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本理念的“三段式”新教师培训有效途径
2020-12-18孙瑛
孙 瑛
(万安县教师进修学校,江西吉安 343800)
近年来,和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为了解决师资不足的现状,笔者学校每年都通过招考的形式选聘一批新教师上岗。这支新教师队伍的现状是:大部分为非师范类毕业生,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的熏陶,总体上专业素质不高,在学科知识方面掌握不够深入,有的甚至还缺乏基本的敬业精神。这些问题将不可避免地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此,通过不断实践和反思,笔者带领学校部分骨干教师在做中学、在学中思,经过两年的沉淀,构建了一个基于人本理念的“三段式”(岗前集训、岗中研训、考核促训)新教师培训模式来促进新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对新教师培训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有效探索。
一、岗前集训“精细化”
(一)培训目标高定位,明细化
我们把切实提高新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加快教师人才梯队建设,培养骨干教师的后备力量作为培训的终极目标,强化培训教师的使命感。同时,根据新教师的特点,确立以下四个方面的具体目标:①帮助新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②帮助新教师熟悉教育法律法规,树立依法执教理念;③帮助新教师掌握班主任工作的方法、技能和技巧;④帮助新教师掌握课堂基本教学技能和方法。
(二)培训课程重实用,精致化
根据笔者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新教师特点,在培训中我们提出“新”“精”“实”三个原则,尽量从新教师的需要出发,以专业素质的长远发展为本。新:指教学观念新、信息新;精:指培训内容是基础性、发展性的,最有价值的;实:指培训内容应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用性。“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1]为此,我们的岗前培训课程应把师德引领放在首位,同时兼顾专业提升。以师德教育、教育政策法规、教育教学常规、教育新理念、教学技能为主要内容,形成专题模块,旨在培养并提升新教师的综合素养、专业能力。
(三)培训过程严要求,优质化
每一次培训前,我们都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制定最适合教师发展的培训课程表,聘请省、市、县的名师担任培训教师,提升培训质量。培训过程中,要求学员严格遵守学员须知,课堂上认真听课互动,课后积极研讨反思。通过勤学勤思,学员在短时期内深切感受到名师的人格魅力,掌握了关于教育教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手段,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二、岗中研训“情境化”
(一)同课异构,把握课堂教学的关键
新教师在教材把握和处理上,总是存在很多实际困难。针对此问题,我们在教研片区新教师培训中设计了同课异构活动,要求片区内的每位新教师针对同一内容准备好一节课,上课前半小时以抽签的方式选出一人和本片区的优秀教师开展同课异构活动。通过这种“示范课”和“研究课”形成的“对照课”,新教师们在相互切磋技艺和反思教学实践中,真正感悟到教师是教材和学生的纽带,是促进课程理念落地的实施者。
(二)集体议课,明晰上好课应努力的方向
在同课异构的基础上,我们又组织新、老教师进行评课、议课,让大家互换角色,质疑问难。课堂教学中折射出来一些问题,例如:到底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什么样的教学才最有效?为什么这么教?本节课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何改?针对诸如此类的疑问,结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学科思想,让大家一一发表意见。因为事先都准备了该课程,新教师们在听课时体会更深,在发言时能有的放矢,最后收益也更大。
(三)专题讲座,提升学科理论水平
通过同课异构和集体议课,新教师们对如何上好一节课有了更清晰的思路,这时候,可随即开展一场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名师们通过阐述一个小专题,帮助他们分析教材,指导他们如何深层次挖掘编者的意图,如何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等,为新教师们今后创造性地利用教材提供理论依据,让他们在备课时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这种结合实践的培训强调实践与反思同步,教师既是学习者、实践者,也是研究者。[2]刚踏上讲台的年轻教师们会感觉收获很大,原来对教材的把握、课堂的组织、活动的设计存在很多疑惑,现在通过上课、听课、评课、听讲座,有了更加明晰的认识。
三、考核促训“个性化”
(一)集体交流,分享成长过程和感悟
在培训的三个阶段中,可设计集体交流环节,新教师可通过微信、即兴发言等方式分享培训、实践、成长过程中的收获与困惑,交流学习与工作感悟及有益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对话中思考,在对话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思考中促进自身的良好发展。
(二)汇报课比赛,展示教师专业成长的成果
在新教师工作半年后,我们会组织新教师参加汇报课比赛,通过校、片、县三级联动,实行全员动态教研管理,即全体新教师都要在学校展示一节汇报课,然后每所学校通过抽签的形式选出一两位教师到教研片区展示,最后每个教研片区又通过抽签的形式选出一两位教师到县里展示,全体新教师参与观摩,每次展示完都要组织本校、本片区、本县名师进行点评和指导,为教师从迷茫走向明朗、从合格走向优秀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考核提升,为新教师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
在第一次培训通知上,我们就要求每位新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好“个人三年专业成长规划”,在从业第一年要特别加强自身素养的提升,做好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等基本功训练,最少要上一节校级公开课,读一本教育教学名著。一年后,笔者带领培训处全体工作人员组织部分名师对全体新教师进行考核,考核采取考勤、考察相结合的方式,按照集中培训、在岗实践分阶段实施,对参训学员进行综合考评。考核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不合格者继续参加下一年的新教师培训。
通过对不同内容、不同角度的交流、展示、考核,加上名师的针对性指导,新教师们更加清楚自己的长处与弱项,明确前进的方向,主动走上个性化专业发展之路。而只有通过体验专业发展带来的教育教学效能的提升,感受学生的成长,提高自我效能感,新教师们才能深切地体会到教育的幸福感。[3]
“什么是最好的培训模式?”一直是教师培训部门思索的一个普遍问题,然而这个问题并没有唯一的答案。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相应的也是一个发展而又不断延伸的过程,而新教师培训则是最基本亦是最重要的原点。新教师入职1~3年内所形成的对教育、对学校、对职业的理解、态度,以及这段时间所形成的教育教学技能和习惯,会融入其职业生涯的始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