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缩叶病发生原因和防治技术综述
2020-12-18袁小菊
袁小菊
(惠水县植保站,贵州 惠水550600)
桃缩叶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其病原菌为畸形外囊菌,属于子囊菌亚门,寄主除桃外,还有和桃近缘的油桃、巴丹杏等。
桃缩叶病在我国各地都有发生,早春低温高湿地区发生严重,温暖干旱地区发生较轻。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嫩梢,严重时还会危及花和果实等。桃树染病后叶片肿胀皱缩,春梢叶片早落、嫩枝枯死、树势衰弱,影响果实品质、产量及经济效益,还会严重影响第二年花芽的形成。
1 桃缩叶病的发病原理
桃缩叶病病菌可在树皮、芽鳞上和芽鳞缝内越冬,次年桃芽萌发时侵染危害。病菌侵入叶片后,刺激叶片中层细胞大量分裂,致使叶片肥厚皱缩并变色。
1.1 品种抗病性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树龄相似、品种不同桃树,发病情况也不尽相同。一般早熟品种发病较重,中、晚熟品种发病轻。
1.2 环境条件
一般在春季展叶后即可发生,春季雨水较多或湿度较高而且冷凉期较长的情况下发病严重。在桃芽膨大、展叶时,如遇连续降雨、湿度高、温度在10℃~16℃时将引起病害大流行。夏季干燥少雨、气温上升较快时很少发病。该病一般在3月下旬开始出现,4~5月份为盛发期,6月份停止发展。
1.3 栽培条件
相同品种和相似管理水平下,幼树发病率高于成龄树。品种及树龄相同,管理水平高低也会影响发病率。
2 桃缩叶病的防治
2.1 选用抗病品种
桃缩叶病属于单循环型病害,一年只侵染一次。防治单循环植物病害,以消灭初始病原为要,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植物病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据文献介绍,在相同的管理水平、相近的树龄条件下,中晚熟品种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低于早熟品种。在桃树品种选择上,可以在地理和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种植中晚熟品种。
2.2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即通过农田常规作业措施来调整和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降低病原物数量,增强植物抗病能力。一是加强肥水管理。桃树喜光,耐寒、耐旱能力强,最怕水淹。桃园中若连续积水超过48h 就会落叶、死亡。在桃树生长关键期(萌芽前、谢花后及果实硬核期)要做好给排水管理,并及时补施氮、磷、钾复合肥,氮、磷、钾一般按1.0:0.5:1.0比例施入。早秋重施基肥,生长季追肥,以增强树势,切实提高抗病能力。二是在初见病叶而尚未出现白色粉状物前,立即摘除并集中销毁,可有效减少来年的越冬菌源。三是清园。每年冬季修剪后,及时清除桃园内越冬杂草和修剪下的枝条,进行集中销毁,喷石硫合剂或松酯酸钠清园。
2.3 化学防治
桃缩叶病只在早春侵染一次,花蕾露红而未开展前是对该病实施化学防治的关键时期。可用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波美2度石硫合剂、30%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60%百泰唑醚代森联1500倍液、2.5%腈菌唑乳油2000倍液进行防治,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在生产实践中,石硫合剂以其经济实惠的优点被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