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深度学习”走向深入

2020-12-18江苏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

小学科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

◇(江苏: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开展深度学习,有利于从“学科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有利于引导学生迁移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发展语文核心素养。观察当今语文课堂,有的教师简单呈现知识,不能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长此以往,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都将受很大限制。

前阶段,外出听课,一位教师上了一节语文试教课,内容是苏教版三年级寓言故事《蝉和狐狸》。教研员评课时提到“察觉”是本课的文眼,如果解读得好,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此语一出,引发我深思: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关注深度学习,如何有效落实深度学习呢?回味听课的场景,我试图从中寻找答案。

一、明确目标:“深度学习”的前提

教学场景之一:

上课时,教师不停地走动,不停地发问,真的很“忙”。学生似乎也没闲着,忙着思考教师的问题,忙着猜测教师想要的答案。对于学生而言,上完这节课和没上这节课,区别不大。下课铃声响了,教师舍不得下课,因为还有内容没讲完。伴着铃声,教师随机点名读句子,不止一位学生把“掺杂”读错。

思考:

作为听课教师,笔者在整个课堂中,总是感觉到教师和学生一样,很忙。笔者单独和上课教师交流。执教教师一脸沮丧:“很想把知道的全部告诉学生,但是我懂,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所以就变成了我问学生,这课上得好累啊!我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显然,面对这则很简单的寓言故事,教师还不清楚目标应该是什么。所以反映出来的是课堂中的“忙碌”,背后凸显的是教师目标的“盲目”,内心的“茫然”。

笔者认为,只有明确目标,找准落脚点,课堂教学才有方向,这是深度学习的先决条件。在《蝉和狐狸》这一课教学预设中,就应该先找准目标落脚点。这则寓言故事,学生几乎一读就懂,核心内容是什么呢?教师抓“寓言”这一特殊的题材,重点关注狐狸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和寓言之间的联系。狐狸“欺诈”,蝉呢?“聪明”。“诈”是生字,“聪”是寓意里的核心词,于是,联系字理,结合课文,帮助学生理解形象,弄懂寓意,体会故事和寓言之间的联系。这样一来,就不至于因为烦琐的问题而忽略了过程的深入,忽视了学生的真实学习经历。教学效果自然就会因为深度学习好起来。

二、优化过程:“深度学习”的基石

教学场景之二:

教学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牵一发而动全身,抓住“诈”一字对话文本。“诈”什么意思?为什么要欺诈?当时狐狸是怎么想的?后来狐狸怎么做的?你想对这只狐狸说什么?你想对蝉说什么?最后,指导学生读课文相关内容。

思考:

通过这一教学场景,笔者认为,学生在学习中,“不知道”和“知道”之间有一条鸿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一步一步有效引导。教师希望学生能说出自己心中的答案,这没错,说对了,教师喜上眉梢;不对,就一筹莫展。殊不知,语文学习重在积累、感悟,有时候在潜移默化中熏陶感染,甚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教师不能拘泥标准答案而忽略了学生有深度的思维过程。

因此,笔者认为,在关于“诈”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给“诈”组词,再出示字源图,用字理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诈”是通过语言伪装自己,达到欺骗他人的目的。随后,学生会读会写并理解了这个字的意思,同时还感受了古人造字的智慧。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狐狸是如何欺骗蝉的呢?在书中圈出关键词。学生很快找到了“多么美妙”“动听的歌喉”“天才的歌唱家”。“您”字藏得深,经过教师的提示,学生发现有四个“您”。先找到关键词语,感受狐狸的欺骗狡诈,指导朗读就有了抓手。最后,加上动作和表情,学生起身演一演,乐在其中。

这样一来,教师领着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学生对“诈”这个词语的认识就不是表层的,思维得到了提升,学习就会沿着“深度”自然下沉。

三、适度外延:“深度学习”的保证

教学场景之三:

教学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明白《蝉和狐狸》这则寓言的道理,提问学生:学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呢?学生直接回答:“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教师进行了点评。至此,课文的学习就算完成了任务,翻开“补充习题”,引导学生开始完成课堂作业。

思考:

看着这一教学场景,笔者总有一个感觉,但凡学到寓言,很多教师先是将学习课文与明白事理截然分开,然后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将二者生硬相加,以为这样就会达到了“学文明理”这一教学目标。甚至,有的时候,学生并未感同身受,于是教师直接将道理抄给学生。像《蝉和狐狸》这则寓言,学生直接说出课文最后体现道理的一句话,似乎学文明理水到渠成。

其实,对于学生而言,读懂故事,了解寓意,并不难。但是,对于寓意的深刻领会与实现迁移,到底能否做到呢?这恐怕是每一位教师需要思考的。

笔者认为,可以引导学生链接生活,领会文章内涵。创设一个生活情境,检验学生能否做到迁移运用课上所学。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聪明的人用耳朵听出其中有诈,用眼睛看出其中有诈,用心思考想出对付的方法。故事中的蝉是聪明的,生活中的你,聪明吗?”然后出示陌生人想拐骗孩子的画面。学生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地说自己的发现。有的从图片的表情和动作中发现有诈,有的从语言中发现有诈,还有的想到解决办法,向身边人求助……这样一来,学习就不只是处于浅表层次了。

总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过程,学生的学习更是如此。当我们平时说一定要将语文书读“厚”的时候,就应该思考:语文课的“深度学习”到底关注哪些?到底怎么样才能让语文学习真正走向深入?我想,有了准确的目标落脚点,有了优化的教学流程,有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与补充,“深度学习”走向深入就不会太难,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就随之真正落地了。■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
从合坐走向合学:浅议新学习模式的构建
面向大数据远程开放实验平台构建研究
基于自动智能分类器的图书馆乱架图书检测
搭建深度学习的三级阶梯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利用网络技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几大策略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