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拱棚马铃薯-春花生-梅菜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模式

2020-12-18鲁进恒郭玉生刘立峰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科学院462000

上海农业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土壤湿度薯块拱棚

鲁进恒 郭玉生 刘立峰 (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科学院 462000)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属暖温带过渡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热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为14.8 ℃,年平均降雨量为804.2 mm,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122.6 h,全年无霜期在210 d左右。漯河市吴城镇、商桥镇、保和乡等地是传统的马铃薯种植区,常年马铃薯种植面积在8 000 hm2以上,其中采用早春拱棚种植的马铃薯面积达3 000~4 000 hm2,并有逐年扩大的趋势。当地种植户在长期的马铃薯种植实践中,摸索出了拱棚马铃薯-春花生-梅菜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益,显著增加了农民收入,极具推广价值。为在漯河市进一步推广该模式,笔者将该栽培模式总结介绍如下。

1 经济效益

在拱棚马铃薯-春花生-梅菜高效栽培模式中,马铃薯的年生产总成本为35 283元/hm2,年净利润为14 217元/hm2[1];春花生的年生产总成本为9 384元/hm2,年净利润为9 950.4元/hm2;梅菜的年生产总成本为14 400元/hm2,年净利润为9 646.5元/hm2;三项合计的年生产总成本为59 067元/hm2,年净利润为33 813.9元/hm2。该模式的年净利润是传统小麦-玉米栽培模式的3.9倍,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2 品种选择与茬口安排

该高效栽培模式中,马铃薯可选用早熟鲜食品种如“荷兰15”“中薯5号”等,于元旦前后播种,4月中下旬收获。花生可选用漯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矮杆高油品种“漯花4016”“漯花4019”“漯花4087”等,于4月下旬种植,9月中下旬收获。梅菜可选用“黑叶仔”“三联种”[2]等品种,于立秋前后育苗,10月1日前后移栽,11月中下旬收获。

3 拱棚马铃薯栽培技术

3.1 种薯准备及播种

种薯须选购脱毒种薯,挑选表皮光滑、薯形一致的薯块作种薯,剔除烂薯、病薯、畸形薯。种薯切块在播种前1~2 d进行,切块要稍大些,单块重以25~35 g为宜,且要保证每块种薯上带1~2个芽眼。切块种薯要进行包衣,每100 kg切块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高巧)25 mL+农用链霉素35 g+25%咯菌腈悬浮液10 mL,兑水1 L进行喷洒,使药液在切块表面形成均匀的包衣膜。

播种前土壤需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35 cm。按照N∶P∶K为1∶0.5∶2的比例进行配方施肥,一般要求施腐熟有机肥30~45 m3/hm2+马铃薯专用复合肥2 500~3 000 kg/hm2,其中1 500 kg马铃薯专用复合肥随腐熟有机肥一起施入,剩下的专用复合肥作种肥在播种时施入。有机肥施入后用旋耕机旋耕两遍,旋耕深度为25 cm,以使肥料混合均匀。

采用机械播种,种植方式为大垄双行播种。垄距为100~110 cm,垄上两行行距种植密度为20~25 cm,株距为27~30 cm,种植深度为13~15 cm,种植密度60 000~62 000株/hm2。播种后垄上喷施封闭除草剂,并覆盖黑色地膜,最后搭建拱棚。

3.2 田间管理

出苗前适时查看种薯发芽情况,当大部分芽长至5~10 cm即将出土时,用小型田园管理机将垄沟内的土覆于垄顶,土厚2~3 cm,以垄面不见膜为宜,然后浇1次水,以沟内存半沟水为宜。随后地下茎将顶破地膜而出苗。当苗高达20~30 cm时进行第2次覆土,并进一步加深垄沟,以疏松土壤,有利于薯块膨大,同时增加垄面覆土厚度,可减少露头发青的薯块。在清明节前后拆除拱棚,此时已无霜冻,自然环境适宜马铃薯生长。

