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优质学习的三大育人主线的贯通

2020-12-17丁念金

关键词:发育教育

摘 要: 人时时处处都在学习,但更加重要的是要实现优质学习。优质学习是自觉地追求高质量的学习。要实现优质学习,一项重要的努力是实现发育、化育和教育这三大育人主线的贯通。贯通的前提是:人与世界是能够相贯通的;可以找到“学习”这个纽带来实现这种贯通。三大育人主线的贯通,具有多方面的意义。要实现三大育人主线的贯通,达到优质学习,关键策略有:抓住学习这个中心;以自主学习去统筹三大育人主线的学习;构建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多元化而且内涵丰富的通路;实现个人发展与世界变化的融通。

关键词: 优质学习;发育;化育;教育;贯通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634(2020)05-0070-(08)

DOI:10.13852/J.CNKI.JSHNU.2020.05.008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人来说,学习是无时不在、不处不有的。正是主要通过学习,人类从脆弱的个体成长成为强大的个体,充实着自己的人生。而且,各个强大个体的联合,在不断地创造着人类历史。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都有如此大的作用,起重大作用的,是无数学习中的优质学习。只有优质学习才是真正特别值得人们关注的学习。

1.什么是优质学习?

所谓优质学习,是指自觉地追求高质量的学习。它具有三重基本的含义:其一是有充分的意义,即学习本身具有充分的意义,而且被学习者感受到。优质学习的意义是多方面的,从其体现的层面来看,主要有:对学习者个人人生的意义;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对改善世界的意义,这个世界包括自然界和其他领域。其二是高度地符合各个维度的学习规律。学习应该符合多个维度的规律,包括心理学规律、生理学规律、社会学规律、文化学规律、人性规律等。例如,在人性方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参与创造世界,并在此过程中学习和发展,不宜将人完全置于世界之外、规律之外。其三是具有充分的多维度的效果。具有充分的效果,特别要注重:既充分实现预期目标范围之内的效果,也产生预期目标范围之外的充分效果,而且还相对地节约学习资源。(丁念金:《优质学习:意义、原则及达成路径》,《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年第4期,第97页。)

古今中外,人们虽然很少明确地提“优质学习”,但总在追求学习的高质量。不过,到目前为止,人们在提高学习质量方面的努力,主要集中于教育,是发展教育事业,通过教育来引起、激励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教育”有多种用法,但可以说,其所有用法都以某种说法暗指有价值的学习,尤其指确实具有持久的而不是短暂的价值的學习。(沃尔什撰、李六珍译:《教育:一个概念,多种用法》,载瞿葆奎、沈剑平选编:《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47页。)人们一直在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教育质量,而在教育质量中,核心的就是学习质量。

2.实现优质学习的多种场所

然而,学习并不只是在教育场所中发生,孤立地注重教育场所中的学习,并不能够真正实现充足的、优质的学习。在古希腊,许多人接受的教育较少,尤其是接受的学校教育很少,却实现了全面而充分的发展。例如,悲剧大师埃斯库罗斯(Aischulos)不仅是一个剧作家,而且是一个全能的剧院职员——不仅是演员,而且是舞台美术师、化妆师、设计师、技师、出品人。他还曾当过兵、打过仗,担任过公职。(丁念金:《人性的力量——中西教育文化变迁》,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166页。)后来,到了中世纪,那时教育并不是很发达,却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例如,达·芬奇(Da Finch)就不仅是大画家、大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同时在物理学、生理学、植物学、动物学等领域也都有重要的发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1—262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在教育场所之外,人们也可以进行大量的学习,而且可以进行优质学习,实现充分发展。

相反,如果孤立地只重视教育场所的学习,那么,许多人难以真正发生学习,更难以进行优质学习,实现高度的发展。对此,人们已经有较多的分析。例如,美国学者丹尼尔·科顿姆(Daniel Cottom)在《教育为何是无用的》一书中分析了“教育无用”的21个原因。(丹尼尔·科顿姆:《教育为何是无用的》, 仇蓓玲、卫鑫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序言,第2—15页。)其实,他所分析的许多是教育的危害。当今,教育已经很发达,学习却存在危机。例如,世界银行2018年的世界发展报告《学习  实现教育的愿景》,阐述和分析了当今发达教育体系下的学习危机,揭示了“惨不忍睹的学习成果”,并指出:“上学与学习是两回事。在全球范围内,许多教育体系下的学习成果微乎其微。”(世界银行:《学习:实现教育的愿景》,胡光宇、赵冰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5—6、104页。)

因此,从广阔的空间来看,要真正实现人的优质学习,就不能局限于教育场所。那么,要将学习扩展到哪些场所呢?从人的学习与发展的立场来看,主要是扩展到三个场所:发育、化育和教育。不过,仅仅扩展到这三个场所,还不一定能够实现优质学习,人要真正实现优质学习,还需要进一步做多方面的努力,其中一个重要努力是实现发育、化育和教育这三大育人主线的贯通,这就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二、三大育人主线及其中的学习

