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要细致入“微”
2020-12-18江苏江阴市华士实验小学赵贞俐
江苏江阴市华士实验小学 赵贞俐
微写作具有灵活性、真实性、多样性,通过微写作活动,能降低习作难度,让学生不再惧怕作文,逐渐学会写作、爱上写作。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从写作内容、教学目标、训练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了微写作的教学尝试,努力做到细致入“微”。
一、着眼小处,写作内容“微”
小学阶段,特别是中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写作,在短时间内很难掌握长篇写作的技巧,写作的要求难免会使学生对写作本身产生抵触心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写作内容细微化,从小处着眼,“我笔写我心”。教师也可在一次集中作文训练时,尽可能在一个大框架下列出多个分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选择的余地,保证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最终实现教学的发展。
1.依托文本内容,鼓励微表达
写作的内容是文章的主体,学生在写作时要使用的写作手法、技巧,所举的例子等,对文章的内容都有着极大的影响。教材中的课文,是学生语言学习的范本,教师应利用教材内容,设计模仿性的“微”写作训练。微写作篇幅短,形式灵活,既减少了学生写作时的畏难情绪,又实现了“读”向“写”的迁移性的微写作训练,提高了学生仿写的兴趣。
例如,《我们爱你啊,中国》这首诗歌的二至六节,每一节第一句都以“我们爱你”为起,采用排段的方式,句式工整,在情感的层层推进中,从不同的角度具体表达了对祖国的爱。特别是第二、三自然段,诗人分别歌颂了祖国的山水和物产,都极具代表性,然后用一个形容词突出它的特点,清奇俊秀突出了桂林山水的优势,光洁绚丽写出江南丝绸的美丽。不仅如此,作者还把这个词后置,这样写更能凸显事物的特征,使读者印象深刻。学生了解了这一写法后,马上在课堂上选择文中一个自然段进行仿写,用自己的语言来赞美祖国。这样,字数少、难度小的仿写,学生易学,并很快就写了出来:
我们爱你——
北京故宫的金碧辉煌,
苏州园林的精雕细琢。
张家界、九寨沟的如诗如画,
太湖、西湖的一碧万顷。
我们爱你——
云锦的绚丽,
苏绣的精美,
惠山泥人的笑容可掬,
宜兴紫砂的古典质朴。
2.根据课堂情景,激发微创作
新课标下的每一堂课都应该是师生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它不应该受教材、受教师主观设计的禁锢,要让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可得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当一些预想不到的突发事件不经意间闯入课堂中来,我们不能回避、阻止,而是应该积极应对,合理利用,把蕴含在其中的可贵的教学价值,开发成难得的教学资源。对于习作教学,更是需要这种“意外”,“意外”有时会激发创作的欲望。所以,在我们的课堂中,要机智地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意外”,指导学生进行微创作。
例如,在一次午后的语文课上,突然教室外雷电交加,下起了罕见的大暴雨,学生不禁都往窗外张望,注意力完全被瓢泼大雨吸引过去,这证明学生对雨是充满好奇的。这时,教师可以趁此机会给学生进行微作文的实情实景的指导,引导学生观察雨在空中、落地时的样子和周围事物的变化,再让学生闭上眼睛,静听此时大自然的声音,然后站在走廊伸出手,让雨点滴落手心,感受它们的律动,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最后从多个角度描写暴雨,推动学生的情感表达。这种在不经意间写下的微作文好像是随手拈来的,他们会发现写微作文并不是一件特别复杂困难的事情,是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场景下进行的。当学生的作品完成后,教师需要及时地给予合理的指导和讲评,根据学生的实际写作情况,为他们讲解相应的修改方法,指导他们如何改进写作思路。
二、明确重点,教学目标“微”
小学阶段每节课只有40分钟,但对于小学生而言,每节课能够集中的精力是十分有限的,这也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效率不高,所以教学目标不宜设置过多,否则学生会顾此失彼,感到无所适从,影响效果。每次习作要明确各自的训练重点,把教学目标细化甚至变成“唯一”,习作评讲突出其中一个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至于那些体现习作共性要求的基础性目标,只作为常规性的要求提出即可,不宜列入评讲目标中去,要注重突出训练重点。
以下是“学会点题”的习作训练的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现在大多数同学能正确审题、合理选材、语句生动有条理。那么,怎样才能使你的作文更加出彩呢?老师今天想传授给大家一个秘诀,想不想知道?——那就是要“学会点题”。学会了点题,可以让你的作文锦上添花。
师:同学们,快速读一读例文1,思考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的“阳光”指什么?
