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学视阙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2020-12-18荣子健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市场经济供给政治

荣子健

(金陵科技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而出现的,与社会发展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为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提供方法与思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社会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问题意识的角度出发,我们需要顺应时代发展,凝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能够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用思想的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出更多力量。纵观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脉络,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存在着相对疲软的状况,社会发展变化之快使得很多理论已跟不上 “时代潮流” 。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对很多具体问题的研究已非常深入细致,对一些疑难问题的解答也相当具体,但这些具体的、碎片化的研究缺乏一种系统整合的力量,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内在规律有待进一步被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思维有待更高层次的提炼。在社会转型和变革的时代大环境下,如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发挥充分、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没有为之贡献出足够的智慧支撑。

(二)经济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经济的发展促生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教育。某种程度上讲二者的关系可类比于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者互为影响、相得益彰,不可偏废。我们要合理把握、协调二者的关系,使之实现动态上的互补,在整体上产生综合效应,达到政治与经济的统一。(1)经济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辩证关系决定二者内部互相统一,有着内在逻辑。经济学可以解释经济发展规律,理论上也可以解释思想政治规律。(2)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理论的实现方式,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活动,而社会活动就无法排除经济条件这个大背景,因而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市场经济中的行为活动和现象,有一定的学理依据。(3) “性质” 与 “数量” 的辩证关系。思想政治即性质的问题,经济发展即数量的问题,量变作为质变的基础和前提,量的发展定能带来质的变化,这也为用经济概念解释思想政治问题提供了可能。

(三)市场经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的强国之路、兴国之道,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巨大进步,为我国带来了巨大的历史性进步。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了生动的素材和广阔的课堂,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多元化提供了有利条件。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念、意识和行为方式,而且也对人们的思想行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市场经济发展导致社会环境的变化,进而促使思想政治教育随之发生变革。毋庸讳言,社会环境的变化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某些消极的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非常活跃,由于受各种外来思想的冲击,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这些现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初期难以避免的。我们要正视这些问题,相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国家宏观调控机制的加强,这些问题是能够解决的。

二、从经济学视角探究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一)供给与需求

借用经济学供给与需求的概念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供与需。1.供与需的内容。从宏观上讲,在当代中国, “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信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1]。这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输出,即为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主要矛盾的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新的要求即为需。可以看出相较于供给而言,需求则更为具体和实际。从问题意识的角度反观,供给的方向和内容并不是直接满足需求的。2.供给方和需求方。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主体和对象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可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方与需求方,二者的关系是民主平等、双向互动、主导与主动、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也受到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开放、多元、复杂的社会环境会给供给方和需求方的关系平衡带来不稳定因素,也影响到供需关系的平衡,双方关系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积极探索与完善,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效果。

(二)价格与价值

在经济社会中,供需影响价格,当需求不变时,若供给过大,价格则降低,市场上供大于求,货币贬值,产生通货膨胀。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整个社会上 “供给” 的量无疑是只增不减的,随着党中央高度重视和众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蓬勃发展,优秀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性比其他任何一门学科更为明显,从基本理论方面看或许变化甚微,但解决问题的实际方案一定有着明显的特殊性,会根据时代的变化展现出不同的特征。从整个社会上来看,若需求确定且固定的情况下,如果供给的内容过多、范围过大、没有进行筛选确保其与需求完全对应,则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无法产生实际效应。此时过多的供给反而成为思想政治领域通货膨胀的直接因素,无法对经济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价值也无法凸显,出现 “思想贬值” 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目的不是高抬 “价格” ,而是要时刻体现并发挥出自身价值,避免其因供求关系变化而发生价值波动。

(三)成本与收益

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近年来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项资金、专题研究经费、基金项目投入均有所提升,这是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形成本;同时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无形成本投入力度也是十分大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应用,提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共产党员的必修课。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足可见党中央对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

思想政治教育既要谈 “意识形态性” ,也要算 “经济账”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归根结底应体现于教育的效果,也就是收益。收益可分为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直接收益体现为由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带来的经济效益,即经济水平的提升;间接收益即对于不可量化的收益进行分析,比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受教者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提高,受教育者再进行生产生活和社会劳动时能力和效率均有所提升,产生了更多的经济效益,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体现。

现实情况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投入的成本与产生的收益出现了显性反差。国家逐步增大投入,但教育效果却并没有那么明显,或者是思想提升的幅度与投入不相称。

