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陕西省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
2020-12-17袁静文崔颜丽程熙
袁静文 崔颜丽 程熙
摘 要:陕西省要实现从“文化资源大省”成为“文化产业大省”的转变,离不开金融体系的高效支撑。本文对陕西省文化产业金融支持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剖析,并从政府、文化企业、金融机构三方面提出了推动陕西省文化产业获得高效金融支持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文化产业;金融支持;陕西省
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20(8)-0072-05
一、引言
陕西省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着其他省市不可比拟的丰厚文化资源,包括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大唐芙蓉园、钟楼、城墙等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延安革命遗址、西安事变旧址等优秀的革命文化资源;秦腔、陕北民歌、皮影等优秀的民俗文化资源;以法门寺、白云观、楼观台等为代表的宗教文化资源以及以华山、骊山、壶口瀑布等为代表的自然文化资源。陕北地区以革命文化为特点,关中地区以历史文化和自然文化为重点,陕南地区以汉中市文化发展为带动点,这些独有的丰富文化资源成为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与基础。
文化产业既带有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性质,也具有资本密集型产业的特点,要想实现经济效益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离不开大型产业集团的规模经济效应,更需要发达的金融市场作为支持。如图1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产业链所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就是为文化产业提供资金支持,是保证文化企业运营各环节资金供求平衡的有效手段之一。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文化企业自身的造血能力不足以支撑其快速发展,因此推动金融高效持续支持陕西省文化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二、陕西省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现状
陕西省发展文化产业优势明显,文化产业一直是推动其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自2012年起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2.5%,其中2017年为911.1亿元,增速13.5%,GDP占比为4.16%,位居全国第6位,2019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速跃居全国首位。拥有连续8年位列“全国文化企业30强”的曲江文化投资集团以及一批相继涌现的民营文化企业,如易点天下网络科技、大唐西市文投集团等,除此之外还有西安曲江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西安高新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等16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8家国家认定动漫企业和182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
文化产业发展对资本支持的需求很大,陕西省文化产业得以蓬勃发展,金融支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陕西省内各金融机构针对文化产业不断创新产品与服务模式,优化服务进程,提高服务效率,对陕西省内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成果显著。从图3中可以看出,2009 年以来陕西省全社会对文化、体育与娱乐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占比逐年增加,陕西省文化产业获得的金融支持稳步上升。截至2019年上半年末,陕西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在全国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减少背景下总数达1447个,同比增长18.5%,实现了逆势增长,金融的有力支持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陕西省文化产业融资规模存量为605.48亿元,同比增长4.9%,表外融资规模存量26.53亿元,同比增长23.0%,直接融资存量为169.47亿元。陕西省的文化产业本外币贷款余额自2009年起年均增长达到29.27%,占文化产业融资存量的比重为67.6%,同比增长约7.4%,达到409.47亿元。
据新元文智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文化产业所融资金主要流向广东、北京、上海、江苏等10个省份,其中陕西省全省文化产业融资额为129.96亿元,位居全国所有省份中第七。股權类融资方面,截至2019年末,全省共有2家上市文化企业、13家文化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其中2018年陕西省上市文化企业再融资规模居全国第8位。债权类融资方面,陕西省不断创新发行文化产业专属债券,2017年10月18日,陕西旅游集团延安文化旅游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发行项目收益专项公司债券,为全国首单项目收益专项公司债券,2019年10月31日,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在全国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2019年度第一期红色文旅中期票据”,这是全国首只红色文旅债券,陕西省也成为了全国范围内第一个通过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支持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的省份。根据文化产业投融资大数据系统统计,2018年全国文化产业信托整体融资规模达到近10年以来的最高值,全年信托资金流入文化产业的规模达160.63亿元,其中大比例流入了经济发达、文化产业总体营收较高的东部地区,或是文化旅游业发达、产业政策支持力度较大的西部地区,陕西省以8期共24.36亿元的规模位列全国第三。
