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写作学情的作文升格指导
——以统编语文教材七(上)第五单元“如何突出中心”的教学为例
2020-12-18■沈虹
■沈 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教材使用上要求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事实上,多数教师对教材中的单元作文训练设计并不重视,不去开发利用,导致常态作文课上的写作训练一直混乱无序。
当然,写作虽有序可循,但这个“序”不是严密的逻辑序列。写作教学的设计不应着眼于构建学生的写作知识系统,而应着眼于研究学生的写作状态和写作样本。换言之,理想的写作教学必须是基于学生的写作学情的。所以,种类繁多的“序列化”作文示范课,实质上并不能为大多数学生提供有针对性、个性化的作文指导和训练。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发教材中的作文课程资源,设计出能让学生先获得个体写作体验的导学案。在作文课上,教师还要能基于学生的写作学情,引导学生通过修改作文进行作文升格训练。这是一种设计巧妙又务实有效的写作训练范式。下面,笔者以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如何突出中心”的教学为例,诠释自己在作文教学上的思考与做法。
一、引导学生根据写作体验,初步了解“突出中心”
【课例片段】
师:课前,老师建议同学们根据下发的习作导学案先自学“如何突出中心”写作训练,再按照训练要求写好草稿。哪位同学能读一读自己的稿子?
(几名学生读完自己的稿子后,笔者又请一名女生读自己的习作。)
(生1朗读自己的文章《冬雪中的瑕疵》。)
师:能否说说本文你确立的中心是什么?
生1:一个下雪天,一对母女走在大街上。小女孩不顾妈妈的反对,捡起了地上的香蕉皮,将它扔进垃圾桶,却遭到妈妈的训斥。
师:你这是概括文章内容,不是归纳中心。归纳中心该怎么表述呢?
(生1一时语塞。)
生2:我认为本文通过写小女孩不顾妈妈反对捡起香蕉皮的事,赞美了小女孩的善良。
师(问生1):你是这样确立中心的吗?
生1(迟疑一下):不是,我是想批评大人们心灵丑陋,因为题目是“冬雪中的瑕疵”。
师:这个题目的确可以体现你的写作意图。但为什么你的写作本意是想批评人性的恶,听者却理解为褒扬人性美呢?
生1(渐悟):我没有安排好文章内容的详略。我应该把丑陋的社会现象,特别是小女孩的妈妈如何反对小女孩捡香蕉皮的言谈举止写得更具体些。
师:你的反思很好!相信通过进一步交流,你一定能把这篇文章改得更好。
【设计解读】
这是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如何突出中心”的作文升格训练课。笔者在备课时,先设计出让学生自主先学的导学案,并建议学生根据写作训练要求进行课前习作练习。
虽然教材的单元作文训练内容翔实具体,但教师也不能照搬硬套。教师在备课时,要在充分研析教材、教参基础上,有所取舍地利用一些内容和环节创造性地进行作文教学设计。在作文指导课前,教师要把学生的导学案看一遍,全面了解学生的写作状态和写作样本。这样,教师在作文课上才能基于写作学情进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作文升格训练。
上课开始,笔者之所以让那位女生朗读稿子,是因为在检查导学案时,发现她的构思、选材虽然很好,但不能较好地突出中心。这样基于写作学情的导入就更自然地贴合了“突出中心”这个训练目标。
二、在修改他人的习作中,具体体悟“突出中心”的方法和技巧
【课例片段】
师:通过导学案可知,大部分同学了解了“突出中心”的一些手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邻班一名同学写的《走进水田》习作,看看他在突出中心上做得怎么样。(笔者下发《走进水田》习作,并要求学生用红笔在习作上进行修改、点评。)
师:同学们,你们读出这篇文章想要表达的中心了吗?
生3:作者想表达对辛苦劳动的父母的心疼和感恩之情。
师:在突出中心上,他做得怎样?