生1:文章讲了爷爷通过写书法,告诉“我”做人的道理。
生2:“阳光”指爷爷的谆谆教诲。
师:作者是怎么点题的呢?画出例文1中写到“阳光”的句子,注意句子在文中的位置。
生1:写阳光的句子出现在了开头,如“一个明媚的午后,柔和的阳光亲吻着大地”。
生2:还有的出现在中间,如“在我的心中,也有那么一缕阳光,每每想起,让我倍感温暖、明亮”。
生3:还有的出现在结尾“抬头看天,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穹之上,小院沐浴在柔和的阳光里,是那么的静谧、美好……”
师:这些句子分布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和中间。看来,习作中有需要的地方都可以点题。
师:那么怎么来写好点题的句子呢?(出示写阳光的句子)
生:这些都是景物描写。
师:是的,对于阳光这篇习作来说,可以直接用自然界的阳光来点题,作者给我们营造出了祖孙写字谈话时温馨的氛围。同时,它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生1:作者用了比喻、排比、设问的句式发表对阳光的看法。
生2:这里的“阳光”作者赋予了它新的含义,特别是最后一个“阳光”,点明了文章的主旨——爷爷的教诲,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故事。
师:好了,秘诀传授完了,该你们表现的时候到了,下面我们就来——小试牛刀。请大家拿出例文2,这篇文章选材不错,文笔也不错,唯一不足的就是缺少点题的语句,想一想,点题的语句可以添加在哪里?句子可以怎么写?
生:修改。
(写好后点评:修改的位置,运用的方法,与文章的主旨结合紧密,语言自然、简练,与全文融合度高……)
微写作的课堂教学其设计删繁就简,围绕某个教学重点,是确立“小而微”的教学目标后而展开的。“微写作”规模小,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便于教师教学,也便于学生学习。接着以“小而微”的评改目标为导向,让学生一课一改,一课一得,循序渐进,慢慢实现质的改变,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三、聚焦细节,训练方式“微”
写作文时,多数学生只会简单笼统地赘述,不会对所描写的重点对象和事件进行深入细致的刻画、描摹。课堂上,教师不妨借助“微”视频,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让学生亲临“现场”。教师可以放缓视频播放的节奏,引导学生细细观察,感受“慢镜头”的魅力。结束后,指导学生以电影特写镜头的方式对景物和人物进行细致描写,对人物的一举一动进行定格式描写,尽可能地做到准确、细腻、生动。
例如,在《金蝉脱壳》这一文章中,最有趣的要数蝉尾出壳的情景: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抖动着、伸着。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作者在这里就采用了慢镜头分解的方法,放大了细节,把蝉尾出壳的动作细节和趣味性都表达得淋漓尽致。学完这段后,正常速度播放一段“撑杆跳”的微视频后,教师向学生提问:撑竿跳分几步?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出准备、助跑、起跳、落地四个步骤。接下来,每个步骤的视频延长定格画面,放大细微变化,让学生观看。每一段结束后,学生抓住人物的细节尝试着进行具体描述。
这一教学片段只是把训练的关注点着重落在了这些细“微”的训练方式上,主要是将笔触聚焦在对人物动作的细致描写上,只是想让短时间发生的事情具体化。这样,学生就在循序渐进中展开了言语表达的学习,从而找到整体把握全篇习作的技巧和方法,逐步提升自己的习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