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文化企业三方合力,在探索多元化多层次路径支持文化产业的道路上不断努力,汇聚各方力量助力陕西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目前陕西省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表现为“资金来源集中且投向明确、金融服务多样且范围广阔、金融产品丰富且创新性强、地区差异明显且北高南低”。从资金来源来看,当前陕西省文化产业获得的金融支持渠道单一,资金以大型政策性银行为主,占全省文化产业贷款余额的四成左右;从资金投向来看,陕西省文化产业总贷款中文娱业和广播影视业占比较大,企业层面则偏向投资于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大型企业集团,投向集中;从支持方式来看,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的服务范围由原先的办理一般结算业务、信贷业务等传统业务,逐步扩展到与文化产业发展需求相符合的针对性综合金融服务。2018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与陕西省委宣传部出台的《关于金融支持陕西文化产业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构建“大、新、优、强”的文化金融支撑体系,助推陕西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大发展,陕西省内各金融机构对此积极响应,纷纷针对文化产业推出了创新型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从地区分布来看,由于文化资源自身的特殊性及产业政策,陕西省文化产业在跨部门、跨地区的发展上受到明显制约,不同地区的文化资源难以有效整合和共享,造成市场上同质化与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陕北地区、关中地区、陕南地区的文化资源优势不同,区域差异明显,陕北地区发展迅速,关中地区以西安、咸阳为先行部队,其余市区较为缓慢,陕南地区则明显落后,且最终呈现出“北高南低”地区发展明显不均衡的态势。
三、陕西省金融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面临的问题
(一)文化企业自身能力不足
一方面,陕西省文化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虽然陕西省文化产业近年来取得显著发展成效,但与发达省份相比,数量和质量上的差距都仍十分明显。2018年,四川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超过3500亿元,是陕西省的3.6倍,产生差距的主要原因是陕西省大企业的支持引领作用不强。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四川省有27家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超10亿,近乎等于陕西省数量的两倍,而该批企业2018年为四川省创收1877.5亿元,高达陕西省该批企业的6倍。仅四川长虹股份有限公司一家企业2018年一年的营业收入就等同于陕西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该年全部营业收入。由此可见,大型文化企业不足,支撑引领作用不强,是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短板。陕西省文化企业发展规模小且分散,缺乏龙头企业的支撑,市场把控、风险规避能力不足,偿债能力、经济实力未得到市场认可,投资风险大而回报期不明晰,资本的逐利性使金融机构对于文化产业的支持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对金融支持效率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文化企业的资金运用能力,即将获得的资金转化为企业生产力的效率。陕南地区文化企业缺乏专业人才,经营管理能力不足,对于已获得的金融支持,缺乏将其充分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造成获得的金融资源浪费。
(二)配套支持体系不健全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最本质的内涵就是金融机构通过多样化的渠道以及创新型的金融工具为文化产业提供资金,从对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产业链分析中可以看出,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体系建设包括资金方和中介方两个方面。
就资金方而言,一方面,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发育还不成熟,民间资本不活跃,陕西省文化企业又以中小企业为主,造成陕西省文化企业直接融资不活跃,仅占全部融资额的3成左右,全省获得的金融支持以银行贷款为主,融资渠道单一。再加之文化企业资产以无形资产为主,核心资产规模价值难以评估,借贷时难以为银行提供有形资产抵押,又缺乏稳定的现金流,资金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弱,投资回报期不够明朗,业务专业性强,以银行为首的金融机构面临较高不确定性风险,提供资金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创新能力较弱,针对文化企业“轻资产”属性的金融产品虽有,但开发速度慢,推出数量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陕西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就中介方而言,文化产业拥有高风险、高收益、轻资产的内在属性,运营的专业性又比较强,银行等金融机构难以在没有专业中介机构的介入下评估风险,缺乏配套的提供资产评估、法律支持、信用担保、风险管理控制等服务的中介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资金方支持文化企业的积极性。
四、推动陕西省文化产业获得高效金融支持的建议
(一)政府层面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出台
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需要建立在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上,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金融支持的效率,更能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其中文化产业信用体系和无形资产评估保护体系是重中之重。无形资产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无形资产的保护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及法律环境提出了高要求,但由于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当前正处于成长期,信用体系及无形资产评估保护体系建设不足。陕西省应尽快将文化产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地区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出台相关政策,完善针对性相关法律法规,降低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风险预期,提高金融支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执行层面制定细则,鼓励社会力量的创新性介入,以政府信用撬动信贷。
