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
2020-12-18李美莲
李美莲
(峡江县实验小学,江西吉安 33140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为参考,借助问题解决策略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具备主动提问的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一、精心设计“好问题”,明确教学目的
设计一个“好问题”是教学的第一步,问题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开放思维。教师要注重把握正确的教学方法,从教材内容出发设计教学问题。而且,这种“好问题”不能超过学生的现有水平,不能太深奥也不能太浅陋,要由浅入深地进行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明确问题设置的目的,帮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做好铺垫。
例如,教师在讲解“认识图形”知识点时,为了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搭积木吗?哪位小朋友可以说一说,你们都分别有哪些形状的积木呢?”这种更加贴合学生喜好和日常生活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问题可以为教学活动做好“开场热身”,带领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时课堂氛围会变得比较紧张,学生容易出现抵触心理。教师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作为案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讨论氛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志和想法,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对于比较难的问题,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
例如,教师在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知识点时,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过自己家的地板吗?你们家里的瓷砖是正方形和长方形吗?”学生思考后,教师以生活案例创设情境:“假如父母要重新为家里贴瓷砖,以110平方米为标准,正方形瓷砖50元一块,长方形瓷砖80元一块,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计算用哪种瓷砖装修最省钱?”以此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借助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演算。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还可以在情境环境中开展学习。这样一来,学生也会认识到只有主动学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技能是教学活动的一个侧重点。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都需要学生作为参与主体,教师要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找到学习的方向。学生要敢于发问,要有积极探索的意识,借助各种方式分析、研究并推理出正确的答案。同时,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收获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角的度量”知识点时,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能让教学活动取得更明显的效果。首先,教师布置课前预习的学习任务,学生要事先熟悉整节课程的内容,找准自己的学习盲区。其次,教师可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课程预习的看法,一起探讨课程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再次,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提出问题,如“角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呢?学习完这节课程之后我们怎样才能用角的知识服务日常生活?”这种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这节课程的知识点,感受学习活动的乐趣。最后,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进行详细讲解,对于一些比较有挑战性的问题,教师要以引导的形式让学生投入自主探究活动中,一起探索数学课程的奥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成就感,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四、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培养学生的发问精神
教师要注意对课堂的把握,为学生营造开放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主动提问,进而帮助学生在提问学习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推动学生提问技巧的掌握,从而有效解决问题,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讲解“扇形统计图”知识点时,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以自己提出的问题为主导展开学习。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对折线统计图有了一定的了解,当看到这个课题时,学生就会产生一定的问题联想。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提问的时间,让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如“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学习充满探究欲望。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讲解,帮助学生克服困惑,找准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准确突破教学的重点。通过学生的主动提问,教师也可以明确教学发展的方向,找到教会学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发问精神,更科学地完成教学任务。
五、借助问题导入新课,启发并锻炼学生数学思维
借助问题导入新课是对“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完善,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点,最终达到引导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更全面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题技能。新课的导入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以问题为教学手段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更加高效的教学课堂。问题的导入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
例如,教师在讲解“图形的运动”时,教师抛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认识的图形运动有哪些?”这时候,学生会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另外,教师也可以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先把问题展现出来,用各种各样的图形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问题导入的关键点,教师可以趁此机会导入图形运动的两种形式,也就是介绍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给学生更加开放的学习空间,自主探索课程内容,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解,提高教学进度。借助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从一开始就可以在问题的引导下展开思考,锻炼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的缜密程度,推动问题解决策略的准确应用。
教师要考虑问题的科学性,引导学生主动投入问题探索活动中,启发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教学方法正确,才能让学生热情饱满地参与数学课堂,更加轻松地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加深对这门课程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在课堂上也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发问意识,推动数学教学的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