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2020-12-18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第七小学林万永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第七小学 林万永
数学是小学阶段学生必须要学习的一门科目,也正因为如此,不少小学数学教师致力于探讨提升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旨在让学生奠定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身为一名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笔者也在自身的工作实践中积极探索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有效方式方法,并形成了自身的初步认识与理解。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笔者通过不断实践与尝试,琢磨出了灵活课堂导入、借助生活化理念、借助信息化手段、借助游戏性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并在教学成果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以下,本文将结合个人教学实例,对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进行具体阐述。
一、采取灵活导入方式,激活课堂教学活力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关键一环,只有实现了有效导入,才能够将学生思绪聚焦到课堂中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新知的强烈愿望。小学生刚经历了课间的玩耍,或刚从家到学校就开始进行正规的学习,难免会有一定的无法适应心理。基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小学生的学习心理,要想方设法地在课堂的开始阶段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高度集中精力进行课堂学习。
以“轴对称”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为例,为激活课堂教学活力,笔者并没有在一上课就开门见山、平铺直叙,而是先在导入环节将在网络中搜集到的一些对称图形分享给学生,有脸谱、剪纸、中国结、蝴蝶标本等。之后,笔者启发学生并询问:“你们看看这些图片,它们能不能沿着一定的纹路进行折叠,然后形成对称一样的两部分呢?”如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十足,他们纷纷要求笔者将图片发给他们,然后自己进行折叠活动。通过折叠,学生发现笔者给他们呈现的图形都可以通过折叠的方式成为两个同样的物品。在这样的导入环节中,学生不仅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还为高效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借助生活化理念,拉近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距离
在教育实践中笔者注意到,若是所教学的内容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学生普遍反映热切,能积极跟随既定的教学节奏展开相关知识的学习;但若是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不甚密切,学生便很容易兴趣泛泛,难以集中注意力融入具体的学习活动之中。由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立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挖掘实际生活经验中所蕴含的数学资源,并将其巧妙融入教学之中。这样既可焕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还能促使他们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简单、轻松地突破所学的数学知识。可以说,借助生活化理念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一大切入点。
例如,在教学“千克和克”这节内容时,笔者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他们经常能接触到的事物包装袋或者包装盒,如某方便面的包装袋上面写着“净重100 克”,大米的包装袋上面写着“净重25 千克”,食盐的包装袋上面写着“净重1000克”,盛花生油的桶上面写着“净重5 千克”……无论是方便面、大米、食盐还是花生油,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频繁接触到的事物,从这些事物入手很好地建立起了学生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意识到原来所学的知识不仅仅是出现在数学课本中,更是与自身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并维持他们的数学学习热情。另外,学生平时也会在购物或者拎东西的过程中拿过方便面、大米、食盐或者花生油,也能大概感知其重量,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对“千克”与“克”这两个数学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与理解。如此,借助生活化理念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便得到了有力的诠释。
三、借助信息化手段,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小学阶段的学生直观思维较强,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对较差,因此,他们在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复杂的知识点时存在较大的难度,导致最终的学习效果也不甚理想。为此,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尊重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并探索一条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教学新思路,以在迎合小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轻松、高效学习数学知识,这是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信息技术手段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搜寻到大量信息,同时还可以以多种形式直观展示这些信息,能带给观看者极强的感官体验与冲击,可起到极好的化抽象为直观的效果。因此,其在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方面有着极大优势。
笔者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会有意识地借助信息化手段辅助开展相关的数学教学活动,效果颇佳。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这节知识的时候,不少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建立“长方体有6 个面,有12 条棱,有8 个顶点”的认知。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了一个长方体,其中,学生能直接看到的面用直线的方式勾勒了出来,侧面或者后面看不到的面用虚线的方式勾勒了出来,这样呈现在学生眼前的便是一个有着6 个面的长方体,以此为基础,学生再细数一条一条的棱,确认是12 条,再以相同的方式计算长方体的顶点,确实是8 个。这样,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呈现长方体图片,学生便对“长方体有6 个面,有12 条棱,有8 个顶点”形成了更为直观且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以此类推,针对“正方体有6 个面,有12 条棱,有8 个顶点”这一知识点,笔者同样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了一个正方体,学生很容易便能对“正方体有6 个面,有12 条棱,有8个顶点”这一知识点形成全面理解与掌握。如此一来,借助信息化手段,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突破“长方体和正方体”这节知识的教学重难点,学生学习效率大大提升,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目标也得以轻松达成。
四、借助游戏化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性格活泼好动,爱玩爱闹,也正因为如此,他们非常愿意参与到新鲜、有趣又好玩的各种游戏之中。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参与游戏时总是能做到注意力集中,全方位地投入,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往往能获得非常好的游戏体验。由此,小学数学教师为何不从小学生喜欢玩游戏、乐意参与游戏的特性入手,将一些趣味性较强、操作性较强的游戏适当引入小学数学课堂之中呢?这样可为学生营造一种寓教于乐的氛围,创建一种和谐的数学学习环境。同时,学生还可以边玩游戏边学知识,边学知识边收获丰富的游戏体验,一举多得。
笔者将游戏化的理念积极践行到了自身的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之中,学生的反馈良好。例如,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节内容之后,笔者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一次“你说我答”的课堂小游戏,具体游戏规则为:学生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本次游戏,其中一人为“小先生”,负责出示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题目,其他小组成员要本色出演担任学生的角色,快速对“小先生”所给出的数学题目进行解答,回答正确且用时最短的小组成员便可获得一分。“小先生”的角色轮换,最后得分最高的小组成员便是本次“你说我答”课堂小游戏本组的获胜者。这一游戏形式新颖,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格外高涨,这使得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也空前高涨。另外,更为重要的是,“小先生”在向学生出示数学题目时他们需要进行认真思考,而其他小组成员在解答数学题目的时候也需要进行认真思考,如此一来,他们都可以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节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梳理,在达到复习、巩固的基础上,也使得本次数学课的教学效率得到了有力的提升与保障。借助游戏化方式,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意义与价值得以充分凸显。
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价值
在传统的教学认知里,教师常常习惯于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而学生负责在课堂进行认真聆听和记录,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几乎不存在。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有问题也不询问教师和同学,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影响了学生与他人互动的基本动力。为此,数学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并允许学生针对难懂的问题进行合作研究,提升他们的课堂地位,也展现他们的主体价值。
例如,在探究“梯形的面积”时,笔者先与学生一同回顾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继而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梯形的面积可能与哪些量有关?”在学生阐述自己想法的过程中,笔者将其中有价值的猜想依次板书在了黑板上。接下来,为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价值,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动手操作,看看能否将梯形转化成之前学过的图形,再通过探求图形间的关系,共同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切实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价值,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实现了师生、生生间的有效互动。
总而言之,鉴于学好数学对学生日后学习及成长所具有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积极探索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效益、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策略。上述几点是笔者在教育实践中所得出的,但是并不是唯一可行的。为此,在日后的工作实践中,笔者将进一步积极探索其他科学的、有效的、高效的策略,以在保障数学教学活动正常组织与进行的同时,也让学生的数学素养切实得到发展,数学能力真正得到提升,进而推动学生于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