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州百合地下害虫发生特点及其防治技术

2020-12-18毕春辉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年1期
关键词:金针虫蝼蛄金龟子

毕春辉,李 雪

(1.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甘肃兰州730050;2.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甘肃兰州730050)

近年来,兰州百合地下害虫对其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带来鳞片部分受损,产量和商品性下降,并且造成百合容易侵染其他病虫害,对百合产业健康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为了做好兰州百合地下病虫害防控,对危害其主要地下害虫小云斑鳃金龟子、金针虫、蝼蛄和小地老虎生活习性进行了研究总结,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1 小云斑鳃金龟子

1.1 习性及危害

小云斑鳃金龟子是兰州百合地下害虫的优势种,发生量大、面宽。除危害百合外,还危害麦类、豆类、油料、马铃薯及多种蔬菜作物的鳞茎和根茎。据在百合主产地七里河区袁家湾村调查,百合被害率在12.5%~67%,马铃薯在6%~36%,蔬菜在10%~14%,百合虫口密度5.2~91头/m2,平均17.8头/m2。由于地下害虫危害造成百合产量损失15%,最高达20%以上。

小云鳃金龟子主要分布在后山阴湿地区,集中在海拔1700~2300m 处。近年来,坪台沟坝水浇地百合和重茬地发生成严重增长趋势。田边地埂、靠近林带附近分布较多。该虫有4个虫态。

1.1.1 卵 初孵化为白色,略呈椭圆形,直径3.8~4.9mm,表面洁白光滑,孵化始期为7月中旬,盛期为7月下旬。

1.1.2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48~58mm,头部前顶毛每侧4~5根,后顶毛每侧1根,较长,另外1~2根较短。内唇端感区刺15~20根。腹部第1—7节的气门板大小近于相等,第八节气门板明显较小。复毛区的刺毛列由较短锥状刺毛组成。一般每列9~14根,两列间近于平行,仅前后两端微向中央靠拢,其前端远不达钩毛区的前缘,肛门孔横裂。它以各龄幼虫越冬,整个幼虫期在土中1400d 左右(约47个月),蜕皮2次,3个龄期,其中3龄期2年。每龄幼虫都于深秋变冷后下潜土壤深处越冬,次年春暖后上升到土壤中耕层继续活动。不同龄幼虫在土中混合重叠发生,多在4月下旬到10月上旬在土层中危害,幼虫2龄后进入暴食期,3龄期食量最大,危害最重。

1.1.3 蛹 多在5月份开始化蛹,至6月中旬大量出现,深度距地面15~20cm 处居多。蛹为离蛹,长32~35mm、宽15~16mm 左右,黄褐色。

1.1.4 成虫 体长25~30mm、宽14mm 左右,体呈赤褐色,翅有云状白斑分布,头大,有粗大斑点及皱纹,密生淡褐色及白色鳞片。触角10节,雄虫鳃片部长而弯,由7节组成。雌虫鳃片短小,共6节,前胸背板表面有浅而密的不规则刻点,并散布白色鳞片群,形成3条纵线。鞘翅布有云斑状鳞片臀板三角形,后端雌圆雄长、密布细点及绒毛。腹部腹面密生黄褐色长毛。前足胫节外缘雄虫1齿、雌虫3齿、爪下齿及爪端外修长,成虫羽化始期为6月上旬,不取食,属无营养型。雄成虫有极强的趋光性,雌成虫趋附光性极差。成虫昼伏夜出,于黄昏时开始出土活动,即觅偶求配,交尾后雌虫即入土,雄虫则到处飞翔。

由于百合多年生长在田间,土壤难以全面翻耕,幼虫便藏匿在肥大鲜嫩的鳞茎及须根下危害。一般幼虫横向移动较小,食料不充分时才有较大的横向活动。但其上下垂直升降活动能力相当强,这种活动受温度影响波动较大。兰州百合产区4月中旬20cm 处地温8℃左右便开始上升。10月中旬地温降至7℃左右时陆续下潜,而当20cm 深处地温稳定在12℃以上时,便一直在这一深度范围内活动。雨后或浇水后,5~8cm 土壤深度虫口密度显著增大。10月下旬后开始下潜至土壤60~100cm 处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上升即危害从萌发到收获前的百合、马铃薯、油菜、小麦等各类作物。

1.2 防治方法

1.2.1 农业综合防治措施

1.2.1.1 开展预测预报。从秋后到栽种前,按不同地块、地势、茬口等选择有代表性地块,采取对角线或棋盘式定点选择取样,取点2~3个/hm2,每点查1m2,掘取深度30~50cm,细致检查记录土中小云斑鳃金龟子幼虫及其他土栖害虫种类、发育期、数量、入土深度等,然后按防治预报指标衡量判断,当达到1头/m2时为轻度发生,2~3头/m2时为中度发生,3头/m2以上为严重发生,并依次发布预报,组织防治。