我们经常说“育人”。完整地说,育人,远不只是教育的事情,而是世界多个领域共同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发育、化育和教育三大主线,每条主线都有学习。

1.发育

人是一种有生命的存在,而这种有生命的存在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发展的?这首先有一个发育的过程。发育是指:“生物体在生命周期中,结构和功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其间产生了细胞的多样性以及代次间的秩序,同时保障了生命形式代代相传。也是生物体基因按一定的时空程序表达的过程。”(杨雄里主编:《大辞海·生命科学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版,第2页。)人是一种生物体,因此与其他生物体一样,人也有一个发育的过程。

三、三大育人主线贯通的前提和意义

如上所述,实现优质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实现发育、化育和教育这三大育人主线的贯通。

1.贯通的前提

为什么能够实现这三大育人主线的贯通呢?其前提如下:

第一,人与世界是能够贯通的。三大育人主线相贯通,从大的视野来讲,涉及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而人与世界是相通的,在这一点上,中国古代哲学家就认识到并且较普遍地强调“天人合一”。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能够认识到人与世界相通的道理,而且自觉地实现人与世界的相通。人与世界相通和互动的过程,既是人的发展得以实现的过程,也是人改变世界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Urie Bronfenbrenner)提出的关于人的发展的生态系统理论,强调发展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个体发展。(David R. Shaffer:《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邹泓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61页。)这比较深入地说明了人与世界相贯通的道理。在实现人与世界相通的过程中,也能够实现发育、化育和教育这三大育人主线的贯通。虽然人们在三大育人主线贯通方面还做得不够好,但是,人们能够认识到问题及其原因何在,找到更好地实现三大育人主线贯通的策略。

第二,可以找到“學习”这个纽带来实现三大育人主线的贯通。三大育人主线中都包含人的学习,而学习的基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发展。这三大育人主线是从实现人的发展的角度来说的。全面地说,这三大育人主线实现人的发展的机制很复杂,这里主要从通过学习这一基本途径来探讨。学习有多重目的,其中基本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发展。所谓人的发展,广义上是指在从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个体生理与心理随年龄增加而变化的过程。(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主编:《心理学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80页。)人为了实现人的潜能,增强和完善人的能力,实现自我,适应世界,成功地应对来自世界的挑战和获取生存资料,就必须不断地实现自身的发展。人为了实现发展,就必须学习,这不仅包括教育中的学习,“而且包括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偶然学习、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交往、对他人的观察和模仿,以及来自成人或同伴的无以计数的指导、建议、支持、纠正。在发展历程中,有许多东西是个人必须学习但却不可教的”。(F. E. 韦纳特主编:《教育大百科全书·人的发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84页。)发育、化育和教育这三大育人主线都能够通过学习而促进人的发展。也正是在通过学习而实现人的发展的过程中,人与世界发生着持续的互动。

2.贯通的意义

所谓三大育人主线的贯通,主要是指:为了促进人的发展,要使每个人都达到发育、化育、教育三大育人主线兼备,达到完整;要使这三大育人主线能达到相互结合、相互协同地发挥促进人的发展的作用;要使这三大育人主线能够适合于所有的人类个体,既达到普遍性、均衡性,又在实际作用上达到个性化,从而在个体身上真正得以落实。实现三大育人主线的贯通,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其中特别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其一,能够充分发挥每一育人主线促进人的发展的功能。从根本上讲,发育、化育、教育是相互联系而非彼此孤立的,一条主线的作用的充分发挥,离不开另外两条主线。因为,此三者通过学习这个纽带,形成了个体与外部世界互动的完整机制的连续梯级。

其二,能够实现三大育人主线之间的协同作用、相互促进。因为人的发展应该是完整的,而且是具有足够的高度的,做到这三大育人主线之间协同作用、相互促进,能够相互促进彼此的作用的充分发挥,有力地促进彼此的作用强度的加大。例如,如果在发育过程中同时注重相应的化育和教育,可以使个体具备或利用发育的知识(例如教以营养学的知识)等条件,自觉地实现发育良好,且以学习来提高发育的高度、力度。再如,通过教育,可以使个体获得启示,从而充分利用化育的各种条件,将所受教育迁移到没有教育的情况下也能有效地学习,更好地实现化育的作用。又如,通过大团体的化育,可以促进团体中个体的学习,而个体在此场所中的学习,又能够激发和促进个体在教育场所中的学习,对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罗杰斯:《论人的成长》,石孟磊等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5年版,第242—259页。)

