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稿约

2020-11-29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学报参考文献福建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是由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主办、福建省远程教育学会协办的学术理论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社会科学期刊精品库收录期刊,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本刊国内统一刊号 :CN35-1200/G4,国际标准刊号 :ISSN10087346。《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为双月刊,大16 开,96 码,双月25 日出版。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的主要栏目有开放教育、技术资源、社区教育、终身教育、区域文化、重点学科建设、教学探索、经济管理研究、政治法律研究、文学语言研究等。欢迎专家、学者及广大科研工作者踊跃供稿。《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汇集一批专家、学者、教授为本刊提供智慧支持,坚持“弘扬学术、传播文化、创新理论、服务社会”的办刊宗旨,紧随时代潮流,引领理论前沿,启迪学术新知,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

本刊投稿须知:

1.文稿:来稿应反映该领域的最新发展水平,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条理清晰、题文相符、文字简明,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可读性。本刊主要通过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编辑办公系统接收稿件,作者可在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官网科研处部门网站登录电大学报页面注册作者投稿系统投稿,来稿采用word 文档格式、宋体五号字,并遵守一般技术格式规范,包括中文题目,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参考文献,其中,正文要求5000 字以上,以6000-7000 字左右为宜。

2.题名:力求简明、醒目、反映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 个汉字。中文题目下注明“署名”,“署名”下注明作者单位,单位地址(具体到市或县)和邮编,例如,“(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建福州,350013)”,如有基金项目编号请注明。请作者在文末附题名的英文翻译。

3. 作者: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顺序排列; 作者单位及邮政编码脚注在同页左下方,并附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籍贯,工作单位,职务,职称,例如,“张三,男,福建三明人,XXXX 大学XXX 处副处长,副研究员。”同时附上作者毕业专业、所教专业课程和研究领域。

4.摘要:论著类文章应附200 字左右摘要。

5.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2-5 个,应该在摘要下标引,以便读者索引。

6.参考文献:将参考文献按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编号,并用方括号标注在正文引用处的右上角。参考文献应为正式出版物发表的作品,所引用文献务必与原文核实,内容、版本、卷期、页码、年份应准确无误。参考文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顺序编码制,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示例:

图书专著: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期刊:作者.篇名[J].期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报纸: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年-出版月-出版日(版次).

电子文献:作者.篇名[EB/OL].(发表年-月-日)[引用年-月-日].网址.

学位论文:作者.篇名[D].学校所在地:学校,出版年.

7.著作权相关事宜:请勿一稿多投,严禁抄袭、剽窃。来稿三个月未见采用,不予退稿。本刊可对来文作文字修改、删节,如有异议请联系编辑部。如发现抄袭、冒名等违反著作权法相关规定的,文责由作者自负,本刊保留以法律途径追究相关作者责任的权利。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此声明。

8.投稿时间限定:本刊为双月刊,每期稿件收稿截止日期为单月1 日,送审合格后,在同月20 日前定稿。

9.联系方式:请留下联系电话座机 / 手机、E-mail、邮寄地址,便于编辑与作者及时联系和邮寄刊物。

学报编辑部地址:邮编350013,福州市桂山路109 号《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编辑部

学报投稿系统:http://fjgb.cbpt.cnki.net/WKD/WebPublication/index.aspx?mid=fjgb

学报编辑部电话:0591-87841317

学报编辑部联系人:姚青群 林 菁

猜你喜欢

学报参考文献福建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十一月 福建党史上的今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那个梦
福建艺术战“疫”
The Muted Lover and the Singing Poet:Ekphrasis and Gender in the Canzoniere*
Study on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γ—aminobutyric acid and its recep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