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教学中“讲、学、演”教学策略探析
2020-12-18金彤
金 彤
随着我国新课标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和推进,陈旧的高校声乐课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新时期高校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师必须延展教学思路,为学生开发新型的学习方案。“讲、学、演”三位一体是一种创新的高校声乐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显著强化学生的声乐素养,也能带给学生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值得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广泛推行。下面笔者就针对“讲、学、演”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课中的运用展开简单策略探析。
一、 目前高校声乐教学的局限性分析
纵观我国高校声乐课教学现状,不难发现传统高校声乐课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局限性,经过深入地分析研讨,笔者将当前高校声乐课教学的不足之处归纳为两点:第一,传统高校声乐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以往的高校声乐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受落后教学思想的限制,一直占据声乐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收的位置,难以形成独立的自主意识。教师通常在课堂教学中将声乐知识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课后练习,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和自主思考的机会十分匮乏,思维也一直被教师所左右,不但无法提升学生的声乐兴趣,也难以培植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进而导致高校声乐教学质量止步不前。第二,传统高校声乐教学模式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众所周知,高校声乐课的核心教学目标,除了巩固学生的声乐知识基础,还需要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创新精神、合作学习能力等,这些不仅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高校学生都应该具备的能力品质。但是在目前的高校声乐教学中,多数教师过于注重声乐知识的输出,而忽略了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局限于狭窄的空间、难以产生实质的突破,也会导致学生对声乐知识的理解流于表面,进一步增加了学生拓展应用的阻力,既有悖于高校声乐课的教学目标,也从根本上降低了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效率。[1]
二、 高校声乐教学中“讲、 学、 演” 教学策略
(一) “讲” 的策略
无论国内国外,学习知识技艺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口传心授”,虽然目前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有些学者认为此种教学模式过于传统、老旧,但不能否认的是,相比较任何教学方式,口传心授的“讲”都是学生最易理解和接受的,因此在高校声乐课三位一体声乐教学模式实施中,“讲”是第一个教学程序,教师要通过充满温情的“讲”,带领学生理解冰冷而又生硬的理论性声乐知识。结合过往的执教经验,笔者认为高校声乐课三位一体声乐教学模式中的“讲”应该在沿袭传统“口传心授”授课模式的基础上,以“启迪”“示范”“讲解”作为主要内容,并辅以相关现代化手段,以此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讲”的效用。
第一,启迪。在三位一体高校声乐课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讲”一定要具有启迪和启发作用,要吸引学生不断地做出思考,并因此有收获,这样的“讲”才是真正具有效用的“讲”,可以真正地为学生的声乐学习发展提供保障。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课前任务来实现。如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科学的整理,然后细致分析教材,深入挖掘、提炼出适宜学生开展实践的内容,然后为学生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具体在设计实践问题时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是适宜原则。所谓适宜原则,就是教师设计的问题难度要适中,既要在学生的理解范围之内,也不应过于宽泛,是学生跳一跳可以够到的果实,这样才能给予学生启迪和启发,让学生的声乐素养在实践探究中产生实质性的进步。二是趣味原则。虽然高校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是对声乐课程的学习态度大多是兴趣使然的。因此教师在为学生设计启发问题时,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进而发挥“讲”的效用。三是及时原则。教师在课前就应该将预习方案发放给学生,尽量做到按时、及时,使学生能够拥有充足的时间了解任务内容,这样学生在吸纳新知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不会手忙脚乱,从而实现更好的启迪效果。[2]
