎椎板同双侧侧块交界制造门轴,维持开门状况,利用开门处固定置入骨块模式,这可避免关门所致后续复发狭窄的问题[7]。而在固定方式上两种术式在对CSS的固定上均是用钢板固定,这种固定方式使用经验丰富且固定效果满意。颈椎后路单开门与双开门的方式用于CSS的治疗中各有其优缺点,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术后1个月两组ROM均较术前降低,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单开门与双开门方式对椎管稳定性的改善均有满意效果。然而在术后椎管管径实验组大于对照组,提示双开门的方式对扩大椎管管径的效果满意;术后6个月实验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主要是颈椎后路双开门的方式虽然操作比较复杂,然而该方式可以较好保留患者颈椎后路结构,可维持颈椎稳定性及减少术后硬膜粘连情况,使得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8]。单开门的方式虽然给患者及家属带来的经济压力小,操作较简单且有较高的安全性,但是采取该治疗方式却容易导致患者术后椎管结构出现不对称情况,术后患者也容易出现脊膜粘连与瘢痕形成,导致患者术后康复不佳,进而使得患者生活质量受影响。
综上所述,对CSS临床治疗中采取经后路单开门、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的手术治疗方法均可取得满意效果,让患者术后颈椎功能稳定,但是相比之下双开门的术式可更显著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