其三,不仅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而充分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大力地促进人的健康长寿。因为,通过实现三大育人主线的贯通,能够促进人体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人体与外部世界之间的通畅交流,促进相互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等各种交流,促进人体机能的不断更新,从而促进健康长寿。例如,著名的医学、养生学经典《黄帝内经》就说:“……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始终。”(《黄帝内经》,上册,姚春鹏译注,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23页。)其意思就是说,人既形成独立而完整的个性、精神,又做到“通天地”,就能够非常长寿,而这样的人就是真人,真人的一个方面是真正做到天人合一。

四、实现三大育人主线贯通的关键策略

实现三大育人主线贯通,是一项高度复杂的工程,需要从许多方面持续地努力。从指向优质学习这个宗旨来看,也需要采取多方面的策略。其中关键的策略有以下几点:

1.抓住学习这个中心

三大育人主线对个体发展发生作用的纽带是学习,因此在实现三大育人主线贯通这个问题上,要抓住学习这个中心。

其一,在发育这条主线上,要在重视个体营养和优化作息习惯的同时,重视激发个体的学习天赋和机能并加以充分利用,以便能够在发育的过程中实现更大的发展效果。

其二,在化育这条主线上,不仅要注重构建起化育作用的环境、生活条件和优质的文化等,还要注重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激发个体在环境、生活条件和文化中的学习意识,以便个体能够通过学习,有效地吸收环境、生活条件和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实现个体的发展。

其三,在教育这条主线中,则应该充分认识到在教育的教与学这两种基本活动中,学是内在的、中心的,教是外在的条件;教要通过学才能起作用,并且在实践中体现这一点。事实上,在古代,总的来说,人们是将学作为教育的中心的;只是到了近现代,在主流的教学活动中,才较广泛地走向基本上以教为中心;当前,人们又在新的条件下重新转向以学为教育的中心,这类转变尤其体现在教学领域。

通过这三点,学习就能够将发育、化育和教育三者贯通起来,充分发挥三大育人主线的作用。

2.以自主学习去统筹三大育人主线中的学习

学习是三大育人主线的纽带,要实现三大育人主线的贯通,一个基本的层面是实现三大主线中学习的贯通。那么,如何实现呢?特别重要的一点是以自主学习去统筹三大主线中的学习。自主学习有两个基本含义:学习者对学习进行自主管理;以自学为主要的学习形式。为什么要以自主学习去统筹三大主线中的学习呢?这是因为:第一,自主是人的一种基本的需要,(莱恩·多亚尔、伊恩·高夫:《人的需要理论》,汪淳波、张莹莹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78页。)学习上的自主也是如此;第二,只有学习者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虽然教育者是教的主体,但是教的主体不能代替学的主体的作用),只有学习的主体才能有效地统筹自己的学习,而充分体现学习主体的作用的学习乃是自主学习;第三,个体的自主很早就开始得到发展,研究和事实表明,从个体早期开始,只要设计合理,自主学习是行得通的,每个人都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今井睦美:《深度学习——彻底解决你的知识焦慮》,罗梦迪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年版,前言,第2页。)第四,通过自主学习,能够做到个体与世界的能动的、积极的互动,实现个体发展与世界发展之间的融通,而这种融通,正是实现三大育人主线持续贯通的一个重要的条件。

在以自主学习统筹三大主线中的学习方面,具体地说,特别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要充分激发个体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激发个体成长的内在驱力、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充分认识到学习对实现人生意义的作用;第二,要通过增强个体关于学习潜能(包括自学机能)等的认识,增强个体对自主学习的自信;第三,要激励和指导个体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主管理,包括自己做计划、自己激励自己学习、自我监控等;第四,要激励和指导个体尽可能多地进行自学,即以自学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在现实中踏实地开展自学实践;第五,指导个体对自己的自主学习进行合理而有效的自我评价,既充分认可自己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效果(包括潜伏学习的效果),也看到学习上的不足,以便以后不断地改进学习,这样,既可以改进学习本身,又可以增强个体的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研究表明,持续的自我评价是可行的,(Grant Wiggiins:《教育性评价》,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而且自我评价也能够实现普遍性和非私人性(陈新汉:《自我评价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31页。)。这些具体措施,可以适用于学习指导者对其他个体的指导,也适合于某个体对自己的指导。为有序且有效地执行这样的工作,社会需要为个体配备指导员。

3.构建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多元化而且内涵丰富的通路

从三大育人主线贯通的视野来看,个体的学习应该是终身学习,人的发展应该是终身发展,各个阶段的学习之间、发展之间应该是相贯通的,而且,不同个体的发展应该是高度多元化的。第一,人的学习与发展应该而且可以做到终身化。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一个被普遍接受的观念,毕生发展也得到日益广泛的接受,如果注重发育、化育、教育之间的完整而灵动的构建、相互协同、相互促进,那么,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将变得更加可行和有效。第二,学习与发展应该是多元化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习与发展实现个性化和较高程度的自由;而个性化有助于个体养成能动性的人格,增强个体的能量,从而增强个体与世界互通和互动的效应。而自由发展,也是人们长期以来的一个重要理想,例如,马克思曾强调,未来社会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49页。)

