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原市汾河景区蚧虫种类及区系调查

2020-12-18樊恩宇廉梅霞刘俊英秦东风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年12期
关键词:区系学名汾河

樊恩宇,廉梅霞,郭 媛,刘俊英,秦东风

(1.山西五台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 五台 035500;2.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9)

蚧虫,俗称介壳虫,属半翅目蚧总科,全球约有8 000种,我国记录1 000余种。蚧虫终身寄生于寄主植物,寄主广泛,包括农作物、果树、林木等。目前我国有害蚧虫中,松突圆蚧、枣大球蚧、梨圆盾蚧等是重要的森林植物检疫对象。

蚧虫的口器刺吸式,刺吸植物的茎部、枝干、叶片、果实等部位的汁液,造成营养输送不畅,植株长势衰退。同时,蚧虫分泌的蜜露具有黏性,黏附在叶片、枝条等表面,易使植物产生病菌,影响光合作用。虽然蚧虫虫体很小,但繁殖能力很强,种群数量多,许多种类能造成整株植物枯死,造成经济损失和生态损失。如河北省邯郸某果园,曾经发生康氏粉蚧大爆发,造成果品产量和质量严重降低。

本研究在山西太原市汾河景区做调查,明确了太原市区沿汾河两岸的蚧虫种类、数量及分布状况,并分析其区系组成成分。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太原市汾河景区包括汾河公园和湿地公园。汾河公园是在汾河太原城区段内经过水利治理和绿化美化后形成的滨水公园,是一处人工开发的生态公园类型,始建于1998年10月,2000年9月首期工程完工并对外开放。北端起自柴村桥北侧,南端建至祥云桥南侧,地理坐标北纬37°27′~38°25′、东经111°30′~113°09′。设计为人工复式河槽,宽约300 m,由四道橡胶坝分为蓄水湖面,水面面积170×104m2,沿水面两岸共栽植183种2.4×104株乔灌木、1×104余株(丛)露地宿根花卉、82×104m2草坪,绿化面积130×104m2,长约18 km,形成了两岸宽百米的绿色生态长廊。

湿地公园是一处半人工半自然的生态园林。北起柴村桥以北,南至胜利桥北侧,全长6 km,其中水域面积60×104m2、绿地面积50×104m2、湿地步道面积近10×104m2。按照湿地的特性,追求自然,追求生态平衡,追求现代城市中的原生态,具有自然生物多样性的野趣。

1.2 研究方法

1.2.1 采集标本及鉴定

用踏查法采集蚧虫,记录采集时间、采集地点、蚧虫种名、为害寄主等基本信息。标本保存于95%的乙醇,以世界蚧虫数据库(ScaleNet)为依据,根据蚧虫形态学特征进行种名鉴定。

1.2.2 物种区系划分

对采集蚧虫作区系划分,分析每种物种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归属及基本地位,确定太原市汾河景区蚧虫区系的结构分布特征。

2 结果与分析

2.1 太原市汾河景区蚧虫名录

本研究调查到:太原市汾河景区蚧虫共计4科11属11种。名录如下。

2.1.1 沙里院褐球蚧(学名:Rnodococcus sariuoni Borcns)

寄主:海棠、青杄、珍珠梅、紫叶李、碧桃、杏树。

寄生位置:树皮、枝干。

形态特征:球状、黄褐色、表面有小坑。

危害症状:一年一代,以若虫越冬,雌成虫为球形膨大。

危害程度:7.375头/株,轻度或中度。

2.1.2 枣大球蚧(学名:Eulecanium gigantean),又名瘤坚大球蚧、梨大球蚧

寄主:海棠、碧桃、紫叶李。

寄生位置:树皮、枝干。

形态特征:球状、红褐色、壳外面有小坑(形状比沙里院大一些)。

危害症状:1年1代,2龄若虫越冬。

危害程度:11.12头/株,轻度。

2.1.3 山西品粉蚧(学名:Pysmicoccus wistariae)

寄主:国槐、洋白蜡、紫叶李、碧桃、栾树、珍珠梅。

寄生位置:树节中、疤痕中、树皮皲裂纹。

形态特征:椭圆或宽卵型,粉白色。

危害症状:为1年3代,以卵及未成熟成虫越冬。

危害程度:胜利桥西洋白蜡上全覆盖,20头/株,危害程度轻度。

2.1.4 桑白盾蚧(学名:Pseudaulacaspispentagona(Targioni-Tozz-etti)

寄主:紫叶李、国槐、梨树、山桃、海棠、碧桃、洋白蜡、臭椿、龙爪槐、桃叶卫矛、杏树、榆叶梅、丁香、火炬树、杨树、油松、桑树、核桃、垂柳。

寄生位置:树皮表面、主干、枝干、新枝、桃叶卫矛的叶子表面。

形态特征:扁圆形,像盾牌一样密集紧贴在树干表皮。

危害症状:一年2代,以受精雌成虫越冬。

危害程度:胜利桥西至摄乐桥西有一株桃叶卫矛,上面有桑白盾蚧、失尖蚧、水木坚蚧、若干雄虫,危害非常严重,100~200头/株。

2.1.5 水木坚蚧(学名:Parthenolecanium)

