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运用
——以湘教版“海水的性质和运动”为例
2020-12-18浙江省东阳市第三高级中学艾巧玥
浙江省东阳市第三高级中学 艾巧玥
新课改的最大宗旨是解放学生、发展学生,让学生的天性得到充分的释放,潜能得到足够的挖掘。因此,自主学习、探究型学习在地理课堂主题式教学中不可或缺。如今,在各种各样的地理教学比赛组织中,“启发式教育”都是各种崭新教学方法与理念的重要热点所在。然而,很多教学工作者在具体操作中,仅仅把地理课堂主题式教学流于表面,没有展开深入且详细的探究型工作,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效果不尽如人意。这就使得我们有必要回头重新审视地理课堂主题式教学的关键所在。地理课堂主题式教学该如何在具体的基层教学中开展?在地理教学领域,它应该怎么样被发挥?应该怎么样融入学科设计?这就是我们值得思索的问题。
一、高中地理主题教学法的核心意义
地理学科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和紧贴于生活实践的学科性质。因此,对于学习地理的学生来说,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十分重要。而地理主题式教学正涵盖了教师工作过程中的这一教学要求。一般而言,教师需要运用详细的主题安排,结合高中阶段的学生的思维习惯,去逐层地、渐变式地、递进式地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并在思考过程中得到收获,获得解决地理学习问题的能力。总体来说,地理课堂中的主题式教学大致包括以下这些要素。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地理课堂主题式教学的本质,可以用“授人以渔”来进行概述。地理是一门讲究探索的学科,学生需要培养的,不仅仅是一个一个片面的地理知识,更是全方位的学习习惯与思考方案。因此,按照主题的形式,将知识点串联起来是很重要的。在地理课堂的教学实践阶段,教师往往擅长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来展开相应的教学。地理课堂主题式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也非常重要,这可以让课堂中学生的培养得到充分的展开,学生可以不再拘泥于被动的回答问题,而是可以充分主动地探索并寻找问题。
(二)注重以学生为探究和思考的主体
地理课堂主题式教学倡导思维的培养,重视学生作为主体的思考过程。教师会给学生布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意识以及思考并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这种教育模式对于还处在青少年阶段的高中生而言,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让他们的智力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与锻炼。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教师也有效把握了学生的真实内心活动与思想状况。
(三)重视对学生进行引导而非灌输
教师应当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操作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习过程。地理课堂主题式教学在地理中没有死板的定式可言,只要成功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成功的教学应用。教师在让学生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注重引导,同时需要做的就是及时反馈,兴趣的培养才得以真正达成。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探究问题的意识与欲望,让学生思考。这可以让高中生充分调动起学习兴趣,并且认真地分析具体的地理问题,通过自己的理解与分析,在自己对地理的理解和思索中找到期待的答案。
二、地理主题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无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地理科学势必会在单纯的对地理的观察活动之上,渗透更多书面性文字性的理论知识。这些理论可能导致许多高中生觉得地理的学习过程比较枯燥乏味,因此缺乏足够的探究积极性。对此,我们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在高中地理主题式教学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想方设法,激起学生在地理领域的兴趣。良好的地理主题式教学,是让学生从思考、推理与讨论中获得快乐与充实感,了解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其本身的美妙。这之后,高中生可以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获得充分的主动性,保持更好的学习态度。
例如,在对海水的性质中海水温度知识的讲解前,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导入《泰坦尼克号》男女主角落水后的经典对话视频,引出海水温度变化,并结合海水温度垂直变化曲线图分析出水温垂直变化的总体特征和不同水域水温的变化特点。这样,从大家了解的视频入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流畅、直观、快速地呈现这一知识要点,为主题教学法的内容扩充与范围延伸做好全面的铺垫。
(二)适当进行诱导启发
地理主题式教学的另一个主要作用在于,课堂中,教师通常能够通过对一个问题进行反复的追问、设问等步骤,让学生全面地了解并且获悉问题背后的深层次知识、原理,领略地理的奥妙。这一过程中离不开恰到好处的某些诱导和启迪工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针对学生的思考路径与思考习惯,多多进行追问,让同学保持连续性的思维,把握住地理问题所涉及的概念背后的本质。
在海水的盐度学习环节中,教师可以问同学:请大家仔细观察8 月份世界海洋表层盐度分布图中赤道附近的盐度值,从中可以发现什么特点?继而让同学们开动脑筋。有同学根据赤道附近盐度分布态势,对副热带海区、高纬度海区等地的盐度分布状况也做出了自己的见解,进而思考出影响盐度的因素。这样就避免了死记硬背,起到了更好的理解效果。这就让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实现了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加强针对个别学生的指导
传统的教学方案中,教师通常都面对全班课堂采取一种“吃大锅饭”的态度。这种情况造成的后果是,所有同学接收到的教育是高度同质化的,没有针对个人的特点进行分门别类的安排,不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教师对高中生的专门的个性化指导,有着很特殊且重要的意义,学生会在情感上、行为上以及思维方式上,都向教师进行模仿和学习。但是现如今的许多师生互动都只停留在教授学生知识这一个层次上,忽视了对学生的习惯影响以及情感教育。因此,高中地理教学工作者应该在总结既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深化师生互动在教学中的地位,让学生充分而积极地投入互动性教学环节,将这一模式常规化地融入课堂,提升课堂授课效率。
例如,在为同学们首次讲解海水的运动中洋流系统相关知识的时候,由于洋流这一宏观地理现象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距离较远,大部分同学都缺乏相应的直观经验,导致对相关案例了解不够充分,不知学习时该从何着手。这时,教师可以将洋流知识与语文、历史、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中的知识融会贯通。例如,先从物理学中的牛顿力学知识引申出地转偏向力这一概念,再通过一些世界各国的文学、历史常识引申出暖流与寒流的差别的概念,如可以将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作为课堂的引子,告诉同学:与中国正好相反的是,在春季,西风为英国带来温暖,是春天的象征。从这里即可引申出北大西洋暖流这一重要知识点,同时引发学生对洋流相关主题知识的探究兴趣。
总的来说,不同的高中生往往会因为思维速度的差异、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等,展开各异的开放性思维,如果完全按照某一套标准去进行限制,自然不符合学生的心理习性。应该让学生接受相关信息之后,根据自己的见解,多做个性化的思考与提问,并逐一予以回答,让每名学生都能在这样的教学中有充分的收获。
综上所述,地理主题式教学强调让学生将地理知识以整体的形式,进行融会贯通式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然而,地理素养的提升与养成需要较好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在学生成长阶段只是进行单纯的灌输性教育,那么势必效果不佳。因此,地理主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领域的作用非常显著,也具备很好的研究价值。教师在实施地理主题式教学的过程中,应灵活结合课程内容与特征,更加有效地进行主题式教学,让学生主动意识得到激发,并且可以诱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保证地理主题式教学达到应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