要构建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多元化而且内涵丰富的通路,具体地说,特别需要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全面而深入地探究发育、化育和教育协同作用的机制和多种可能性空间,从而为通过三大育人主线贯通来实现个体可持续发展、超级健康长寿提供坚实的基础;第二,探索个体成长的高度多样化的模式或道路,为各个个体终身学习与发展提供有效的、持续的指导,从而有力地促进各个个体多元化、个性化、充分化、持续化的发展;第三,有力地促进学习评价的多元化、个性化和丰富化,学习评价的丰富化是推动学习与发展的丰富化的重要条件,而学习评价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能够为个体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更加广阔且相对自由的空间,有利于保障个体的自由个性的发展。

4.实现个人发展与世界变化的融通

宏观地看,三大育人主线相贯通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个人发展与世界变化的融通,即个人发展与世界变化之间相互联系、交互作用、相互融会贯通。关于个人发展与世界变化的融通,已经有多个角度的探讨。例如,中国历史上特别强调的“天人合一”,就是强调个人发展与世界变化的融通。在我国春秋时期,已经开始了“天人”之辨。(冯契:《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76页。)后来,孟子和老庄等明确主张“天人合一”。(张世英:《天人之际——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页。)此后,“天人合一”观念成为中国哲学史上的主流观念之一。在西方国家,也有一些思想家有类似的观点,例如,恩格斯认为:我们统治自然界,绝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绝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58—159页。)当前,人类正在构建新的文明格局,即走向以生态文明为主导文明的新时代。生态文明,简单地说,是围绕生态系统的构建和优化而发展起来的文明,具有很丰富的内容。(杨雄里主编:《大辞海·生命科学卷》,第378页。)有人认为,“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杜祥琬、谢和平、刘世锦主编:《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与能源变革研究》,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43页。)显然,人是一种生物体,有理由把人(尤其是人的发展和人的生活、人的健康长寿等)纳入生态范围之内。依此,人类将比以前更加注重人的发展、人的生活质量、人的健康长寿以及整个大的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优化。在新时代,仍然会有多种文明,但占主导地位的将是生态文明。在以生态文明为主导文明的新时代,更加需要而且能够实现个人发展与世界变化之间的融通,对于优质学习来说尤其如此。

我们强调的个人发展与世界变化的融通,其重要内涵有:个人发展与世界变化形成多维的、多层的、持续的互动;个人不断地改变自己,也不断地改变世界,个人的改变与世界的改变之间互相促进;个人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构成成分,同时,个人也参与创造世界。

要实现个人发展与世界变化的融通,具体地讲,特别要做到如下几点:第一,个人学习与发展的内容要体现世界的历史进程,包括体现人类历史的进程和自然史的进程。第二,不仅要重视个人对世界的理性认识,而且要重视个人对世界的非理性体验,包括对世界变化的体验、对人与世界互动过程的体验。就学习来讲,要注重体验式学习,并将这种体验式学习带到书本学习中,多维地做到“切己体察”。(陈国代、姚进生、张品端:《大教育家朱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98页。)第三,要打破社会阶层之间、群体之间的隔阂,提倡个体经历和体验各种不同的社会生活,只有这样,个体才能真正进入、认识和体验完整的世界,与完整的世界相融通。基于约翰·杜威的分析,这也可以被视为民主的一个重要含义。(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92—93页。)第四,要扩大和深化政治民主,让个人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广的空间参与世界的建设和革新,在此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改变个人自身,实现个人发展与世界发展之间广阔而深刻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印证。

Link among Three Main Lines of Fostering Persons for High-Quality Learning

DING Nianjin

Abstract: A person is learning all the time and everywhere. However, it is more important to realize high-quality learning, which is consciously to seek high quality. In order to realize high-quality learning, an important effort is to link the three main lines of fostering persons: auxesis, nurture and education. The premises of the link are: the person and the world can be linked; we can find “learning” as the bond to realize this link. It has many significances to link the three main lines of fostering persons. In order to link the three main lines of fostering persons for high-quality learning, we can take the following key strategies: to grasp learning as the center; to plan all learning in the three main lines of fostering persons as a whole through autonomous learning; to construe pluralistic and intensively-rich thoroughfare about lifelong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and to realize circulation between person development and world change.

Key words: high-quality learning, auxesis, nurture, education, link

(責任编辑:申 浩)

作者简介:丁念金,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所长(上海200234)。

猜你喜欢

发育教育
早期康复护理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发育的影响评价
别忽视了小儿发育迟缓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冰川是发育而来的
教育漫画
动物变态发育知多少
正常儿童体格发育的衡量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