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材料式区角游戏材料投放方式
2020-12-18福建省三明市实验幼儿园
福建省三明市实验幼儿园 陈 红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我国幼教界越来越强调幼儿园的教学形式应将集中活动与小组活动相结合,重视区角游戏对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意义。《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大力倡导幼儿自主性活动,低结构材料发挥的作用日趋重要。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幼儿园材料式区角的两种游戏材料投放方式,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开放性投放材料,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所谓开放性投放材料指的是教师对材料的投放只做大致的规划,并不设计材料的具体玩法,幼儿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决定如何玩,实际玩法会因幼儿的个体差异而多种多样。开放式投放材料的优势在于其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幼儿在游戏中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创造性地游戏。例如,教师在管子区投放了长短不一、粗细不同、软硬各异的水管,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材料进行游戏。有的幼儿用管子进行连接“铺铁轨”,有的幼儿将不同粗细的管子进行套叠,有的幼儿选择相同高度多个数量的管子进行垒高“搭高楼”,有的幼儿会用软排水管进行组合变形,还有的幼儿喜欢往管子里塞红酒瓶塞,装满再倒出来,如此反复,乐此不疲。
但是,开放式投放材料并不是放任幼儿自由玩耍,教师不予管束。相反,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调整,通过材料支持、语言支持让幼儿找到自己的玩法,真正做好幼儿活动的支持者。比如,小班幼儿在用瓶瓶罐罐建构高楼的时候,一开始喜欢一个一个地往上垒高,搭出的楼房单调、易倒塌,那么教师可以在这个区域提供一些泡沫、KT 板、塑料垫等,引导幼儿利用这些辅助材料进行延长、加宽或垒高,这样搭出的高楼就更加牢固,造型也更加多样。再比如球区,球很容易滚动,不易稳定,幼儿经常玩得满地捡球。此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纸环在区域里,让幼儿想一想:“这里有什么材料可以让海洋球站住,不乱滚呢?”幼儿通过观察和体验,发现了纸环、纸杯都可以让球站住,于是开始了纸环、纸杯一一对应的游戏。几次游戏下来,教师又对幼儿进行了设疑:“如果让你把一个球站立在两个纸环上,你会怎么做?”“三个纸环一个球,怎么站立呢?”“四个纸环一个球呢?”通过实验,幼儿发现了多种让球站立起来的方法,从中获得了新的经验和技能。
二、封闭性投放材料,引领幼儿全面协调发展
所谓封闭性投放材料就是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高结构化的材料,即教师对材料指定任务,幼儿必须按照教师规定的方法进行操作,以便达成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封闭性投放材料的目标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弥补发展目标的不足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观察可以发现,幼儿在游戏中往往喜欢随心所欲,突发奇想,探索性操作比较多,而某些领域方面的学习比较欠缺,这造成了该年龄段幼儿必须完成的目标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无法达成。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提供封闭式材料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去达成目标。比如,《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建议小班幼儿要能口齿清楚地说儿歌、童谣或复述简短的故事,这在幼儿开放性投放材料游戏中是无法完成的。此时,教师可以在管子区设置木偶台,用“T”型管贴上各个小动物制作成手偶,再准备一个播放器和童谣以及童话故事。幼儿被漂亮的木偶台吸引,套上动物手偶,跟着播放器边表演边讲述故事,口语表达能力便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再比如瓶罐区里的“给小动物喂食”,教师用牛奶罐做了4 个小动物,动物的嘴分别是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幼儿根据提示分别给小动物喂相应图形的食物,也可在小动物身上贴上数字,幼儿按相应的数字进行喂食,从中获得对数、形的认知。
(二)引领启发幼儿游戏
当幼儿在游戏中处于不知道怎么玩,无从下手或处于简单重复操作的状态时,教师可通过预设引领启发幼儿继续进行游戏,提供高结构材料引领幼儿玩出新花样,获得新知识。
开放性材料投放之初,幼儿十分感兴趣,但是一段时间后,教师就发现幼儿能玩的游戏方式都玩过了。因此,在游戏中,有的幼儿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有的幼儿则是一直重复一种玩法,没有创新,游戏处于瓶颈阶段。此时,教师就需要提供高结构材料,引领幼儿进入新的游戏阶段。例如在球区,幼儿特别喜欢扔球打闹,虽然开心,但是游戏水平得不到发展。教师根据球会滚动的特点,设置了“有趣的滚动”互动墙,在墙上提供了不同斜度的坡面,也提供了不同大小、重量的球体,让幼儿观察球体由上而下的滚动,感受不同球体滚动的差异。再比如管子区,幼儿对“电话墙”的兴趣逐渐退减,无人问津。教师可利用户外散步的时间,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教学楼的水管,引发幼儿对下水道的探究兴趣,再把原有的电话墙改造成“小小水管工”,上边贴上四个水龙头和进水标志,在下边贴上出水标志,让幼儿用软管设计下水道的走向,幼儿的游戏兴趣重新被点燃,游戏进入新的阶段。
三、有效平衡开放性和封闭性材料投放,促进幼儿游戏发展
幼儿学习不一定是游戏,但幼儿游戏却一定是学习。常言道:“会玩的孩子聪明。”在区域游戏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封闭性投放材料,幼儿玩一段时间后开始不按照教师预设的玩法玩,而是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游戏,这种像是“乱玩”的现象,往往体现了幼儿的游戏发展水平。正如皮亚杰“游戏是一种同化行为”的观点,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游戏,有效地处理开放性和封闭性材料投放的转换,促进幼儿更会玩、更爱玩。例如,小班球区互动墙“有趣的滚动”为封闭性投放游戏材料,幼儿一开始是选择各种不同的球体按照教师设置的不同坡度的斜坡,感知球体的滚动轨迹和速度,这样反复玩过一段时间后,幼儿不再满足现有的玩法。于是,教师在区域周围开放性地投放了一些半成品材料,比如大纸盒、大的纸筒,并将一部分的纸筒横切成两半,幼儿发现了纸筒后开始自主选择材料探索球的滚动。有的幼儿在纸盒里斜靠一段纸筒,将球塞入纸筒观察其滚落在纸筒里;有的幼儿则将几截切开的纸筒重叠连接,做成一条长长的轨道,观察球体在轨道上的运动。这样开放性的游戏方式进行了两三次以后,就有幼儿将切开的纸筒插入互动墙上方的轨道上,使斜坡延长,然后分别将几种不同的球体从延长的斜坡滚落,最后发现大玻璃球并不会按原来的轨道滑落,而是在半途弹出落下。于是幼儿又根据目测距离,将大纸盒放置在玻璃珠会弹落的位置,每成功掉落一次,就开心得不得了。由此可见,幼儿由单一的操作封闭性投放材料发展到了开放性创新游戏。在游戏中,幼儿感知到了球体滚落的速度与重量有关,当轨道延长后,不同重量的球体会有不同的轨迹,还学会了判断大玻璃珠弹跳后的落点,空间感知能力得到了提高,游戏的兴趣得以延续,游戏水平进一步发展。
由此看来,区角活动的材料投放最佳的方式并非是完全开放,适当的时候还需要封闭式材料进行弥补。也就是说,一个区域活动中开放式和封闭式的材料都要有,只是两者投放的比例问题,至于比例是多少将是教师在今后实践中应继续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