三、以经济学思路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方向

(一)准确把握供需关系,保持供需平衡

在经济学中, “看得见的手” 即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也无时无刻不在运用着 “看得见的手” 。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好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像盐一样,融入各项工作中。一时间全社会各阶层耳濡目染、身体力行,在不同岗位、以不同形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日益成为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这便是 “宏观调控” 调节供给的最直观体现。当社会出现矛盾和问题时,必然导致某些领域、一定程度上的动荡和不平衡,用经济学观点去探视思想政治领域,我们可以追本溯源地去发掘这种不平衡的内因,即社会缺少什么、急需什么,从而加强对供需关系的认知能力,并加以正确干预和引导。

2020 年,湖北武汉爆发了史无前例的新冠肺炎疫情,进而蔓延至全国。重大突发事件面前,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社会各界众志成城,驰援武汉,共抗疫情。全体中国人再次感受到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感受到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思想教育工作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对人民群众的思想引领,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上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是对全社会思想教育工作的一次突击考验,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教育引导人民增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必胜信心;教育引导每一人均尽到自己的责任,共同维护公共秩序;教育引导民众认识到疫情防控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自觉服从和支持社区、工作单位有关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安排;教育引导民众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让各类谣言无所遁形,切实做到了维护人们思想稳定,保障人们身心健康,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可见,受供需关系影响的思想政治教育无时不在, “按需供给” 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施教方式。此外,社会的发展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有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需主动向供给侧靠拢,提升自身的品质与内涵,从供给的角度加强对供需关系的管控和调节。可以做到:(1)优化供给主体,提高教育者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水平。正确处理供求者与需求者的关系,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形成互相配合、良性互动的状态,达到供给方与需求方的平衡。(2)整合供给内容,合理去产能,减少低端无效供给,提高教育供给质量和供给精准度。应具体联系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积淀,对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3)转变供给方式方法,使 “看不见的手” 发挥出应有作用。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深入,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界定大体出现了 “施加论” “转化论(培养论)” “内化论” 三种类型的界定。[3]“施加论” 和 “培养论” 可以理解为看得见的手发挥作用, “内化论” 强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认可,是思政教育最理想的发展方向。需要全社会营造良好的供给环境,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 “润物细无声” 地发挥作用。

(二)结合时代背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上多次强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理念,提出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实际上,任何一种教育最终都要关注到人的获得感,思想政治教育更是要注重理论教育与人格教育的统一,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与经济发展的目的殊途同归。教育本身是一种实践行为,所有的社会实践均应契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若要思想政治的内容落到实处,需以教育的方式将其转化为可以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教育是它的落脚点和实现方式,也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从理论连接到实践的唯一介质。教育活动的发生使得思想政治有机会从理论走向实践,从意识形态性转化到经济性和实效性,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成果转化到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上,发挥出经济价值。也有学者认为, “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的内涵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所创造的,能促进个人与社会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效应”[4],可见其经济价值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的一部分,最终也会体现在社会价值上。笔者认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应注重其效用与意义,使其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均产生积极影响,对社会中个体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推进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和良性发展。

(三)树立成本控制理念,努力实现收益最大化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生产经营是永恒的主题,追求收益最大化是生产活动的根本目的。时刻树立成本控置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自觉地节约成本,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完全是为了政治性而存在,不能够不惜一切地投入,而不去顾及成本的核算。注重 “效用” ,重视并在实践中贯彻思想政治教育收益的理念,克服 “只管插秧,不管收粮” 的观念,避免脱离经济效益的成本投入。

充分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收益的最大化。主要思路有:(1)分析一定时期内市场经济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强化正面效应,减弱负面效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市场机制下产生无穷的生机;(2)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把握社会心理及社会思潮的发展变化规律,既要重视对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思潮的跟踪研究,又要加强对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特点的科学分析,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措施,使思想政治教育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下不再被动;(3)以经济效益为尺度,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蓬勃发展,倒逼思想政治教育思路革新,把经济效益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思想政治工作要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把工作做到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实际活动中去,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智力支持。特别是经济转型过程中,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经济效益提高的内在统一关系,以经济效益为度尺衡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使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市场经济中创造出更多的效益和更大的奇迹。

猜你喜欢

市场经济供给政治
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