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市耕地资源分区与特色农作物种植布局
2020-12-18禹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师小周
禹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师小周
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处伏牛山脉与豫东平原过渡带,总面积1472 km2,其中,山地占13.9%、丘陵占14.7%、岗地占30.6%、平原占40.8%。全市总耕地面积8.4 万hm2,是典型的农业生产大市。我们采用“分布方位—地貌—主要土壤亚类或土属—改良利用方向”的分区方法,将禹州市耕地资源利用划分为6个类型区,同时对各耕地资源利用区农作物种植进行布局,进一步充实调整特色农作物品种范围和优势区域,形成生态适宜、集中连片、品质优良、风味独特的特色农产品,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一、东部平原典型褐土、潮褐土优质粮食种植区
(一)分布概况
该区分布在禹州市东部,包括郭连镇、褚河镇、范坡镇、山货乡及古城镇部分,面积1.66 万hm2。该区地貌类型为平原,部分黄土残岗,平原面积大,地势比较平坦,土壤理化性状好,是禹州市的一等地和二等地主要分布区。
(二)种植布局
该区以种植优质强筋小麦、高淀粉玉米为主。通过整合项目、集中资金、完善田网路网建设,实现成方连片、土地平整、井电配套;实施田间设施标准化、管理服务专业化、生产过程机械化、生产方式集约化,提升粮食生产水平。该区积极扶持农机、植保等专业合作组织,推进统一整地播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的“五统一”模式,促进技术全面入户到田,力争经过3~5 年的努力,实现小麦单产在8200 kg 以上、玉米单产10 000 kg 以上,总产达到30 万t,占全市粮食总产的50%以上。同时,进一步优化粮食品种结构,专用粮食比重不断提高,优质率达到80%。
二、西部低山褐土特色水果种植区
(一)分布概况
该区位于禹州市西部山区,包括鸠山镇、磨街乡、神垕镇及方山镇大部分与花石镇、文殊镇的一部分,耕地面积0.8 万hm2。该区地貌类型以低山为主,土壤类型为褐土。该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缺乏、交通条件差、水土流失严重,是禹州市五等地和六等地的主要分布区,属低产田。
(二)种植布局
该区以种植特色水果为主。典型种植有鸠山杏果、磨街柿子、文殊核桃、苌庄仁用杏等。特色果品属于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农产品,市场竞争优势显著,国内外需求增量大,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该区要培育优良新品种,增加品种数量,发展早熟品种、晚熟品种,提高均衡上市能力;开展技术示范和技术培训,提高产品品质和商品一致性,加强采后处理和保鲜技术研发,开发新加工产品,开拓新市场;要加强对引进品种和种苗的检疫性病虫害检疫管理工作,强化对重点病虫害的防患;健全特色果品品质、安全标准和监督管理机制,加强特色果品产地认证。
三、北部低山丘陵黄土质褐土、红黄土质褐土有机红薯油菜种植区
(一)分布概况
该区位于禹州市北部,包括苌庄乡、浅井镇全部及无梁镇大部分和花石镇、朱阁镇、古城镇的一部分,耕地面积为1.36 万hm2。该区地貌类型为山地、丘陵,分布的主要土壤类型为黄土质褐土、红黄土质褐土,主要自然灾害是干旱和风灾,地下水位高、水利条件差、耕地面积小,多为四等地、五等地和六等地。
(二)种植布局
该区以种植春红薯、冬油菜为主。红薯种植要以发展高淀粉红薯品种为主,加快淀粉红薯良种的更新换代步伐,保障红薯淀粉加工业的持续发展,适当引进高花青素食用型与高胡萝卜食用型、鲜食型、水果型等品种,丰富人们的膳食结构;以蔬菜产业作带动,引进菜用甘薯,丰富城镇居民的“菜篮子”。油菜种植要推广双低、高抗、高产、高含油优质专用品种,全面提高优质油菜生产质量和水平,推广保优节本高产栽培技术,实现大田播种、病虫害防治、收获脱粒全程机械化。油菜种植区要与观光农业相结合,开发种植彩色油菜花产品,以促进油菜花产业的持续发展。
在油菜开花期放养蜜蜂,每667 m2可收获蜂蜜1.7~5.0 kg,菜籽产量增长10%,可以获得油菜、蜂蜜双丰收。
四、中西部颍川平原潮褐土绿色蔬菜粮食种植区
(一)分布概况
该区位于禹州市中部,包括顺店镇、火龙镇、梁北镇及花石镇、四个街道办事处及朱阁镇一部分,耕地面积1.62 万hm2,主要地貌类型为平原,主要土壤类型是潮褐土。该区自然条件好,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大部分属于白沙水库灌区,以二等地和三等地为主。
(二)种植布局
该区东南部、西北部以发展绿色蔬菜为主,种植面积0.22 万hm2;其他地区以粮食种植为主,面积1.4万hm2。蔬菜种植区以发展绿色蔬菜种植为主,主要品种有蒜苗、土豆、黄瓜、西红柿、朝天椒等。该区要加强绿色蔬菜良种繁育和推广,强化绿色蔬菜产后处理,积极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要加快绿色蔬菜质量标准体系建设,规范行业标准,扶持建设一批种植基地,以加工企业为龙头带动产业发展,实现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提高绿色蔬菜在国内外市场上的消费空间;粮食种植以中筋小麦、饲用玉米为主。
五、南部岗地道地中药材粮食种植区
(一)分布概况
该区位于禹州市南部,包括张得镇、小吕乡、范坡镇、梁北镇的南部,耕地面积1.56 万hm2,地貌类型为平原和丘陵岗地,平原在吕梁江、小泥河两岸,岗区多为缓岗,土层厚,土体结构好,有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土壤肥力适中,是禹州市三等地和四等地的主要分布区。
(二)种植布局
该区东部以粮食种植为主,面积0.96 万hm2;中部及西部以中药材种植为主,面积0.6 万hm2。该区有种植中药材的悠久历史,道地中药材种植品种有禹南星、禹白芷、禹丹参、禹白附、禹半夏,要推动中药材产品原产地认证工作,建立中药材原产地种源基地保护区,建设一批优质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要大幅度提高中药材标准化、产业化和组织化水平;要规范中药材栽培和产地加工技术,保证中药材质量;要加快对中药材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技术的研究,降低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对环境和药材的污染,保证中药材安全;粮食种植以中筋小麦、高淀粉玉米为主。
六、兰河流域岗地丘陵黄土质褐土优质药用林种植区
(一)分布概况
该区位于颍河冲积平原的西南部,包括鸿畅镇、文殊镇、方岗镇及顺店镇、方山镇、花石镇的一部分,面积10 000 hm2,地貌类型主要是丘陵,有效土层厚度较大,土壤质地为中壤、重壤,保水保肥性能较好,是禹州市四等地和五等地的主要分布区。
(二)种植布局
该区以药用林种植为主,在禹神快速通道两侧、彭化公路两侧种植以药为主、药林两用品种,主要品种有杜仲、花椒、仁用杏、仁用桃、连翘、山茱萸、皂角等。依托国家储备林基地示范区建设项目,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该区要高标准打造木本中药材基地,在产品定位、种植规模和产业经营上做到“五化”,即配套建设“设施化”、苗木种植“标准化”、苗木采购“良种化”、销售渠道“网络化”和土地利用“最大化”。大力发展林下经营,积极探索林药互补、林下养殖等发展模式,增强生态保障,提高农业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