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县实施多项技术助推农村畜牧业发展
2020-12-18
(辽宁省朝阳县畜牧技术推广站 122000)
1 大力推广猪牛改良技术
1.1 猪的改良技术
近年来,朝阳县不断引进新品种的猪,主要包括长白、大白、杜洛克等优良种猪,由有经验的饲养场集中饲养,进行纯种繁育;培训猪人工授精改良员,聘请省市猪人工改良专家授课,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一是理论知识培训:母猪发情判定,人工授精步骤,器械使用与消毒;二是实际操作:包括采精要领,精液恒温保存技术要点,人工授精具体操作等;三是猪杂交改良配套技术,目前朝阳县多采取二元和三元杂交模式,二元杂交一般采用本地母猪做母本分别与长白、大白种公猪进行二元杂交,所生产的杂交一代全部用来育肥;四是三元杂交模式,一般常采用杜×长×本配套模式,既用本地母猪做母本和长白种公猪进行二元杂交,所产母猪用来做母本再与杜洛克种公猪进行三元杂交,所产仔猪全部用来育肥猪生产,通过多年实践看,二元杂交简单易行,但杂交优势低于三元杂交,而三元杂交进度慢,但杂交优势明显,各有优缺点,提倡在改良初期应推广二元杂交模式,随着改良进程的不断深入,建议推广使用三元杂交模式。这两种杂交配套模式为朝阳县生猪生产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和作用[1]。
1.2 肉牛改良技术
朝阳县黄牛改良已开展多年,实践证明效果显著,上世纪80 年代朝阳县饲养的基本是本地黄牛品种,本地黄牛生长缓慢,饲料报酬低,养殖效益不好,农户饲养积极性不高,当时朝阳县黄牛存栏在2~3 头,到90 年代,随着改良技术的引进,朝阳县肉牛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当时采取用本地黄牛做母本,用引进的优良种牛做父本,采取人工输精的方式进行改良,当时常用本地黄牛×夏洛来配套模式,这一配套模式极大提高了杂交一代肉牛质量,突出表现在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饲料报酬高、肉质好、养殖效益显著,农户养牛的积极性与日俱增,饲养量逐年上升,到90 年代末朝阳县肉牛存栏达到5 万余头;进入2000 年,朝阳县肉牛饲养数量不断攀升,改良品种也实现了多样化,目前多采用本地黄牛×辽玉白、本地黄牛×夏洛来、本地黄牛×西门塔尔等配套模式,据统计目前朝阳县肉牛存栏达到10 万余头。
2 大力推广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2018 年朝阳县畜牧技术推广站根据朝阳县畜牧养殖实际和对环境污染程度,积极向省市业务部门申请规模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项目,通过科学论证和实地考察,2019 年该项目顺利得以省政府通过,畜牧技术推广站从领导到职工起早贪黑逐个养殖场进行实地考核、论证,进行严格把关,目前该项目正在有序开展,很快就要正常运转,该项目的启动标志着朝阳县规模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走入正轨[2]。
3 大力推广农技推广项目
近年来,朝阳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在全县范围内普遍推广农技推广项目,根据项目要求和朝阳县畜牧业发展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加大培训力度,按照项目要求每年举办10 余次,培训采取内部培训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聘请省市专家结合朝阳县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内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肉牛肉羊快速育肥技术、生猪发酵床饲养技术、肉鸡饲养技术、蛋鸡高产技术、粗饲料合理开发技术等;每年开展3~4次到外市考察参观活动,先后去过北票宏发肉鸡饲养场、凌源肉牛饲养场、凌源生猪饲养场等,通过参观学习,大家开阔了眼界,学到了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为朝阳县畜牧业快速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二是农技人员实行包场包户制度,每个业务人员都要具体包扶到场到户,实行全程指导,确保实现科学饲养,取得最佳效益;三是加大督查指导力度,县畜牧技术推广站成立了农技推广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到场到户进行督查指导,对包扶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及时整改,直至达标为止,确保农技推广质量。目前,朝阳县在农技推广项目的指引牵动下,生猪存栏突破40 万头、肉牛存栏突破10 万头、肉羊存栏突破30 万只。
4 大力发展专家团队建设
近年来,朝阳县畜牧技术推广站紧紧依靠专家团队建设,以畜牧推广技术推广为支撑,引领专业技术人员向高尖端方向发展,每年都争取机会送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家、省、市科研单位进行考察学习,更新知识,引进先进技术,拓展知识面;同时还积极开展内部培训活动,聘请省市专家授课,主要讲解畜禽新品种、畜禽科学养殖技术、猪牛羊新品种改良技术、秸秆炮制利用技术、阳光猪舍养猪技术等,通过内外结合学习活动,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普遍得以提高,据统计,目前朝阳县畜牧技术推广站有教授研究院级畜牧师4 人、高级畜牧师8 人,由高级以上人员组建了专家团队,在朝阳县畜牧技术推广工作中发挥着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