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禽类肠道疾病益生菌防治应用探究

2020-12-18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8期
关键词:免疫能力禽类菌体

(山东省沂水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 276400)

益生菌是可以促进肠道内菌群生态平衡的活性微生物,它能缓解肠道内菌体失衡问题,有效抑制病菌扩散作用。禽类肠道疾病是动物疾病预防的主要种类,有效运用益生菌进行调节可起到事半功倍的处理效果。

1 菌群均衡性控制中的运用

禽类肠道疾病多是机体内微生物之间自主调节失衡引起的。此时机体本身免疫功能会大幅度下降,外部病菌进入消化道后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病菌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开始大幅度传播和繁衍,机体开始出现腹泻、肠炎等问题。如果采用传统的抑制类药物进行控制,虽可暂时缓解病菌的生长速率,但机体本身的病菌对抗能力还比较低,一旦药物失去作用,病菌会再次卷土重来。

采用益生菌解决此类病菌直接性侵入问题时,可直接饲喂益生菌,通过外部辅助方式,迅速帮助机体内部菌群达到平衡。同时,大规模的益生菌群体输出也会进一步激发潜在菌群的活力,机体自身免疫系统被逐步恢复,病菌也能很快被消除。如将两只感染肠炎病鸡进行对比治疗,采用传统方式治疗的病鸡恢复时间为20d,采取益生菌方法治疗病鸡治疗恢复时间为10d。这一对比结果足以说明益生菌在调节禽类肠道性菌群问题中应用的价值,也体现了益生菌实际运用优势。

2 禽类免疫能力提升中的运用

肠道类疾病产生的频率与机体本身的免疫能力有直接联系。研究表明,禽类免疫能力群体产生肠道类疾病的可能性为10%,群体免疫能力较低感染肠道类疾病的可能性为60%。

益生菌主要是由乳酸菌、双歧杆菌、放射菌及酵母菌等成分组成,具有较强的分解和发酵能力。在禽类肠道性疾病预防工作开展过程中,适当增加益生菌,可增加肠道蠕动率,提升营养分解和吸收比率。如某养殖场持续30d 向饲养肉食鸡饲料中添加益生菌,饲养肉食鸡出现依芽泡杆菌、盲肠性病菌感染的发病率仅有22%,肉食鸡整体免疫力在90%以上。

也就是说,益生菌融合在禽类饲养养料中,一方面直接在禽类进食过程中进行营养分解,其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食物在肠道内转换、提取的时间,更有助于机体本身的营养吸收;一方面益生菌能与机体肠道内菌群进行联结,在机体内部形成自我防御性体系结构,为机体肠道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3 抗体机能提升中的运用

益生菌是一种繁衍性强、适应能力高的促进性菌群类型,一方面,益生菌可迅速对原病菌体进行覆盖,阻滞干扰性菌体的生长。如益生菌每分钟的繁衍和覆盖速度是常见禽类肠道病菌速度的10~20 倍,饲养员在禽类肠道疾病高发传染阶段,及时为其提供益生菌,可在最短时间内将禽类体内残存的病体覆盖或吞并,实现增加机体本身抗病毒能力的作用;另一方面,益生菌具有较强的肠道黏膜修复能力,可以彻底进行肠道内“清洗”,创建良好的肠道环境。如禽类饲养过程中,益生菌随食物直接进入肠道,其过程益生菌并非直接与内部已有的保护菌群进行连接,而是随着食物的流动先进行肠道内清洗,将肠道环境彻底“清扫”后,再与肠道内的菌体相互结合,保护肠道[1]。

国内动物研究专家对益生菌在禽类肠道内保护性作用调节与分析研究期间,就主要针对群体进行益生菌应用情况探索,研究结果表明:(1)益生菌进入禽类肠道1~3h,主要是对食物进行辅助性分解,并初步清扫肠道环境。如果其过程中肠道有感染性问题,益生菌将主动对其进行覆盖,并抑制传染源的发展速率;(2)益生菌进入肠道3~5h 后,菌体逐步在肠道内形成保护膜,保护肠道黏膜组织;(3)5~8h 后,益生菌与肠道内原有的保护菌群开始联合,并时刻对菌群中可能存在的群体进行防护,以实现菌群防护能力的保持,研究结果直接表明,益生菌对抗体机能提升的运用价值。

4 结论

综上所述,禽类肠道疾病防治中益生菌的临床应用是国内养殖产业生产中综合开发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控制菌群均衡性,提升禽类免疫能力,提升抗体机能等方面分析了禽类肠道疾病防治中益生菌的应用效果,为禽类养殖工作全面性推进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

免疫能力禽类菌体
菌体蛋白精养花鲢高产技术探析
禽类呼吸道疾病防治措施
东北酸菜发酵过程中菌体的分离与鉴定
解除美国禽类产品进口限制
政工干部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互联网+”背景下中学生数字化学习免疫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冬季禽类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措施
金龙胶囊对肝癌TACE后HBV—DNA影响及临床效果研究
饲料中添加红辣椒粉对红色草金生长、消化和免疫力的影响
禽类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