1.2.1.2 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耕犁翻地,人工捡拾被翻到地表的幼虫或使其被晒死、风干或冻死等,以压低虫口基数。

1.2.1.3 合理施肥。在栽种前和生长期施用的肥料必须堆制腐熟,栽植沟内集中施入的种肥,可将精制的大粪干粉或鸡粪或油渣与碳铵、氨水、氨化过磷酸钙等化肥混合均匀后再施入,化肥散发出的氨味对金龟子幼虫等地下害虫具有一定驱避作用。

1.2.2 药剂防治

1.2.2.1 土壤处理。结合伏耕、秋耕用50%辛硫磷乳剂6~7.5kg/hm2、3%辛硫磷颗粒剂22.55~30kg/hm2,用少量水稀择拌在750kg 过筛细土或油渣或腐熟厩肥里,均匀撒入犁沟,然后打耱。

1.2.2.2 播前处理。春栽或秋栽百合时,用上述相同药剂和办法,配成毒土(饵),撒入栽种沟内,边施药、边栽种,并及时覆土。

1.2.2.3 苗期施药。对一、二年生百合,结合中耕、锄草、追肥等田间操作管理,用上述相同的药剂和方法,行间开沟施药。水地百合将50%辛硫磷乳剂1000~1500倍液于生长期灌在近根部,灌药量2250~3000kg/hm2。百合产区临近所种的粮食及其他作物也一律采用药剂拌种,以压低田间虫口密度。

1.2.3 生物防治 目前国内已试验用乳状菌和金龟甲绿僵菌防治蛴螬的报道,开创了利用有益菌类防治地下害虫的新途径。另外,保护茶色食虫虻及金龟黑土蜂等天敌也是很重要的防治措施。

2 金针虫

2.1 习性及危害

金针虫成虫俗名叩头虫,幼虫又叫黄金虫、黄蚰蜒、钢丝虫等。兰州百合产区发生的金针虫以沟金针虫为主,水地百合还有细胸金针虫。成虫是一种硬壳甲虫,全身黑褐色,头部能上下活动,头上生有1对细长的触角,3对足细长,全身密生金黄色细毛。老熟幼虫体长30mm 左右,身体金黄色或茶褐色而带有光泽,完成1代3年左右,其中幼虫期最长,以成虫或幼虫在地下越冬,4—5月是幼虫为害的严重期,在土层中咬食鳞茎、嫩芽等,入夏气湿升高,天气过热时,幼虫又下移深土层,停止或减缓为害,入秋气温转凉,为害又加重,10月份气温降低,幼虫又钻入深层准备越冬,8—9月老熟幼虫开始化蛹,蛹期12~20d 羽化。成虫当年不出土,在土内越冬。第二年4—5月成虫大量出土,交尾产卵,每次产卵近100粒,雄成虫善飞,有趋光性。卵经1月余又孵化为幼虫为害,造成鳞茎受损,百合田缺苗断垄。两种金针虫生活习性基本相同,而且更适宜低温、潮湿。因此,春季活动早,为害重。

2.2 防治方法

参同小云斑鳃金龟子防治措施。在预报调查时,金针虫数量达1.5头/m2时应采取防治措施。

3 蝼蛄

3.1 习性及危害

蝼蛄俗称“土狗子”“地狗子”“拉拉蛄”等。有华北蝼蛄和非洲蝼蛄2种。兰州百合产区以华北蝼蛄为主,成虫、幼虫均在土中活动,咬食近地表的茎生根,小鳞茎和嫩芽成乱麻状断头,同时在危害时挖掘隧道,使百合的根与土壤分离,失水早衰、干枯死亡。华北蝼蛄成虫体长36mm 左右,黄褐色或灰色,腹部面略淡,头狭长、触电丝状、前胸背盾形、中央有心脏形斑,前翅黄褐色甚短,后翅纵褶成条,突出腹端。前足扁阔,后足胫节背侧内缘有可动荆棘1个,间有2刺或无刺者。卵椭圆形,长约2mm,每一卵室有300~400粒。幼虫初孵化时乳白色,后变为褐色。华北蝼蛄3年发生1代。

非洲蝼蛄成虫体长30~35mm,体灰褐色,后足胫节背侧内缘有3~4个能动的荆棘,腹部末端具2尾毛。卵长椭圆形,长约2.8mm,初产时乳白色,渐变为黄褐色,孵化前为暗紫色,每卵室有卵10~40粒,幼虫初孵化为乳白色,渐变褐色。非洲蝼蛄2年发生1代。

