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对学生歌唱技巧的训练研究
2020-12-18甘肃省兰州市第二十一中学丁学英
□甘肃省兰州市第二十一中学 丁学英
一、简析小学音乐合唱课堂教学问题
对于小学生而言,无论是音乐基础、理解能力还是歌唱能力等,均普遍存在明显差异,相比于学校挑选出来的合唱队,学生在班级合唱中所体现的是音乐素质良莠不齐,对班级合唱教学无疑是一种阻碍。与此同时,在合唱过程中发生的节奏、音准等问题,使学生难以熟练掌握部分歌唱技巧,同样会对音乐美感与合唱总体质量造成影响。另外,合唱会涉及声部区分,可并非所有声部都好演唱,尤其是困难声部学生往往会出现许多漏洞,而且很难驾驭,进而对合唱效果造成影响。由于学生受到年龄限制,极易忽略合唱中的团队协作精神,自认为将自己负责的部分唱好即可,不求整体和谐而是力争突出,这导致学生在合唱时的声音无法做到浑然自成。在具体音乐合唱教学中,一些学生没有高昂的音乐学习兴趣,由于合唱练习相对枯燥的表现得十分烦躁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也会影响到音乐合唱教学。
二、歌唱技巧有关训练路径分析
(一)以情激趣
与其他音乐表达模式相比,合唱是小学生普遍接触过而且是最乐于接受的,相比于一般教学模式的合唱教学,更需要学生之间的积极参与和有效配合。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内心十分渴求自己得到认同,教师可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参与主动性。从该层面分析合唱是与学生客观成长规律相符,并且可以广泛获得小学生的认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情感感染对学生加以激励,让学生端正歌唱技能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参与互动与课堂提问的主动性,强化歌唱技能方面的训练。我们以《柳树姑娘》为例,有感情地演唱与二声部合唱是教学重难点,音乐教师对此可以进行小组训练,在小组练习中引导学生相互督促与帮助,学生在练习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可以组织歌唱技巧比赛,由此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学生在今后学习中会更为主动地提升与探索歌唱技巧。
(二)基础训练
虽然小学生具有良好的嗓音,可是因为缺少扎实的音乐基础,难以将嗓音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所以教师应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基础技能训练。首先,作为歌曲骨架的节奏,其占据的学习地位不言而喻,怎样对学生准确把握节拍、节奏,在进行班级合唱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节奏感尤为重要,教师可以让学生伴随旋律打节拍,借助身体部位或是让学生重复打教师打出的节奏,以此对学生的节拍充分把握,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节奏感较强的歌曲,例如《茉莉花》等。其次,气息训练。如果学生的气息跟不上,则无法演唱部分歌曲,在进行歌唱训练前需要教师为学生正确讲解相关的呼吸技巧,而且设计好长短呼吸教学内容,比如可以采取“闻花法”进行深(浅)呼吸与换气训练,着重对歌唱嘴型进行讲授,确保气息顺畅,如何保持气息则是呼吸训练的要点,与肺活量之间存在相似之处,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吹气球等锻炼气息、维持能力的游戏活动。最后,音准练习。一首歌曲是否被较好地演绎,其衡量基础标准就是音准,在合唱中更是关键,特别是分声部演唱,往往学生会在这部分发生跑音问题,干扰彼此之间的声部,无法确保声部之间的和谐,所以应在日常音乐教学中主抓音准。教学可以组织发声训练,从掌握起来相对容易的低声区处出发,例如通过“mo”开展下行练习,然后在音乐“he”“ha”等母音由弱至强将位置精准找出,扩大共鸣,再渐渐转至高音区,另外教师还需加强学生对曲谱的认读,对学生“辨音”和“听音”能力加以培养,使其更熟悉音符。针对难以发出或是相对陌生的声音,音乐教师可通过乐器演奏或是声响模拟加以引导辅助,提高学生感受不同音色的直观性。对无法跟上的节奏,可以通过节奏朗读等方面加以辅助,即如同背课文一般朗读背诵节奏,在学生不断提高背诵熟练度的过程中,可以渐渐跟上与掌握节奏。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通过学习合唱声部理论、识谱训练等方式对歌唱技巧进一步完善。
(三)确保指导的科学性
因为小学生处在重要的成长发育阶段,要是缺少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一方面会影响学习效果的提高,另一方面则会导致学生形成错误的训练及认知习惯,严重的会对声带发育造成难以改变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不仅要注重兴趣的培养与激发,音乐教师更需科学指导学生的歌唱技巧。1.作为音乐教师需进一步提高专业素质,充分掌握、熟练运用音准训练方法,例如掌柯尔文手势等。2.音乐教师应提高对基础训练的重视程度,在把握歌唱技巧精准性方面需做到耐心与严格,绝对不能放松基础训练的相关要求。3.歌唱技巧训练应体现一定的递进性,不能急于求成,内容设置应由简单至复杂。我们以声部训练为例,要以两声部训练为主,在两声部音准有所保证后再开展三声部训练。综上所述,在小学合唱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关于歌唱技巧训练与培养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以情激趣、扎实基础训练等方式,系统地提高小学生音乐歌唱技巧,助力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