第二,示范。声乐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单依靠教师言语上的讲解,有时学生往往无法理解,因此在三位一体高校声乐课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讲”不仅要有言传,还要有身教,教师要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更好地带领学生突破声乐学习难点,从而帮助学生对唱歌的要求形成更加直观准确的印象。例如,在“歌唱的发声原理”一课中,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咬字状态是本节课程知识学习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示范讲解的方式,带领学生了解歌唱的发声原理,并未学生掌握气息的运动轨迹、发声的咬字部位重心以及共鸣腔体的正确打开和运用方法。这样的“讲”具有更强的直观性,学生会在教师的示范引领下,快速地掌握声乐的发声原理,同时在教师良好的讲解示范下,学生还会教师产生钦佩心理,而这也是教师赢得信任的重要方法,可促使高校声乐教学效率得到更好地提升。
第三,讲解。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作品是由特定的情感和背景的,这也是学生理解声乐作品的重要凭证,因此教师在对这些声乐作品进行讲解时,除关注演唱的乐理知识,还要充分的向学生讲解介绍声乐作品中含有的历史和人文因素,这可以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体会作品的人文意境,在感同身受的过程中,对后续的演唱表演奠定基础。以学习《我亲爱的》这首意大利古典歌曲为例,教师在向学生讲解这首作品时,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设施工具,将与作品有关的人文背景资料展示给学生,如可以对此种歌曲的创作者G·乔尔达尼进行介绍,从其浪漫主义的创造背景出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此种歌曲对于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之情,这样的教学讲解声情并茂,学生会在对歌曲内涵的本质理解下,更好地演绎此首歌曲,是三位一体高校声乐课教学模式中“讲”的关键要点。
(二) “学” 的策略
声乐是一种高难度的演唱方式,涉及声韵学、表演学、语言学、心理学、发声学等多学科知识,因此在落实高校声乐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中“学”的板块时,教师不仅要调动学生情感的抒发,还要帮助弥补学生差异化学情。因此,教师应该拓展单一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设计更丰富的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发展学生声乐素养和个性品质的同时,也能充分体现“学”的价值,对此笔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学”要夯实基础。在高校声乐课教学中,每个学生的教育、成长背景都有所不同,所以学生的声乐基础和理解能力也具有差异性特征,因此若是想要更好的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在三位一体高校声乐课“学”教学板块中,教师能够不断地帮助学生夯实声乐基础是十分必要的,下面笔者列举这样的几个例子。例如,在“歌唱的呼吸训练”一课中,教师在新课导入环节应该先带领学生了解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即没有呼吸的支持就没有动力、就不能发声的辩证关系,先夯实学生的声乐理论基础,再指导学生学习在歌唱中吸气、呼气、巧用气。在深度学习阶段,教师以蒙族歌曲《嘎达梅林》为例,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胸腹联合式呼吸法的运用,帮助学生找到歌唱时呼吸的对抗力和内口咽喉状态的反向平衡关系,抓住歌曲的艺术形象、注意气息的支持力,促使学生声音位置高低统一、喉头气息平稳,进而寻找到最优美动听的头腔共鸣。学生通过训练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之后,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完整演唱作品,引导学生加强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既实现了学生对声乐知识的拓展应用,也提升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在本课中,教师将理论讲解、技能输出、歌曲表演有机整合,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不仅激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也深刻体现了“学”的价值,从而真正将“讲、学、演”三位一体教学模式践行于高校声乐课中。
第二,“学”要强化学生主体。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越发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体中心的教学思维,通过学生主体的强化,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知识构建,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的声乐学习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强化。因此在三位一体高校声乐课“学”教学板块中,强化学生主体的“学”是十分必要的。如在正式开课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发布预习任务,以此让学生了解课程梗概,这样才能在正式上课时透彻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在学习声乐理论知识之前,应该先对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预习,再利用信息资源搜集一些课外补充知识,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也能让教师的讲授更加高效、流畅。高校声乐教学不是某个学生的独唱活动,而是学生集体练习、集体提升的过程。为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将学生分为4-5 人为一单位的小组,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交流和探讨。此外,教师还应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表现空间,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和课堂讲授内容,进行课堂表演,既能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也能达成“讲”的目标,还能实现学生对声乐知识的拓展应用。
