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2020-12-18江苏省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秦惠华
江苏省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 秦惠华
一、借助情境设计,培养问题意识
作为一门和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学科,生活中很多问题和想象都隐藏着数学知识,数学源于生活,利用数学知识能够更好地解决生活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科有着一定的学习难度,注重课堂活动情境设计,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教师结合日常购物活动设计相应的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小明的同学要过生日了,妈妈准备给小明一些钱,让小明在文具店选一些文具作为礼物,你们可以帮小明想一想要买些什么吗?同时提出相应的问题。学生结合自己喜欢的文具提问,如:小明如果要买5 本练习册和3 支铅笔,需要多少钱?小明妈妈给了多少钱?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文具的价格,如:练习册一本需要6 元,铅笔一支需要2 元,引导学生思考:小明买了练习册和铅笔,妈妈给了他50 元,他带的钱够吗?剩下的钱是多少?剩余的钱可以买多少支铅笔?借助这些问题,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得出问题计算的思路和方式。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化内容,设计针对性问题,寻找其中隐藏的数学元素和问题,可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二、借助数学游戏,培养问题意识
在课堂活动中,可根据课堂活动内容引入合适的数学游戏活动,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活动中,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倍数和因数”的教学中,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抢30”的游戏活动。游戏规则:一个人首先说出1 或者1、2,第二个人接着往下说出一个或者两个数,两人这样轮流说出数字,每个人只能说出一个或者两个数,最后谁抢到30,谁获胜。让学生开展游戏活动,在游戏结束之后,教师提出问题:你认为这个游戏公平吗?有些学生认为游戏是公平的,自己在游戏中有输有赢,机会都差不多。有的学生则说游戏是不公平的,在整个游戏中都没有赢过。这名学生的对手说到,如果懂得其中的奥秘,对方不知道其中的奥秘,先报数也可以抢回30,如果都了解其中的奥秘,游戏是偏向第二次报数的人。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结合学生的思考和互动,引入倍数的知识内容,结合学生的疑问和质疑,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三、引入案例讨论活动,培养问题意识
小学数学课堂中,案例是重要的教学内容。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认知能力存在差异,在案例讨论中会获得不同的启发,问题意识也将得到培养。作为数学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设计不同形式的案例,进一步完善课堂活动方式。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青蛙不吃水》这首儿歌,设计课堂活动案例,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活动:一只青蛙,四条腿;两只青蛙,八条腿……可以让学生继续补充。结合这样的内容,教师提出问题:如果用a来代替青蛙的数量,那么应该怎样展示青蛙的腿数呢?儿歌是学生较为喜欢的内容,借助熟悉的内容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开展思考和探索。在学生讨论时,有些学生认为,可以使用b来表示青蛙的腿数;有些学生通过对比和观察,发现青蛙数量和腿数之间的关系,腿的数量则是4a。对于这样的表示方式,不少学生产生疑问,于是开展深入探究,提升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结合数学操作互动,培养问题意识
小学数学课堂中,知识内容抽象、难以理解,可以通过学生操作的方式,降低知识学习难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以教材内容作为基础,组织学生开展操作活动,结合学生的操作体验,开展深层次的思考,理解知识内容,实现问题意识培养。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扇形统计图”的教学中,结合以往的知识内容,教师以元旦晚会作为主题,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全班学生喜欢什么节目,为元旦晚会安排做好准备。学生通过相应的调查统计,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和统计图设计。让学生思考是否有其他的统计方式,结合学生的讨论和思考,教师向学生介绍扇形统计图,讲解相关知识内容。完成课堂活动后,教师向学生展示两种类型统计图,组织思考和讨论活动:两种类型的统计图有着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系?两种统计图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操作和体验,开展深入的思考,在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同时,实现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转化,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总之,小学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活跃时期,应当结合学生发展优势和特点,加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扩展学生知识学习范围,为学生未来学习做好准备。教师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