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食品工艺学”课程改革与探索

2020-12-18赵大庆闫利萍

农产品加工 2020年8期
关键词:工艺学生产线考核

张 斌,赵大庆,闫利萍

(蚌埠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安徽蚌埠 233030)

“食品工艺学”是应用化学、物理学、微生物学和营养学等方面基础知识,研究食品加工、贮藏、包装、运输等因素对食品质量安全、营养价值等方面的影响,开发新型食品,探讨食品资源及综合利用,实现食品工业生产合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一门应用科学。

自2015年学校启动“食品工艺学”课程建设启动以来,根据国家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性意见,结合学校“地方性、应用型、工程化”的办学定位,课程组全体教师从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高标准出发,以现代工程专业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积极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1]。由于食品工业的门类繁多,不同门类的产品均可形成一门相对独立的工艺学。因此,课程组对“食品工艺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在维持原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学分的基础上,又将该课程主要知识点进行了适当的梳理与调整。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学时内,完成了规定的教学任务,让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更广泛的食品工艺知识,学会分析与解决食品加工中的主要问题。

1 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理论教学内容与专业发展不够匹配

“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食品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新工科、工程教育理念的实施,使食品专业人才培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必须对原有的“食品工艺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进行改革,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学时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让食品类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更广泛的食品工艺知识,学会分析与解决食品加工中的主要问题。

1.2 教学组织形式与教育教学改革不够同步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的一定结构方式,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起到关键的引导作用,通过创新教育工作方式来使学生更好地在课堂上获取知识,鼓励学生通过教师或学生的合作来积极融入到学习中,培养创新能力。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慕课、雨课堂等网络教学平台和网上教学资源逐渐丰富多样,传统的课堂讲授法、演示法、作业法等教学组织形式已经不能够满足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1.3 综合设计性实验与工程化理念不够吻合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是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实验要经过资料检索、设计方案、实验时间、实验总结等过程,因此需要足够的实验时间来保证。目前,“食品工艺学”开设部分实验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综合实验设计不够科学合理、难度较大、仪器套数限制、分组人数较多、教师课堂重视程度不够等,使实验效果较差。同时,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未能突出学校“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工程化办学特色。例如果蔬真空油炸实验,由于设备价格较高,实验室只有一台仪器,实验方案按照分组学生自主设计,所以每组果蔬类型各不相同,在前期处理及加工过程中,有的学生不愿动手,围观实验,加上指导教师对实验课重视不足,导致整个实验室课堂秩序混乱,未能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课程考核形式与教学评价不够全面

课程考核是检验教与学的有效手段。通过考核能够了解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状况,了解教师教学效果。目前,“食品工艺学”课程考核方式以“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考试题目也多以传统的填空题、选择判断题、计算题、简答题等题型的形式出现,而综合性、分析等主观试题偏少,这种考核方式难以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尤其对“食品工艺学”而言,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只能通过课堂讲授来了解学生课堂的学习态度,通过作业了解学生课后的学习状况,通过考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然而学生学习效果的真实性还不够准确、科学、合理。

2 课程改革的几点措施

2.1 加强课程组建设,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为提高“食品工艺学”课程的整体质量,加快推动教学改革和教学信息化,筹建了“食品工艺学”课程组,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落实到课程建设的全过程,通过重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整体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和教学条件,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体现以学生为本,适应学生学习需求,满足学生发展需要。课程组共同制定“食品工艺学”课程标准,共同制定授课计划,统一教材、教辅资料、课件、题库、网站等教学资源,统一课程考核命题、阅卷及教学材料归档,教师之间开展相互听课和教学经验,进行课程教学总结[2]。同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整合、更新教学内容,增加本学科的新理论和新技术、新工艺,使教学内容新颖,与学科发展同步。

2.2 开展新型教学形式,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教学形式是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慕课、在线课程、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模式,更能够自由便捷,更能够提升教师能力,更能够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观能动性。“食品工艺学”课程组要求每一位授课教师建立线上授课空间,通过学习通(泛雅教学平台)、雨课堂、慕微、蓝墨云班等在线学习软件,将授课课件、学习资料、课程作业、速课、同步课堂等推送给学生,开展线上教学,向学生发布明确的学习任务,指导学生结合线上资源和手边书籍(含电子书籍)开展自主学习,这些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教师课堂讲授学时,增加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研讨学时,促进了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提升了教与学的效果[3]。

2.3 优化综合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课程组紧紧围绕学校工程化办学定位,突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指导思想,积极构建以工程实践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实践体系,不断优化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使学生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践,提升综合素质能力[4-5]。近3年“食品工艺学”课程组通过论证,争取了学院的项目资金投入,强化了校内实习实训中试生产线的建设。先后筹建了酸奶生产线、焙烤食品生产线、软饮料生产线和畜产品生产线,同时对原有的啤酒生产线进行了升级改造。例如2009年建设的啤酒生产线,经过多年的运行设备出现自动化程度不高、设备老化、生产环境较差等现象,课程组经过论证,将啤酒生产线改造升级成柔性生产线,增建了果酒发酵罐、蒸馏、过滤、灌装设备。生产线改造后可以根据学生自主设计要求,满足3~4种产品的生产,实验开始时是原料投入,实验结束时看到的就是具体的产品,生产线实现了“一线多品”“投原料、出产品”的生产模式。学生通过生产线上的工作,将多门课程的理论与实验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将理论、技术、创新串联起来,有效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2.4 实施课程形成性考核(评价),确保考核全面准确

形成性考核是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全面测评,是对学习者课程学习成果的阶段性考核,是对学习者学习目标的阶段性测试,是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工艺学”课程组将课程的形成性考核(评价) 体系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2个方面。一是过程性考核(评价)。过程性考核(评价)坚持多样化、多维度的考核形式。课程的过程性考核(评价)方式主要包括平时作业、综合性大作业、期中测验、课堂笔记、考勤等;实验课程的过程性考核(评价)方式主要包括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考勤。二是终结性考核。课程期末考试是终结性考核的主要形式。终结性考核提倡坚持教考分离,试题除了考查学生对该课程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以外,又侧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组加强了对考试结果的分析和反馈,实现持续性的教学改进。课程总成绩的构成为过程性考核占30%~40%,终结性考核占60%~70%,具体比例由课程组统一制定并报学院教学管理部门同意实施[6]。通过课程形成性考核(评价)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完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树立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3 结语

“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实践性较强与实际生产操作结合紧密。在长期的教学基础上,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在维持原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学分的基础上,通过组建课程组、新型教学形式、综合设计性实验改革及实施课程形成性考核等措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学时内,较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让学生参与到实验的设计中,熟练掌握食品工艺操作,拓展专业视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工艺学生产线考核
脑工终结时代的来临:通用人工智能机器生产工艺学批判
方便小米粥亿级生产线投入运行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多元化教学研究
青年马克思的工艺学笔记与历史唯物主义建构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现代中药制药工艺学的教学方法探索
半桥壳冷冲压生产线的设备组成及其特点
Hazelett生产线熔炼工艺探讨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