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殖水质修复技术在淡水养殖中的应用

2020-12-18涂海滨凌秋萍

新农业 2020年14期
关键词:鱼礁绿色生态原位

涂海滨,凌秋萍

(上海江柘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201100)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居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也逐渐增加。为了满足居民需求,采用养殖水质修复技术进行淡水养殖,从源头上对养殖过程进行科学把控的养殖模式应运而生。

1 养殖池塘水质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养殖池塘生物构成主要包括养殖产品、浮游藻类、浮游动物以及细菌。在养殖过程中产生水体污染的来源较多,其中最主要的来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未被摄食的残饵;二是养殖产品产生的大量代谢产物。这些污染物主要包括氮、磷等营养物质和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会造成养殖池塘水质环境的恶化,如不及时进行合理控制,将会严重影响水产品的正常生长繁殖及产品品质,甚至导致水产品死亡,影响养殖经济效益。同时,这些未经处理的尾水排放到周围环境中,易使环境水体富营养化,滋生大量有害微生物,造成周围环境的二次污染。

2 养殖水质修复技术在淡水养殖中的应用

绿色生态养殖技术是对传统养殖模式进行科学创新,结合养殖种类的生物学特点,创造良好生态生存条件的新技术。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内容广泛,包括苗种选择、饵料选择与投加、养殖水质调控、病虫害防治、产品加工运输等全产业链的过程控制。养殖水质修复是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重要环节,养殖物种从苗种到成熟个体的生长过程均在水体中进行,养殖水体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养殖水质修复技术主要包含水质原位修复技术及水质异位修复技术。

2.1 池塘水质原位修复技术

池塘水质原位修复技术是利用各种水质调控措施有效消除池塘生态中的不利因素,从而使池塘生态中各因子处于养殖物种生存和生长的理想范围内。

人工鱼礁技术是池塘生态原位修复技术的一个重要措施。人工鱼礁是人为投放在水域中的构造物,可为养殖物种提供繁殖、栖息和庇敌的场所。人工鱼礁的投放既可以净化水质,又可以增加水产品产量,已经成为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生产模式。

新材料在人工鱼礁的应用成为目前养殖水质修复技术研究的热点;其主要目的是在实现传统人工鱼礁功能的基础上,利用诸如生物炭填料构建新型人工鱼礁,增强其吸附能力和表面积,将人工鱼礁打造成微生物生长栖息的“乐园”,以此来提高水体微生物量,进而发挥这些微生物对水质的净化作用,以达到改善水产养殖环境的目的。

2.2 池塘水质异位修复技术

池塘水质异位修复技术应用较多的是人工湿地及其改良技术,主要由水体、基质层(或填料)和水生动植物群落组成。其构成的基质(填料)-动植物-微生物系统,把生物膜法和自然净化的优点融合在一起,对废水具有很强的净化能力。养殖尾水通过这种异位修复技术处理后,其固体悬浮物、有机物、氮磷等物质均可以高效去除。

3 结束语

将养殖水质修复技术有效地应用在淡水养殖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水生态污染,使生态系统保持在平衡状态,增加了养殖收益,对我国水产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鱼礁绿色生态原位
人工鱼礁区三种习见肉食性软体动物营养生态位研究
人工鱼礁建设对海洋浮游植物群落变化的影响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人工鱼礁在海洋牧场中的应用
绿色生态园里的“小康”人家
未培养微生物原位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绿色生态的企业担当
日照前三岛人工鱼礁对渔业资源影响的初步评价❋
BAMO-THF共聚醚原位结晶包覆HMX
原位强化的铝基复合材料常见增强相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