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教育舞蹈课上漫溯的“音画诗”
——以《乡愁》一课为例

2020-12-18福建省厦门市高殿中心小学陈夏容

亚太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乡愁舞蹈素质教育

福建省厦门市高殿中心小学 陈夏容

近年来,原北京舞蹈学院院长吕艺生极力推广学校素质教育舞蹈课。所谓素质教育舞蹈,是指面向普通学校的舞蹈教育,教育内容则是以素质培育为主,培养学生五项能力:观察模仿能力、即兴表演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创造求新能力、综合融化能力。教师为学生撑起一支“长篙”,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尽情“放歌”,进而促进课堂成为“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的素质教育舞蹈课。有人说“舞蹈是流动的诗,运动的画,跳动的音符”,在众多课例中,《乡愁》一课如同“音画诗”般在课堂中漫溯……

一、印象一:撑一支长篙,以诗引舞

本课以余光中《乡愁》一诗导入,四幕场景,分别为“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学生也分四组,各自挑选场景编创。诗朗诵处理方式很特别,编创前教师让学生选取各自场景诗句的关键词,可依据喜好挑选,并通过关键词截取、重组朗诵成句,可随意组合成一“句子”,而后围绕“句子”进行编创,以“变形”后的诗引出舞动内容。如“小时候”组,舞蹈编创出自己想象中的场景,选择词语是“乡愁、小小的、这头、那头、小小的、小小的……”,可在表演场景“小时候”时,配合他们的关键词朗诵却是由“现在”组成员配合音乐朗诵关键词“乡愁、我、外头、里头、我、外头、里头……”。同理,“长大后”舞蹈配合“小时候”关键词,“后来”舞蹈配合“长大后”关键词,“现在”舞蹈配合“长大后”关键词。虽截取场景关键词与原预设场景舞蹈动作有所不同,表演时比原配表演来得更和谐,实在妙。学生不仅编创出成果,同时教师也将编舞技法传授给了学生,让学生意识到在编创活动中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打破常规可以更出彩。

借由一首诗作为“长篙”,以朗诵、舞蹈的表演形式,在浓浓情感的晕染下,学生舞动时仿佛将舞蹈写成了一首流动的诗,这样“诗”就在舞蹈课堂中漫溯了。

二、印象二:以情带舞,满载一船星辉

西汉学者毛亨为《诗经》所作的《大序》里写道:“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舞蹈作为一种动觉艺术,不仅能够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为形象生动的舞姿,而且还能将情感发挥到极致。凸显素质教育舞蹈培养学生创造力、合作能力和情感教育,通过教师引导,在诗、乐浸润下,学生即使没有舞蹈基础,但凭借内心情感牵引,做到了以情动人。

成果初显,汇报阶段,当“小时候”组表演时,另外三组则是原地做造型于舞台另外三个角落,没有动作,只有造型和眼睛可以传递表演,当然“现在”组还要配合朗诵自己组的关键词。表演小组在音乐及诗词的渲染下表演得十分投入,动作没那么专业,可真挚的情感带给人的感觉却一点儿也不比专业演员逊色。此时,舞蹈情感、动作、音乐与诗词交织在一起,教师无须提及情感走向,教室里每一个人都能“嗅”出这堂课的情感“味道”。虽表演时各自动作鲜有一致,可情感一致、呼吸一致、心跳一致……谁能说他们不一致?形散神不散,散文式的课堂。在情感的助推下,以舞蹈形式勾勒出一幅运动的画,将“一船星辉”装满课堂。

“润物细无声”的情感教育,效果却“更上一层楼”。这不仅是一堂素质教育舞蹈课,还将戏剧元素包括其中,剧情、情感、角色……教师不必过多讲解,学生在编创中,能将其内化及外现,教师做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

三、印象三:以乐融舞,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礼、乐、射、御、书、数”称为“六艺”,“乐”在古代指的是“诗歌、音乐、舞蹈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乡愁》一课以诗作为导入,以舞蹈作为创作平台,怎能缺少音乐?教师选择了小提琴演奏的马思聪《思乡曲》,哀婉缠绵、如泣如诉,再现式的三部曲式、频繁的变奏,使情感不断高涨。舞、诗、乐相辅相成,交相辉映,音乐漫溯于整个舞蹈,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四、印象·未来

漫溯于堂课的“诗、画、音”,稍加工便是上佳的“音画诗”艺术作品。较于专业院校学生,学生专业技能也许还相距甚远,但汲取各学科知识的普通生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更不可估量。相信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对于他们未来在各个领域的学习是影响深远的,期待着素质教育舞蹈课能不断前行,“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猜你喜欢

乡愁舞蹈素质教育
永远的乡愁
乡愁
冰上舞蹈搭档
九月的乡愁
我和舞蹈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