华北蝼蛄、非洲蝼蛄均以成虫、幼虫在地下越冬。4月上旬上升到地表,5—6月为第一次危害高峰,6月产卵,7月孵化为幼虫,6月下旬至9月初天气炎热,转入地下活动,9月中下旬气温逐渐下降,再次上升到地表,形成第二次危害高峰。10月中旬起陆续钻入深层土中越冬。

蝼蛄昼伏夜出,以夜间9—11时活动最盛。对光和香甜物质具有强烈的趋性,在低洼湿地及施用未经腐熟肥料的百合地发生严重。

3.2 防治方法

可参同小云斑锶金龟子防治措施。对蝼蛄预测预报的防治指标:0.3头/m2为轻发生,0.3~0.5头/m2为中度发生,0.5头/m2以上为严重发生,即采取防治措施。此外,根据蝼蛄昼伏夜出活动,并对香甜物质有强烈趋性的特点,可采取傍晚撒施毒饵的方法加以防治。饵料的原料有秕谷、麦麸、油渣或玉米碎粒,取5kg 炒香,而后用90%敌百虫30倍液0.15kg拌匀,适量加水、拌潮为宜,施22.5~37.5kg/hm2,在无风闷热的傍晚撒施于近地表百合根际处,覆少许土。

4 地老虎

4.1 习性及危害

兰州地区危害百合的小地老虎,又称“土蚕”“麻蛆”“截虫子”“切根虫”等,属鳞翅目,夜蛾科。食性很杂,危害百合、马铃薯、茄果类各种蔬菜和农作物。其幼虫将百合鳞茎、根及嫩苗咬断,使整株死亡,造成缺苗断垄。

成虫是暗褐色小蛾,体长16~23mm,翅展约45mm,前翅有2条横线,将全翅分为3段,翅中部有黑色肾状纹和环形纹各1个,肾状纹外有一个尖端向外的楔状黑斑,外缘有2个尖端向内的黑斑;幼虫黑褐色,体长3.7~4.7cm,体表粗糙有颗粒,各体节上有4个排列成方形的小黑点;蛹长1.8~2.3cm,赤褐色,有光泽,第5—7腹节背面的刻点比侧面的刻点大;卵长0.5mm,半球形,表面具纵横隆纹,初产乳白色,后出现红色斑纹,孵化前灰黑色。小地老虎重点在水地百合产区发生严重,1年3代,以蛹在土内越冬,成虫初见期3月上旬,第一代4月初到7月中旬,第二代6月中旬至9月上旬,第三代8月上旬至10月中下旬。成虫活动昼伏夜出,随着气温回升,活动范围与数量增大。卵主要产在百合地边杂草和近临作物叶背面,卵散产或成推广,每头雌虫平均产卵800粒以上。成虫对黑光灯和糖醋甜味有很强的趋性。幼虫共6龄,3龄前幼虫多聚集于地下鳞茎或幼嫩茎叶部分危害。老熟幼虫有假死性,喜温暖及潮湿条件,故低洼地、水浇地百合及春季菜田、临近杂草多处会形成较大虫源。

4.2 防治方法

4.2.1 预测预报 对成虫的测报可采用黑光灯或糖醋液诱蛾器,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设置在百合田间,平均每台器诱蛾量在5~10头以上,表示进入发蛾盛期,蛾量最多的1d 即为高峰期,过后20d 左右即为2~3龄幼虫盛期,也为防治适期。对幼虫的测报方法同小云斑锶金龟子。如栽种前有幼虫0.5~1头/m2,或栽种后出苗前有幼虫0.3头/m2时,即采取防治措施。

4.2.2 农业防治 施用的有机肥必须充分腐熟,并避免暴露在地表,推广使用新型的、对土壤无污染的有机生物肥料或土壤活性肥料,并及时清除百合及周边等处杂草,减低地老虎成虫产卵量。

4.2.3 诱杀防治 黑光灯和糖醋盆液杀成虫,毒饵料诱杀幼虫(参见蝼蛄)。

4.2.4 化学防治 播前土壤处理和栽种时施药,苗期防治参见小云斑金龟子防治措施。

猜你喜欢

金针虫蝼蛄金龟子
“五项全能”好手
金龟子 快乐童年守护人
松树金龟子
一只蝼蛄里的尊重
忙忙碌碌的金龟子
不靠谱的蝼蛄
夏玉米当心金针虫为害种子
大自然的除草机——金龟子
麦田金针虫防治措施
锦州市玉米金针虫的危害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