第三,“学”要不断创新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声乐教学也呈现出了现代化的特征,在三位一体高校声乐课“学”教学板块中,为更好的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教师应及时更新就教学手段,通过借助更为先进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变化感受。如在学习《我的祖国》这首歌曲时,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影像声乐结合的方式,通过让学生感受神州大地的浩瀚博大,促使学生产生激动澎湃的心绪,这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在或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尝试利用声谱波形图,从而建立听觉和感觉上的声乐可视化教学,帮助学生认识哪一种声音是好的声音、声音在哪个位置上更具有穿透力,从而使高校声乐课“学”变得更加生动立体。
(三) “演” 的策略
在以往的高校声乐课上,多数教师都认为,知识输出完毕就意味着教学活动的终止,鲜少开展扩展训练,也疏于为学生提供自主演唱的机会,这种教学理念是不科学的,不仅会让学生对声乐知识的理解流于表面,也会增加声乐教学的局限性,阻碍学生声乐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讲、学、演”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更注重教学规划的整体性,所谓三位一体,正是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教师还应该留出一部分课堂时间,鼓励学生运用学到的声乐知识和技能进行发声表演,深化学生对声乐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实现“讲、学、演”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课上的初步推行,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见。
图1 训练者和专业歌手声谱波形
第一,课后评价拓展,彰显“演”的优化。课后评价是高校声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达成学生对声乐知识拓展应用目标的有效措施。因此,在高校声乐课上,教师应该明确课后评价拓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表现,设计创新的拓展活动、积极对学生进行评价,彰显“演”的优化,真正将“讲、学、演”三位一体教学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也使教学计划有始有终,发挥其最大的教学能效。[3]例如,在“歌唱的共鸣训练”一课中,教师在新知输出阶段可以采用讲解法、对比法、示范法、引导法以及启发法,带领学生正确、自然地打开喉咙,开展放松下巴、稳定喉头的高位置声音共鸣训练。而在学生能够准确把控声音的统一位置和修饰音的准确性之后,教师可以利用歌曲《渔家姑娘在海边》对学生进行加强训练,锻炼学生对本课声乐技能的实践应用能力。接下来,教师可以把“舞台”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表演、展现自我。学生表演完毕后,教师可以从表演精神的饱满程度、声音的连贯程度、韵母转换声音位置的统一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确演唱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提升,也能显著增强学生的歌唱信心,培养学生积极歌唱、乐于表演的美好情态,既实现了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中“演”的优化,也让学生的声乐核心素养产生质的飞越。
第二,提供活动平台,彰显“演”的精彩。在三位一体高校声乐课“演”教学板块中,教师除为学生提供课上锻炼演唱机会,还应该充分开辟第二课堂,为学生开辟更多的校外演唱平台,这样的实践锻炼机会,可以更好地彰显出“演”的精彩,促使学生的声乐演唱能力能够得到不断地发展提升。如高校可以专门开设声乐教学实践办公室,每年专门为声乐系的师生安排表演音乐会,在音乐会中,学生可以各展所长,选择自己拿手或者感兴趣的演唱曲目进行表演,从而将高校声学系学生的风采展示出去。在或者,每年还可以在学校之中组织开展“校园十佳声乐高手”“校园声乐好声音”“校园声乐竞演大赛”等赛式比赛活动,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演的机会,并在比赛切磋的过程中,促使学生的声乐演唱能力得到更好的进步提升。此外,学校还可以强化与社会组织单位合作,开展一些地区性的声乐演唱活动或者鼓励学生参加一些社会性的声乐竞演活动,这可以进一步的拓宽学生的实践空间,让学生在社会大舞台之中,与更多的高手过招,并向国内乃至世界的一些大师看齐,相信在这样的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下,一定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声乐人才。
三、 总结
总而言之,“讲、学、演”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大幅度提升高校声乐课教学质量,普及该模式也是未来声乐教学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教师应该秉承开拓创新的精神,深入研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中的每一个板块,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多角度锻炼学生的歌唱能力,全方位完善学生的声乐素养,从而收获丰硕的教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