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措施
2020-12-18蔡福莹
蔡福莹
(上栗县金山镇黎塘中学,江西上栗 337011)
物理学科具有培养学生核心科学素养和陶冶情操的独特教育功能。学生思维活跃,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往往有着很多新奇的想法和让人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科学素养。
一、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现实意义
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物理知识,更要不断地走进每个学生的内心。在物理教学中,有的教师仅仅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有的教师则是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还有一些教师提倡让学生获得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平静安稳的学习生活,不喜欢有人去打扰。他们“很田园”,有一种骨子里的松散。这样“田园”的悠闲快乐,会让学生拒绝学习一些先进的学习理念与方法,学生往往会浮于表面、浅尝辄止,很难理解物理规律应有的意义。在学习物理知识的时候,很多学生往往感到十分迷茫,有的学生不知道学习的目的,有的学生搞不清学习的方法,还有的学生不明白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所以,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改变“学生实验不会做没关系,会做试题就可以”的教学观念,正确认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现实意义。
二、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问题分析
一是物理学习既是对物理知识整体架构的学习,又是对物理知识、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建构。然而,在教学中有些教师不能正确运用物理实验,学生很难走进物理世界里。师生缺乏相互包容,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也没有真正实现有温度的教育。有些教师很少关注学困生,不能让更多学生快乐学习,那么就不能实现由外向内改变人的教育价值目标。
二是部分教师不能以学生的认识基础和心理状态为依据,学生被动地充当容纳知识的容器。不能很好地将物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学生不能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也就不能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物理学习能力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三、精心设计物理教学情境达到育人的目的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教学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激情,使教与学同步,达到启迪学生的心灵和点燃其思维火花的教育功能,使师生情感达到共鸣,让学生在物理情境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学习。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物理核心学科素养以达到育人的目的呢?
(一)开展探究式教学培养创新精神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很有必要进行探究式教学,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实验,这样就不会完全依据教材进行教学,教师必须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使认知活动成为一种学习乐趣。但是学生对物理知识的了解在头脑中总有些“前科学概念”,其中包含了理解和误解。如教学“光的折射”时,教师设置一个实验:在一个透明的塑料桶中装适量的水,把几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用细线固定在石块上浸入水中,使“鱼”潜入水中较深的位置,让学生用一根细钢丝当鱼叉,快速猛刺水中的“鱼”,有的学生成功,有的学生失败,教师问失败的学生是不是钢丝没有对准“鱼”呢?学生回答说:不是。那是什么原因造成刺水中的“鱼”失败呢?这是由于学生认为眼睛看到“鱼”的位置就是“鱼”的实际位置,自然形成了对“鱼”的实际位置的错误判断。要知道这个道理,我们就要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通过刺水中的“鱼”的探究活动,就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这样创设物理情境,学生大胆猜想并且设计实验去验证猜想,环环相扣,让学生在乐趣中主动探究发现物理规律,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驱动力。
教师精心设计物理实验情境,学生解决问题就有针对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具备积极的探究情感,增强学生求知欲,养成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二)注重学科品质教学,增强学生的科学观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真实的实验教学情境,真实的社会和生活充满着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物理教学不能“为知识学知识”,而要把知识作为育人的载体,充分挖掘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如教学“密度”一课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诱导启发:取出大小不同的铜块和铝块、几杯体积不同的煤油和酒精,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测出每一种物质相对应的质量和体积,记录好数据和绘制好图像,根据数据和图像来研究物质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后发现:对于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即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请同学们算一算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通过计算发现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同种物质两者比值相近,不同种物质两者比值不相同。这样学生发现了物质隐蔽的特性:物质的种类决定其大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质的密度。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品德和情操受到熏陶;另一方面使学生重构知识,达到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开展物理课外实验活动,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提升
物理学是建立在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基础上的一门自然科学,以缜密的实验为基础培养学生思维的学科,对其思维构造进行具体化的建构和有针对性的探索。因此教师要积极开展物理课外活动,通过课外活动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在课外活动实验中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细心观察,从而领会物理知识的奇妙之处。物理课堂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更要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可以用物理知识来解释。同时会用物理知识指导生活、为社会生活服务。以培育学生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为主导,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发展学生创新精神,以科学的行为和习惯养成为出发点,在物理学知识产生的背景中渗透科学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总之,教师要关注学生成长,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采取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专注力、毅力、忍耐力,而这些都是学生重要的学习品质。学生有了更加高远的志向,还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能在不断学习磨砺中获得巨大成功,也才能打造出“有文化、有诗情画意、有教育特色和渗透物理核心素养”的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