马铃薯是喜水喜肥作物,但灌溉及施肥要视土壤墒情和马铃薯生长情况而定。土壤湿度总体上应保持在70%左右(这是马铃薯最适宜的生长湿度),判断标准为土壤手握成团、落地自然散开。灌溉时切忌大水漫灌过垄,尤其是马铃薯生长中后期。另外,马铃薯生长中后期是钾肥的需求高峰期,所以此时钾肥供应一定要跟上,应追施硫酸钾复合肥150~200 kg/hm2,并适时喷施磷酸二氢钾1~2次。收获前10 d停止浇水,以利于薯皮老化。

3.3 病虫草害防治

3.3.1 地下害虫防治

马铃薯收获的是地下块茎,若地下害虫防治不力,将会对薯块的商品性状产生极大影响。可在马铃薯生长前期结合有机肥的施用进行药剂防治,即使用辛硫磷或毒死蜱颗粒25~30 kg/hm2,后期若虫害发生严重,可再喷施溴氰菊酯1次进行防治。

3.3.2 真菌类病害防治

马铃薯真菌类病害主要是早疫病和晚疫病,这两种病害都是重防不重治,尤其是晚疫病,当病害发展到中后期几乎是毁灭性打击。可用阿米西达、金雷、银法利、烯酰吗啉、甲托等药剂交替使用[3-4],每隔7 d喷施1次进行防治。若施药期间降雨频繁,可增加喷药次数,并缩短喷药间隔天数。

3.3.3 杂草防除

在马铃薯播种结束后、覆膜前要喷施封闭除草剂,可用乙草胺或异丙甲草胺等药剂进行封闭。两次覆土具有一定的除草作用,马铃薯田间草害一般发生不严重,但若生长中后期田间草害发生严重,可喷洒马铃薯专用除草剂(主要成分为精喹禾灵或砜嘧磺隆)进行防除[5-6]。

3.4 收 获

依据市场行情及薯块成熟度决定收获时期。无论是人工收获还是机械收获,采收时都应避免碰破薯皮。挖出的薯块要及时装箱或装袋,运至避光阴凉处储存。

4 春花生栽培技术

4.1 整地及播种

马铃薯收获后及时整地,撒施硫酸钾750 kg/hm2,于地表,然后深翻20~30 cm,旋耕两遍,耙平待播。种子准备好后,在阳光下晒种2~3 d,然后用辛硫磷或噻虫嗪进行拌种(拌种药剂剂量依据农药使用说明书),以防地下害虫啃食。种子拌种后置于阴凉干燥处晾干(采用辛硫磷拌种的,务必将种子置于避光环境中晾干),待种皮干燥后即可播种。播种时,采用双粒播种,行距25~30 cm,株距20~25 cm,深度5 cm,播种15万株/hm2以上[7],同时土壤湿度要保持在70%左右,若土壤湿度不够,可适当喷水造墒,以保证顺利出苗。

4.2 田间管理

漯河地区一般在4月下旬播种,12 d后即可出苗。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以达全苗。补种的种子要提前催芽,播种时要对苗穴浇水。

由于花生生长期处于雨季,一般不需浇水,若在下针期或果实充盈期遇干旱,则需及时浇水。在花生生长后期(尤其是成熟期)要注意防涝。

在花生株高长至15 cm时,应中耕1次,以使花生植株易下针,兼具除草效果,但中耕深度不宜过深。在花生株高达25~30 cm时,喷施多效唑控旺促果[8]。在荚果膨大期,可结合降水追施硫酸钾复合肥150 kg/hm2,也可适当喷施叶面肥(如速效硼、磷酸二氢钾等),以提高果实饱满度。

4.3 病虫害防治

花生虫害以地下害虫为主,病害以根腐病、叶斑病为主。地下害虫的防治可参考马铃薯地下害虫防治方法。根腐病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防治[9],叶斑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喷雾防治[10]。

