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焦研训,提升教师组织体育锻炼活动的能力
2020-12-18卢利利
文 卢利利
在创设“互通式自主体育锻炼工坊”的过程中,我们秉持“物尽其用”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开发幼儿园的环境资源,划分不同的活动区域,为创造性游戏和合作性游戏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但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我园青年教师对“互通式体育锻炼工坊”的概念不够清晰,缺乏实践经验和指引;大部分教师对自己“责任区”内的活动开展情况存在许多困惑;骨干教师习惯于“经验化”教学,对户外体育锻炼活动缺乏结构性思考,不知道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园采用“对焦广角直击”的方式,用“四个镜头”帮助教师有目的、有侧重性地进行观察、捕捉、剖析与思考,提高研训的实效性。
一、聚焦核心经验,准确界定基本概念
教师利用空余时间自主阅读相关书籍,撰写读后感,并开展观点分享活动,在交流中明晰“互通式体育锻炼工坊”的概念及价值。
我园针对“户外体育锻炼工坊”组成研训小组,对运动区域的划分、材料的投放、各运动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梳理,并积极撰写游戏案例、相关论文和课题;青年教师明确“户外体育锻炼工坊”的核心理念和组织形式,从身体平衡、器械操控等方面梳理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动作发展目标,并尝试撰写游戏案例。
我园组织教师一起观看了解温州、上海部分体育特色幼儿园的户外体育锻炼的组织情况,从学习中进一步更新理念,拓宽思路。
二、对焦游戏场地,科学创设体育锻炼工坊
(一)现状调查——合理划分运动区域
我们分析了运动场地的利用情况,发现每个运动区域都比较狭小,区域与区域之间没有明显划分。经过研讨,我们充分挖掘并利用我园现有的户外活动场地和锻炼器械,并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运动区域划分。
(二)统筹安排——建立相应“责任区”
我园初步尝试架构各班教师即时沟通的渠道,建立“责任区”,开展“网状式”管理。对全园教师、保育员进行统筹安排,定点、定人实行“网状”布局,合理安排管理区域。组织教师和保育员学习运动保育的细节,以便在运动中及时给予幼儿帮助并细心照顾特殊幼儿。
(三)思维碰撞——交流创设策略
各研训小组根据幼儿身体素质、动作技能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发展的需求,对体育锻炼区域进行了重新划分,从内容的确定、材料的优化、人数的限定等方面进行重点交流和研讨,进一步细化设计图,全面详细地规划每个运动场地。
(四)浸入研训——现场调整显成效
我们走进现场,开展浸入式研训,结合现场幼儿互动体验中的实际情况,对场地进行研讨和即时调整。在“平衡挑战区”的出口和入口处明确了幼儿挑战的线路,难度不同的挑战项目也激发了幼儿的挑战兴趣;在“攀爬我最棒”中设置了很多障碍,也给幼儿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三、定格游戏分享
我们鼓励骨干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体育锻炼活动时,通过观察记录、视频分享等方式,分析幼儿参与运动的水平、兴趣和需求,为以后材料的投放和活动的指导提供反思与调整的依据;青年教师在现场观摩骨干教师组织体育锻炼活动,学习与借鉴其组织策略,并进行实践。我园还邀请专家开展专题培训讲座,搭建观察与解读幼儿体锻游戏的支架,帮助教师更好地解读幼儿的体育锻炼游戏。
四、持续开展
我们鼓励“责任区”教师撰写体育锻炼活动案例,园内选出优秀视频案例进行分享和研讨。鼓励全园教师积极撰写相关论文,并在园内进行论文评比活动。自开展研训项目以来,我园成功申报两个市级课题和两个县级课题,并获得了市、县级奖项。
通过研训项目的开展,我园教师对体育锻炼活动有了更新认知。我园多次搭建交流分享平台,让每一位教师交流感想、承担主题报告、设计体育锻炼区域的图纸、分享游戏案例……教师们在频频亮相中散发自信,学会自我反思,真正做到了立足实际、发现问题、寻求策略、解决问题的“真研训”。相信通过不断的研磨与实践,我们的教育之路会越走越宽,我们的研训也将越来越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