生4:我觉得他做得很好!作者通过细致地描写父母在酷暑时节插秧的艰辛,突出了中心。
生5:我也觉得他做得好!文中不仅写了父母插秧的不易,还写了“我”帮助父母插秧的痛苦体验。文章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很好地突出了中心。
生6:我觉得文章有点跑题。文章的题目是“走进水田”,根据写作要求,作者应该重点写自己走进水田插秧的事,而不是写爸爸妈妈走进水田插秧的事。
生4: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既然作者是想赞美父母,那详写爸妈插秧的艰辛才能更好地突出中心。再说,文章也略写了“我”走进水田插秧的事,所以不能说文章跑题。
生6:按照你的观点来看,我觉得这篇文章对父母辛苦插秧的场景描写得不够具体生动,缺少感染力。我没有读出你所说的表达效果。
生4:我也觉得文章中父母插秧的场景描写欠缺感染力,应该描写得更加细致些。如果加上对酷暑时节的环境描写可能会更好。
生7:你们刚才争论的实际上是“用正面描写好,还是用侧面描写好”的问题。但我认为这篇文章的问题是作者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上都处理得不够好。
师: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还有其他点评意见吗?
生8:我觉得文章里是有一条线索贯穿始终的。这条线索就是“我”对父母的感情变化。但这条线索作者没有用心地将它强化出来。否则,文章会更有感染力,中心会更突出。
师:同学们的点评都很好!这个小作者在上完作文指导课后,听取了同学和老师的建议,将作文修改了几遍。下面,请一名同学将这篇升格作文读一下。
(笔者下发升格后的作文。一名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后,学生们情不自禁地鼓掌。)
师:你们为什么这么热烈地鼓掌?
生3:这篇文章改得太好了!我都感动得流泪了。他细致生动、多角度地描写自己在水田里插秧的痛苦。但当他看到父母满腿、满胳膊都是被蚂蟥咬的伤口时,他感觉更痛苦了。那是对父母的心疼啊!内容上的详略安排很好地突出了中心。
生8:升格后的文章强化了“我”对父母的感情变化这条线索,更具感染力了。
师: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经过之前的交流探讨,相信同学们再根据“突出中心”的训练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定会更有见地。
【设计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关于写作的评价建议是教师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一点在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也强调了“学生自我修改”对提升作文水平的重要性。
带着这些思考,笔者着意设计了引导学生通过修改他人习作、自我修改习作和相互修改习作来提高写作能力的三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用时最多,可分解为让学生读升格前的作文、与学生一起探讨如何修改作文、让学生读升格后的作文三个步骤。笔者设置这一环节的目的是想让学生明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从而引起他们对修改作文的重视。
三、在修改自己的习作中,运用学到的“突出中心”的方法
【课例片段】
师:下面,同学们根据自己对“如何突出中心”的再思考,用红笔修改自己的习作吧!
(教师边巡视,边了解学生的修改情况。)
师:那位之前读自己习作的女同学,能否把修改后的文章再读一下给同学们听一听?
(生1 声情并茂地朗读修改后的《冬雪中的瑕疵》一文。)
(全班同学鼓掌。)
师(问生2):这次你听出她文章中的“批评人性中的假丑恶”这个中心了吗?
生2:听出来了。修改后的文章不仅运用了对比手法刻画了小女孩妈妈内心的丑陋,还通过环境描写烘托小女孩心灵的纯洁美好,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中心,。
师:是的,这篇文章被她改得很成功。下面,请同学们两人一组互相交流自己修改习作的心得体验,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么改,并让同学提一些修改建议。根据同学的建议,自己再修改习作。最后老师会逐一评改大家的习作。
【设计解读】
在自我修改习作这一环节,笔者专门让这名女生朗读修改后的《冬雪中的瑕疵》这一习作,并让之前点评她习作的学生进行二次点评。这样着眼于研究学生的写作状态和写作样本的写作训练,始于学情又终于学情,更好地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相信这种基于写作学情的作文升格指导,定会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写作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