寄主:国槐、珍珠梅、紫叶李、碧桃、桃叶卫矛。

寄生位置:嫩枝阴面芽鳞处、树皮上、枝干侧面。

形态特征:椭圆或近圆形,死体红褐色,背面隆起硬化,前后均斜坡状,背中有光滑、发亮的宽纵脊一条,脊两侧有成排大凹坑,尾部开裂。

危害症状:1年3代,以2龄若虫越冬。

危害程度:危害轻度。

2.1.6 龟蜡蚧(学名:Ceroplastes japonicas Guaind)

寄主:垂柳。

寄生位置:树皮,一年生的枝条,梢头的部位。

形态特征:椭圆型,背面有较厚的白蜡壳,呈龟甲状板块。

危害症状:1年1代,以受精雌虫越冬。

危害程度:1头,在漪汾桥西。

2.1.7 黑盔蚧(学名:Saissetia coffeae Walker)

寄主:油松。

寄生位置:附着在松针上。

形态特征:黑褐色,硬化体黄褐色,体背有H纹。

危害症状:松针上附着。

危害程度:轻度。

2.1.8 朝鲜毛球蚧(学名:Didesmococcus koreanus Borchsenius)

寄主:山杏、碧桃。

寄生位置:树皮。

形态特征:近球形,黑褐色,背面向上高度隆起,背后垂直,背面体壁较大,凹点呈2纵列。

危害症状:1年1代,主要在分枝、枝条上,主干上比较少。

危害程度:碧桃危害程度为中度,山杏危害为重度。

2.1.9 失尖蚧(学名:Unaspis yanonensis(Kuwana))

寄主:胶东卫矛、桃叶卫矛、小叶黄杨。

寄生位置:叶面。

形态特征:前端尖,尾部圆,呈箭头型。

危害症状:1年2代,危害叶面,不均匀分布。

危害程度:大于100头/株,一片叶面上超过20头。

2.1.10 柳蛎盾蚧(学名:Lepidosaphes salicina Borchsenius)

寄主:杨树。

寄生位置:树皮。

形态特征:牡蛎形,前尖,后宽,栗褐色。

危害症状:1年1代,以卵越冬。

危害程度:严重,朝东方向危害严重。

2.1.11 康氏粉蚧

寄主:碧桃。

寄生位置:枝干。

形态特征:椭圆型,较扁平,粉红色,雄虫有翅。

危害症状:1年2~3代,以卵囊越冬。

危害程度:轻度。

2.2 山西太原汾河景区蚧虫区系分析

2.2.1 区系组成分析

对已调查蚧虫种类进行区系划分,得知:汾河景区的蚧虫区系以蚧科种类最多,共计4种,占总数的36.4%;其次是盾蚧科,有3种,占27.3%;蜡蚧科和粉蚧科分别有2种,各占18.2%。

2.2.2 区系分析

分析太原市汾河景区11种蚧虫的组成成分。结果表明:古北种占优势地位,11种均属于华北区世界动物地理分布;有6种为古北和东洋区的共有种,占54.5%;古北种的有5种,占45.5%。

3 讨论与结论

关于山西省蚧虫种类的报道,主要集中在林果类蚧虫方面。郝静均、汤仿德、汤渊、梁岩华(1992年)调查山西省共有蚧害6科52属87种;谢映平、冀卫荣、刘红霞、庄法兴(1995年)调查出太原市园林蚧虫以瘤坚大球蚧、皱大球蚧、康氏粉蚧、银杏粉蚧、水木坚蚧、柳蛎盾蚧、扬圆盾蚧、桑白蚧等是优势种;刘瑞祥、侯沁文、谢映平(2006年)对晋东南蚧虫区系进行调查,统计共5科18属25种。本文调查统计后,填补了对太原市汾河景区的蚧虫种类的数据空白;同时得出,桑白盾蚧、朝鲜毛球蚧、矢尖蚧为优势种,危害程度为三级;其中桑白盾蚧寄主达19种,虫株率平均达200头/株,从北起摄乐桥至南端长风桥汾河东西两岸均有分布;朝鲜毛球蚧主要危害山杏、碧桃,尤以山杏虫株率达100头/株,桥西以漪汾桥为界,北有南无分布,桥东仅摄乐桥有分布;矢尖蚧寄生在胶东卫矛、桃叶卫矛、小叶黄杨上,叶片虫株率可达20头/片,所调查区域均有分布;柳蛎盾蚧危害情况为二级,仅在迎泽桥南的汾河两岸的杨树上有分布,虫株率近百头/株;康氏粉蚧、黑盔蚧、龟蜡蚧、水木坚蚧、山西品粉蚧、枣大球蚧、沙里院褐球蚧为一级危害;同时初步得出,湿地公园及附近的蚧虫种类和数量均多于纯人工景区汾河公园;汾河西岸的蚧虫种类和数量均多于河东;分析此两种现象均与寄主丰富、生态环境丰富度高有关。

猜你喜欢

区系学名汾河
什么是植物的拉丁学名
山西省汾河二库入选国家典型案例名单
草莓主要害虫名录
赣粤地区蕨类植物区系新资料
陪汾河走一走
润楠[Machilus nanmu(Oliver)Hemsley]学名订正过程及四川所产形态特征
烟稻轮作对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青枯病发生的影响
汾河水韵
神农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研究
湖南高望界自然保护区蝶类资源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