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材料,适时干预
——幼儿区域活动指导策略
2020-12-18福建省晋江市实验幼儿园杨佳红
福建省晋江市实验幼儿园 杨佳红
区域活动是提升幼儿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不仅能够给予幼儿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亦能锻炼幼儿的学习品质,使幼儿的学习变得更加多元化。但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总体呈现出“广而不深”“重形式轻内涵”的格局,一些教师虽然非常了解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可如何干预指导成为最大困惑。如何通过优化区域活动形式和内容,促使幼儿关键经验的发展?如何有效指导与干预?这些都是来自实践的真实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
一、相关概念解析
(一)区域活动
幼儿区域活动应贴近幼儿现实生活及认知发展规律。通过大量查阅文献资料,总结相关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可为本文的探讨提供参考。陈璐璐指出,在幼儿学习认知过程中,区域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根据幼儿年龄及认知,针对性建立功能性区域,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认知及参与主动性。因此,在开展区域活动时,需要充分考虑幼儿已有经验,贴合生活实际,根据活动开展的最终目的,有效建立相应的区域活动版块。
(二)指导策略
王崇丽指出,所谓教师指导策略就是基于某种预期的教学效果,所采取的一系列与教学相关的综合性教学行动。杨莉君通过实证研究,认为与其他教师指导策略相比,幼儿教师的指导策略更具有针对性,更有利于幼儿发展,是辅助幼儿成长、发展所制定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
二、幼儿区域活动指导策略
(一)注重区域活动建设的指导,构建良好教育环境
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区域活动开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必须要加强环境建设,优化区域活动指导策略。场地作为区域活动开展的重要物质条件,是否充足直接影响着区域活动的开展成效。而教师作为班级管理者,是指导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主体,对此教师可利用好室内空间,将其作为区域活动开展的主阵地,并合理规划和布局教室桌椅。此外,区域活动的种类应多样化,在活动内容设定、材料选择上要体现出层次性,根据幼儿年龄设置丰富多样的活动类型及材料,以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发展需求。例如,在区域活动建设初期,可参考其他幼儿园的建设经验,汲取精华,充分考虑本园实际情况,科学规划活动区域,确保区域活动能够涵盖幼儿学习全部领域,如阅读区、手工区、绘画区、体育区等。而教师在整个区域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必须要合理利用资源,优化环境建设,为区域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丰富材料,增强活动材料的操作性
材料的投放与提供直接影响区域活动的开展,为进一步增强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凸显游戏化特性,在材料的选择上,应着重凸显材料的操作性及多样性,尤其是关注低结构材料的投放。低结构材料虽然在操作上不存在固定性,但却能够一物多用,可塑性较强,在幼儿使用过程中具有多样性,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求,让幼儿在尝试与探索过程中发展思维、发挥想象,感受到探知过程的乐趣,从而促使幼儿对区域活动游戏性体验的感知力增强,获得更多的自我效能感。而这些材料可以来自大自然,也可以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例如,在“美丽的秋天”主题区域活动中,我们围绕“秋天”这一主题,带领幼儿到公园收集形式各样的叶子,但过几天后,孩子们发现收集的叶子枯萎了,而且非常容易碎,就有幼儿提出这样的疑问:“我们怎样才能使叶子保存时间更久呢?”于是我们就鼓励幼儿思考,说一说有什么办法可以延长树叶保存时间。有的幼儿说:可以用透明胶将树叶封起来。有的幼儿说:可以像制作标本一样,用玻璃将树叶夹起来……孩子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我们又趁机鼓励幼儿进行验证,通过实践操作引导幼儿探寻有效的保存树叶的方式。这一操作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锻炼了他们的探究性思维。可见,在区域活动中引入低结构材料,不仅有利于幼儿更好地认知材料,同时还能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在实践操作中习得新知、提高认知。又比如,在区域活动“工具用处大”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起子、钳子、螺丝刀、螺丝钉等工具,以及一些可供拆卸的玩具,让幼儿自主尝试重新进行组装,进而感知工具的重要性。当前,丰富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增加低结构材料在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中的占比,满足幼儿多样化的活动需求,成为我园区域活动建设的主要改革方向。
(三)适度介入,鼓励幼儿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就是指幼儿在兴趣和求知欲的推动下,对事物产生问题或是疑惑,并主动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答案的过程。在区域游戏活动开展中,幼儿教师要积极鼓励幼儿进行自主探究,科学引导幼儿发散思维,在丰富幼儿认知的同时,提升学习品质。而教师的介入应秉承“间接为主、直接为辅”的原则,不要贸然打断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最好引导幼儿能够自主选择、自主决策,把握好介入的度,可以给予适当的提醒与讲解,但不可强行对幼儿行为进行干预,要注重幼儿自主探究意识的激发。首先,尊重幼儿问题,引导幼儿探索。幼儿充满了好奇心,问题是他们探索和认知这个世界的钥匙,在问题的驱使下,幼儿才会有更多的思考,进而演变为创造力。比如在一次“手工坊”区域活动中,孩子们都在专心致志地用笔者提供的石头作画,突然一个孩子问道:“老师,为什么这个石头是绿色的?这是哪里来的石头啊?”“对,老师,你看这个石头像田螺一样。”“这个石头还有裂缝呢!”孩子们七嘴八舌,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笔者并没有打断孩子们的提问,而是选择耐心倾听,并临时组织孩子们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并对孩子们善于思考、观察的精神给予了肯定,同时也鼓励孩子们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后进行拓展,收集更多的资料,去探寻问题的答案。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孩子们沉迷于对石头的探索,不断学习着、成长着。可见,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幼儿开展活动,更重要的是要以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为切入点,鼓励幼儿自主探究,通过思考、分析,最终获得答案,进而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
(四)运用多元化评价,进一步增强幼儿创新意识
开展评价的目的并不是发现“天才”,也不是对幼儿进行排名,而是更好地挖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捕捉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兴趣爱好,着重对其特长进行培养,从而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同时帮助幼儿建立自我认知。因此,在每次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都应当做好总结评价工作,多使用激励的语言,如“很有创意,想象力很棒”“今天表现特别好,要再接再厉”等。例如,在“美丽点心”泥工活动中,孩子们制作了饼干、冰激凌、蛋糕等美味的点心,但是在作品观察中,笔者发现有个小男孩制作了很多点心,但有点粗糙,像是匆匆忙忙赶工出来的。为了不伤及他的自尊心,笔者对他这样说道:“你制作的点心真丰富啊,你的小手真厉害,小脑袋也能想出这么多样式,太棒啦!但是如果下次能够做得更精致一点就更好了!”这个小男孩点点头说道:“老师,我一定会的,下次我会做更加精致的点心送给你。”听着他的话,笔者感激地摸着他的头说道:“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的!”同时,在评价时也要让幼儿参与其中,凸显幼儿主体地位,让他们彼此进行探讨,为孩子们创设更多交流互动的机会,通过多元化评价,增强幼儿的创新意识。
幼儿教育作为启蒙教育,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能力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幼儿教师不仅要注重游戏教学,还应当积极探索如何与区域活动结合起来,秉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育儿理念,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干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发挥区域活动的育人效应,从而实现快乐教学、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