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冬前旺长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2020-12-18孟津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孟世泽
孟津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孟世泽
一、小麦冬前旺长的危害
(一)壮苗转弱苗
冬前旺长的麦田,由于冬前叶片、分蘖旺盛生长,过多地消耗播种时用的种肥、底肥及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和糖分,养分大量消耗,后期供养不足,造成假旺长脱肥,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转化为弱苗。早春再恢复正常生长需要补充大量的养分和水分。
(二)易倒伏
旺苗地上部分生长茂盛,茎蘖多,群体大,常造成田间郁闭,小麦株内行间通风透光不良,茎秆软弱,并且基部节间长,茎壁薄,干物质积累少;地下部分根系发育差,次生根条数少,入土浅,如春季雨水较多或中后期遇大风降雨,根倒和茎倒将同时发生,小麦籽粒灌浆后,易发生倒伏。
(三)加重冻害
旺苗体内有机营养积累少,细胞内糖分与各种有机营养含量低,小麦生育进程加快,提前结束春化阶段,使小麦抗寒性降低,不利于小麦形成壮苗安全越冬。越冬期和早春如遇低温寒潮,主茎和大分蘖容易冻死。
(四)降低抗逆能力
冬前麦苗旺长,由于麦苗不健壮,群体大,田间郁闭,小麦株内行间通风透光不良,茎秆软弱,个体生长差,降低抗旱和抵御病虫害的能力。早播麦田出苗后金针虫、蝼蛄等地下害虫危害严重,死苗较多,易造成缺苗断垄。旺苗本身素质差,抗病菌能力下降,在光照不足、春季多雨条件下极易暴发纹枯病、根腐病等。
二、防御旺苗主要措施
(一)打好播种基础
因有机肥养分全、肥效长,要重施有机肥。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化肥实行氮磷钾配方施肥。整地要深耕细耙,达到“深、净、细、实、平、足”的标准。
(二)严格适期播种
适期播种是争取小麦冬前积累养分,培育壮苗,保证小麦安全越冬,实现小麦节本增效的一项重要措施。播种过早或过晚,都会造成小麦生长发育不良。试验证明,半冬性品种以日平均温度15~17 ℃,5 cm地温为16~18 ℃为适宜播种期;弱春性品种以日平均温度13~15 ℃,5 cm 地温为14~16 ℃为适宜播种期。根据这一条件,孟津县小麦适宜播种期半冬性品种在10 月15—20 日,弱春性品种可延至 10 月18—25 日。
(三)精量播种
精量播种是创造合理群体结构的关键因素,要根据不同的地力水平、不同时期、不同品种做到合理密植。要彻底改变盲目大播量的习惯。半冬性品种,每667 m2播种量8~10 kg,基本苗保持在16 万~20 万株/667 m2;弱春性品种,每667 m2播种量10~12 kg,基本苗保持在18 万~22 万株/667 m2。错过适宜播种期,每晚播3 d,每667 m2播种量增加0.5 kg,每667 m2播种量最高不超过15 kg,播种深度以3~5 cm 为宜。旋耕和秸秆还田的麦田,播种后及时镇压,踏实土壤,确保顺利出苗。
(四)适当推迟播种期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如遇暖冬天气,在适播期的基础上,可适当晚播3~5 d。
三、防控冬前旺长措施
(一)因早播形成旺苗的要镇压
由于早播而有旺长苗头的麦田,在麦苗分蘖后,可根据情况适时进行镇压,通过镇压损伤地上部叶蘖,抑制主茎和大分蘖生长,缩小分蘖差距和过多分蘖的发生,促使根系下扎,达到控制旺长的目的。镇压视苗情长势,冬前可进行多次。要掌握“地湿不压地干压,阴天不压晴天压,早晨不压中午压”的原则,通过镇压使麦苗受到一定的伤害,可起到暂时延缓小麦生长的作用。镇压后及时划锄。通过压实土壤,可增温保墒、促进发根、控旺转壮、预防“倒春寒”和后期倒伏。
(二)旺长程度轻的可深锄断根
对于旺长不严重的麦田可采用深耕断根的方法控制其生长,当麦苗主茎长出5 片叶时,在立冬前后选晴天的下午进行深中耕,深耕以7~10 cm 为宜,并要断根,切断小麦部分根系,削弱植株的吸收能力,促进根系发育,抑制地上部分生长,促进个体发育,减少无效分蘖,控旺转壮。冬前划锄对清除杂草、提高地温还有显著作用。
(三)适当化学调控
对于旺苗严重的麦田,喷施壮丰安、多效唑等进行化控,可抑制旺长小麦茎秆伸长,有效缩短基部第一节间的长度,控制植株过旺生长,促进根系下扎,防止生长后期倒伏,增加抗逆能力。一般每667 m2用20%壮丰安乳油30~40 mL 或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30~40 g 兑水30 kg 于越冬前(12 月上中旬)叶面喷雾进行化学控旺,越早越好。
(四)根据旺苗程度控制肥水
对于播种期偏早形成的旺长麦田,年前植株营养体生长过旺,消耗过大,叶片薄而长,抗寒力差,春季易由旺转弱,如果这类麦田早春亩总茎数在80 万左右,没有明显脱肥发黄现象,可在起身初期追肥浇水。对于因播种量偏大形成的旺长麦田,长势旺盛,春季应适当蹲苗控制,避免出现过多春季分蘖,应在起身后期至拔节初期施肥浇水。对于麦苗旺长脱肥发黄转弱的麦田,由于麦苗冬前旺长,消耗土壤养分较多,应在返青期追施部分化肥并浇水,促进苗情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