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激趣方法探索

2020-12-18山东滨州实验学校郭芳芳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30期
关键词:法治游戏活动

山东滨州实验学校 郭芳芳

在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对教法进行整合和优化处理, 以提升教学契合性。 小学生直观思维比较发达,教师要为学生准备更多带有趣味性的教法,成功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之中。 故事、游戏、演绎、实践等,都属于激趣的方法,教师要适时引入这些方法,为课堂教学作出强力支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利用更多激趣手段展开教学设计和活动, 能够生发无穷的启动力,以成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

一、引入故事,对接学生生活认知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启动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细致阅读和解析,还要适时引入一些生活故事,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素材,不仅能够顺利对接学生生活思维,还可以为课堂教学带来更多亮点。 在故事资源整合、故事投放时机把握、故事打开形式创新等角度展开对应研究,这是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教学调研,提升故事切合性,利用新颖的、有趣的故事形成教学借鉴,给学生带来更多心灵启迪。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引入故事教学方法,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对提升学生学习思想有更多助力支持,教师要科学设计和调度,让故事成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如教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走近我们的老师》,教师在课堂引导之后,为学生布设学习活动:我们从进入幼儿园开始,一直到上小学,都是老师在陪伴我们一起成长,你和老师之间一定会发生许多难忘的故事, 每人讲述一个故事,在学习小组内展示出来。 学生听说要讲自己和老师的故事,顿时激动起来。 因为学生与老师之间发生过很多故事,学生开始了筛选和回忆。 教师不时给出一些提示,学生很快就找到一些线索,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 教师深入到学生学习小组,认真听取学生的讲述, 对学生的个性表现给出积极评价。 有学生讲述被老师误会的故事,最终是老师主动道歉,这件事他仍记忆犹新;也有学生讲述自己故意惹哭一年级班主任的故事,对相关细节进行生动描述,表达一种内疚忏悔的心情。 教师对学生的讲述进行归结和评价,指出学生的情感体现,促使学生形成思想感悟。

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一个故事展示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回忆的机会。 学生对这样的活动有更高的接受度,自然有浓厚的参与兴趣。 学生在具体讲述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检讨,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和觉醒,其学习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教学效果也能显著地呈现出来。

二、渗透游戏,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小学生对游戏情有独钟,适时引入游戏助学手段,这是最需要关注的教学起点选择。 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 教师需要深入教材之中,对学生认知基础展开对应研究,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认知有机结合,选择有趣的游戏进行融合性处理,自然形成崭新的教法运用,让学生在游戏操作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 游戏形式众多,教师需要有创新探索意识,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案例猜谜游戏、知识竞答游戏、案例侦破游戏,唤醒学生的学习思维。

例如,在教学《我学习,我快乐》相关内容时,教师为学生准备了游戏活动:大家玩过“词语接龙”游戏吗? 现在就来亲自体验一下。 咱们就用“我学习,我快乐”作为开头,先从“学习”开始,看谁衔接不上来,如果在十秒钟内接不上,便要接受惩罚。 学生听说有游戏活动, 都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 “学习——习字——字典——典故——故事——事情——情感……”学生参与到游戏之中,课堂学习气氛活跃起来。 为让学生有更丰富的感知体验,教师继续为学生投放游戏:这里有一些衣服,下面进行叠衣服比赛,看谁叠得又快又好,先分组进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 表现欠佳的学生要接受惩罚。 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够快速行动起来,参与到游戏竞赛活动之中。

教师为学生设计词语接龙、 叠衣服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之中形成学习和生活能力,成功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建立了更多的课堂学习亮点。 教师以游戏形式展开教学,课堂学习氛围更为和谐,学生在玩乐之中掌握相关知识,这样的教学活动具有更高的实践价值。 教师抓住学生心理展开教学布设,适合度更高,学生回馈更为积极主动,自然能赢得教学主动权。

三、启动演绎,强化学生参与体验

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学习有直接关联,自然形成丰富课堂演绎契机,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处理, 为学生布设更多演绎机会,让学生自然进入到演绎环节,并在演绎体验中形成思想认知基础。 如果有需要,教师还可以发动学生展开自编自导自演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自由发挥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多重体验中建立学科认知。 教师要对角色进行重点解析,为学生提供更多技术性帮助,这样才能有效启迪学生的学习思维。

小学生对安全问题有不同理解,教师针对学生学习心理展开相关布设和发动,可以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感知和体验。 例如,在教学《安全记心上》时,教师为学生布设了课堂演绎任务:道路拥堵是最为常见的现象,如何才能保证大家都能够安全出行呢? 咱们不妨来一场表演,在一个路口,有人违章,其他人都来劝阻,包括交警、路人等,最终达成双赢局面。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剧情、分配角色、展开表演。 任务下达后,学生快速响应,都能够顺利进入角色之中。 教师巡视班级, 对每一个小组准备情况进行了解, 对学生组织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具体指导和帮助。课堂演绎活动正式开始,教师组织学生按照顺序进行表演,让其他学生展开评价,给更多学生提供了思考的机会。

教师为学生布设自编自导自演小品剧的机会,给学生带来更多感知体验机会。 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 说明教师教学设计是具有更高接受度的,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 与学生展开直接对话,给学生提供更多技术支持,让学生在多种体验中建立学科认知。 学生对交通安全最为熟悉和关切,教师针对性展开教学设计,确保课堂教学进入多元互动环节,形成了新的教学成长点。

四、展开实践,形塑学生学科能力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离不开实践训练,教师在具体教学布设过程中要有接轨生活的意识,为学生准备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无疑能够丰富学生学习和感知的能力。 社会调查、实地观察、信息搜集、案例分析、数据处理等,都带有实践属性,教师要科学组织学生进入实践环节, 自然建立实践认知基础。小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不能流于形式,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如果有需要,还需要借助家长的力量,为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供更多帮助。

生活中有太多不安全的因素存在,学生对此缺少基本认知, 教师针对学生生活认知的基础情况,为学生展开实践训练任务设计,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感知和体验。 例如,在教学《心中的“110”》相关内容时,教师为学生投放了生活性训练任务:深入到家庭、社区展开社会调查,最近有哪些违法现象出现, 特别是针对老人和孩子的违法案例,需要重点关注,形成调查报告提交上来。 教师任务布设之后,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社会调查,对家长进行询问,对街坊邻居进行征询,通过媒体进行搜集,很快就掌握了一些案例信息。 教师利用网络互动平台展开遥控指挥, 让学生将搜集到的信息,以调查报告的形式传递出去,教师展开筛选和整合处理,挑选一些典型案例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材料。 因为教师组织比较得力,加上家长的积极参与,为学生社会调查提供了不少帮助,确保了这项实践性训练任务能够圆满完成,学生从实践过程中获得的思想历练也更为真切。

教师为学生布设社会调查任务,这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挑战。 教师给出更多指导,邀请家长参与其中,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帮助,确保实践活动顺利展开,并赢得良好的实践效果。 学生深入到生活和社会之中展开相关调查,对社会生活有更多鲜活的认识,通过案例信息搜集整理,也能够获得更为丰富的思想教育成长契机。 教师利用学生调查案例信息展开新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也为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学习感触。

激趣教法探索,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带来更多亮点,教师要发挥关键作用,在激趣学法资源整合、形式创新、实验拓宽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契机,自然形成课堂教学成长点。 小学生对故事、游戏、演绎、竞赛、实验等活动十分感兴趣,教师要注意创意探索,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展开教学调度, 成功激活学生学习热情,为课堂教学带来更多助力支持。

猜你喜欢

法治游戏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