4.4 收 获

于9月20日左右,在花生植株开始变黄和中部叶片脱落时,果实已基本成熟,此时荚果网纹清晰、籽粒饱满、种皮有光泽,即可收获,过早或过晚收获都会降低果品品质。

5 梅菜种植技术

5.1 育苗及移栽

梅菜播种前,苗床需施适量的腐熟有机肥作基肥,且平整耙细作畦,一般畦宽1~1.5 m、长15~20 m,畦内灌水,保持湿润待播。在7月25日至8月13日之间进行播种,用种量为1.2~1.5 g/m2。播种前用细沙与种子按4∶1的比例混合,采用撒播方式进行播种,力求均匀。播后覆土0.2 cm厚,并保持畦面湿润。

当梅菜幼苗长至2叶1心和4叶1心时,各间苗1次,除去弱苗、杂苗、病残苗,保留壮苗。在梅菜苗期可冲施尿素水1~2次,以促进幼苗生长。

梅菜苗龄达30~45 d(8月25日至9月15日)为适栽期,此时田间花生已收获完毕,可抢时整地、适时移栽。整地时要把硬土打碎,然后耙平,以利于梅菜根系生长和吸水吸肥;若田面起伏过大,则可起畦,以利于后期均匀灌溉。梅菜移栽株距为40~50 cm,行距为20~30 cm,种植密度为85 000株/hm2。移栽最好选在晴天下午进行,雨天或大雨后移栽均不利于缓苗。梅菜起苗时宜带土,并尽量避免伤根。

5.2 田间管理

梅菜定植后浇1遍定苗水。移栽后5 d,幼苗基本成活,根系及叶片迅速伸展,进入需水关键期,宜每隔7 d浇1次水,使土壤湿度保持在60%~80%,但浇水时间应视天气及土壤湿度酌情决定。收获前10 d停止灌水,以利于收割。

在整个梅菜生长期以施用氮肥为主,梅菜移入大田后可分3次进行追肥,用肥量逐次增加。具体为:第1次追肥在移栽后10 d进行,此时植株已经成活,新叶开始长出,可施三元复合肥75 kg/hm2+尿素45 kg/hm2,随水冲施;第2次追肥可在移栽后20 d进行,可施三元复合肥120 kg/hm2+碳酸氢铵180 kg/hm2,随水冲施;第3次追肥在移栽后30 d进行,此时植株即将封垄,可施重肥,施三元复合肥150 kg/hm2+硫酸钾200 kg/hm2,随水冲施,以促进茎叶生长。此外,在梅菜生长中后期,可结合生长势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1~2次,采收前15 d不再施肥。

在梅菜移栽后20 d,可进行1次中耕,以疏松土壤,防止板结,便于植株根系生长和吸收养分,且兼具除草作用。

5.3 病虫害防治

梅菜的主要病害为霜霉病,虫害主要是菜青虫、蚜虫、白飞虱等。霜霉病可用72%霜脲· 锰锌或47%烯酰·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虫害可用氧化乐果、吡虫啉、阿维菌素等药剂交替防治[11]。

5.4 收 获

梅菜移栽后45 d左右为采收适期,此时植株花序已经长出,但还未开花。应于晴天进行采收,采收后就地晾晒1~2 d,以晾至茎秆折不断为宜,然后出售或加工腌菜。

猜你喜欢

土壤湿度薯块拱棚
早春拱棚胡萝卜管理要点
CLDAS土壤湿度产品适用性评估
陕西宜川高湾村:拱棚蔬菜 托起农民致富梦
天气转冷 拱棚多膜覆盖早进行
基于随机权重粒子群优化极限学习机的土壤湿度预测
利用星载GNSS-R DDM反演土壤湿度可行性分析
红薯储藏期受害诊断技术及预防办法
基于51单片机控制花盆土壤湿度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小拱棚韭菜助农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