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浦区白鹤镇红旗村乡村振兴工作浅析

2020-12-18江卫青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红旗村村民委员会201711

上海农业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红旗草莓村民

江卫青 (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红旗村村民委员会 201711)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青浦区委青浦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白鹤镇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白鹤镇2019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工作》相关文件精神,切实做好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红旗村“三农”工作,推动村级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笔者结合红旗村实际情况,对红旗村如何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相关研究成果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红旗村基本情况

红旗村位于青浦区白鹤镇西南部,村域面积为3.28 km2,耕地面积达193.33 hm2,以种植水稻、草莓、蔬菜为主,其中,林地面积23.33 hm2,经济作物面积80 hm2,鱼塘面积17.33 hm2。红旗村共有1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28户,户籍人口1 864人,常住人口1 067人,外来人口1 324人。2018年村集体可支配收入220万元,农民年均收入18 120元。近年来,红旗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切入点,结合草莓核心区项目,积极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建设生态宜居“新红旗”,并先后荣获上海市卫生村、文明村、整洁村、美好家园示范村、灭鼠达标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2 红旗村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

2.1 按指导思想谋发展方向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扣白鹤镇发展战略,结合红旗村美丽乡村创建实际工作,协调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以农业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兴起,着力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新农村。同时,根据《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郊野单元(村庄)规划(2017—2035年)》,依托现有自然、房屋、设施、环境等,对红旗村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进行科学合理的整体布局。此外,落实三区划定工作,针对红旗村现有作物及远期规划,划定粮食功能区面积56.73 hm2、特色农产品种植区面积93.4 hm2,并与镇政府签订管护责任书,引导农户按三区划定种植作物,促进农业生产向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2.2 抓总体目标促现代农业

聚焦“三农”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力求到2020年底,红旗村乡村振兴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即红旗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村级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得到进一步明确,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文明新风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异;获得绿色农产品、有机产品认证,农业创新和特色农产品得到新发展。到2035年,红旗村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即红旗村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初步实现从传统特色产业向现代都市农业产业的转变,基本形成产品优质、产出高效、产业融合、资源集约、环境友好的多功能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到2050年,红旗村乡村全面振兴,即通过农业发展进一步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形成现代化产业链,使红旗村成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生态优”的美丽新农村。

3 红旗村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基础设施薄弱

因红旗村之前缺乏总体规划,村内道路窄小、破损及缺少停车场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村民,基础设施薄弱,且交通问题更是痛点难点,较多村民诉求公共交通村村通,以利于出行。

3.2 农业产业单一,缺少产业链

红旗村农业产业单一,以草莓种植为主。虽然白鹤镇开展过草莓文化特色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收益,但其辐射效益不高,红旗村多数农户还是以单纯的种植为主,销售以零售、批发为主,没有形成一条产业链,少数农户虽衍生产业链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产业链尚未形成规模化、特色化。

3.3 生态环境问题

红旗村人居环境有待加强,宅前屋后的卫生环境不尽如人意,再加上村民对于自身的约束力不高,红旗村生态环境问题较为严重。

4 推进红旗村乡村振兴工作的相关建议

4.1 细化农业农村定位,强化乡村振兴的规划引领

红旗村要以“草莓”为核心,努力打造乡村旅游业,即充分发挥草莓之乡的优势,积极配合草莓核心区建设,加快草莓文化建设,以草莓这一特色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以产业优势彰显美丽新农村的魅力。同时,推进绿色农产品和有机产品认证,提高农产品质量,即重点扶持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生产,大力推进绿色食品认证,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积极推进绿色农产品品牌创建,如重点打造草莓绿色品牌,完成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以提升绿色农产品品牌的影响力。此外,红旗村要围绕“美丽乡村+”的发展理念,拓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开展以生态优先、风貌传承、文化先导、产业支撑为重点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

4.2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

要注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农民将土地流转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手上。同时,指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规范化发展。此外,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示范创建为抓手,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质量,构筑适度规模经营的主体力量[1]。

4.3 大力推进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做优乡村振兴的基础环境

4.3.1 提升村容村貌,做强乡村基础设施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着力提升村容村貌,做强基础设施,从而进一步服务村民。目前,新建便民服务设施已开工,后期要坚持建、管并重,加快建立村庄公共设施长效管护机制。

4.3.2 全面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

具体为:(1)对现有部分公厕和垃圾箱房进行改造,提高硬件改造质量和设施配置标准。(2)改善红旗村环境设施,重点完成村居、人群集中活动场所、城中村、农村集市等重点场所的无害化卫生公厕建设,并做好公厕的卫生保洁和维护工作。(3)开展红旗村生活垃圾分类,推进美丽乡村有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例如,生活垃圾分类和“绿色账户”要实现全覆盖;健全体系,分类进行宣传培训,并有效落实;对农户及公共场所的垃圾分类容器进行规范配置,对垃圾箱房进行分隔改造,对分类驳运车辆进行更新补缺,对干、湿垃圾实行上门分类收集,对菜皮、秸秆等有机垃圾实行就近就地处理等。(4)强化农民建房管控,注重建筑风貌,严厉打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行为,确保红旗村新建房屋依法、依规、有序建设。(5)推进红旗村生活污水分散处理工作。

4.3.3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加强红旗村林业生态建设,继续实施公益林、生态林和生态廊道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并采取新造、补植等措施,优化村内绿化景观,力求村域绿化覆盖率达到33%。

4.4 加强农村文化道德建设,营造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4.4.1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具体为:(1)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加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激发正能量,筑牢广大农民“听党话,跟党走,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2)采用群众喜闻乐见、新颖多样的形式,广泛开展农村百姓宣讲活动,以“上善讲堂”“青龙讲坛”等培训讲座和“文艺村村通”公共文化配送活动等为契机,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红旗村落地见效,增强农民的公共意识、集体观念和道德水准。(3)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开展寻找“最美家庭”等活动,加强孝善教育,弘扬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4)推进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4.4.2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加快推进红旗村文化活动中心和农家书屋网络化建设,积极开展村级文化团队建设,广泛开展雅俗共赏、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以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

4.4.3 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以垃圾分类为契机,通过党员示范引领,村民自发组成志愿者服务队,形成宣传导向,进一步促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4.5 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强化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

4.5.1 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持续推进红旗村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发挥村级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同时,加强红旗村党组织班子建设,定期组织班子成员进行学习,有效提升其履职能力。

4.5.2 健全村民自治机制

具体为:(1)打造“客堂间”自治阵地,充分发挥社会各类人才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2)以规章制度为保障,在法治框架内创新自治制度,健全由红旗村党组织领导、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3)开展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4)全面建立健全红旗村村务监督委员会,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5)完善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探索创建村民议事会、理事会等协商议事平台。(6)整合优化公共服务,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乡村综合平台,在红旗村建立“一站两中心”(即党建服务站、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综治中心)便民服务网点,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路。(7)积极发挥农村社区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形成和谐共治的良好氛围[2]。

4.5.3 提升乡村德治水平

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红旗村村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同时,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建立“村规民约”,引导红旗村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从而推进红旗村乡村振兴工作全面开展。

猜你喜欢

红旗草莓村民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红旗E-HS9
红旗H9
红旗E-HS9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属于红旗的“前世今生”
草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