2.建立文化产业“孵化器”,提供金融支持“服务链”
“挖掘”陕西传承上千年的“文化宝藏”,向南京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学习,选择有显著优势的地区来建立文化金融合作示范园区,为文化产业的创新创业企业提供一站式融资融智服务。通过有针对性的扶持文化企业,打通线上、线下双向服务空间,开展主题活动为入孵企业提供创业指导、政策解读以及投融资支持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提供专业化的文化金融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贷款信息、投贷联动、担保增信、业务撮合等全链条金融创新服务,同时通过诸如融资担保、利息补贴等政策叠加赋能,全面缓解文化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难题,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金融服务链。
(二)文化企业层面
首先,文化企业应紧紧把握企业的立身之本,注重深挖文化资源,把握市场需求,不断研发创新产品模式,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之下,文化产业普遍受到较大冲击,全国范围内所有大型演出場所被迫关闭,难以维持生计,多个表演剧院为弥补线下的亏损纷纷创新在网上发布表演视频或开通线上培训课程。文化企业只有不断进行业态创新,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只有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才会吸引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实现文化产业和金融产业的双赢。
其次,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有力保障,文化企业要培养专业的管理型及技术型人才,在盘活现有人才的同时不断引进外部成熟人才。陕西省作为教育大省,拥有100余所高校,其中8所进入国家“211工程”,3所进入国家“985工程”,拥有9个国家级科研基地,可以为文化产业发展输送各个专业的优秀人才,文化企业应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的的联合培养。
最后,文化企业应当持续完善自身的经营管理机制,注重基本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管理、财务等制度以满足国家法律法规和银行信贷要求,规范内部行为制度,在专业人才的帮助下,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规划资金使用途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企业必须加强信用相关行为规范,树立高信用的良好企业形象,提高金融机构认可度,为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支持创造有利因素。
(三)金融层面
1.探索新型资产抵押模式
无形资产作为文化企业资产的主要形式,具有较大的价值增长空间,但同时又面临着价值难评估、期限难确定、现金流不稳定等风险,以银行为首的金融机构基于风险考虑要求提供固定资产抵押,造成省内文化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的困境。虽然近年来省内多家金融机构推出了无形资产质押类型的产品,但总量较少。针对文化企业的“轻资产”属性,金融机构应在确保风险合理管控的前提下,探索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租赁、收益权质押等新型资产抵押模式,扩大抵押授信范围,同时充分考虑文化企业实际运作特点,确定合理的贷款回收期限,推出以无形资产为标的物的融资服务。
2.建立专业的金融服务机构
建立专业的文化金融服务机构,设置文化金融事业部,使陕西省的文化产业发展得到更大力度的金融支持。注重文化金融市场风险控制机制的完善,扩大文化金融中介服务主体,注重资产评估、文化担保等专门针对文化产业的机构建设,形成无形资产评估的体系化、标准化和专业化。同时建设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尝试省、市、县三级担保联动,必要时需设立再担保机构,为有需要的文化企业提供完善的担保机制,探索建立专门服务于中小文化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
3.创新文化金融产品
我国部分地区及金融机构已经研发出一部分针对文化产业的特色创新信贷产品,对文化产业获得金融支持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陕西省金融机构经过近些年来的探索,也初步形成了文化金融产品体系,但还存在类型不平衡、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在保险等方面产品仍十分匮乏。陕西省金融机构应丰富现有的文化专属金融产品体系,结合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针对文化产业的特点,研发适合当地文化产业的专属化信贷产品,提高专属产品的比重,提高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效率。
4.拓宽融资渠道
当前陕西省文化产业所获得的金融支持渠道较为单一,除了财政资金的直接注入,大多依赖银行渠道,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新证券法2020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公司债率先实施注册制,审核发行流程获得简化,公司债券发行条件得到优化,公司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有利于文化产业尽快登陆资本市场。金融机构要鼓励扶持文化企业通过证券市场及债券市场获取资金,提升文化企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重,扶持文化企业上市,进行多渠道融资,同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尝试互联网融资模式,鼓励民间资本与国际资本的注入,形成多元化的金融支持渠道。
参考文献
[1]陈涛.金融支持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西部金融,2010,(07):80-81.
[2]贾瑛瑛.银行创新破解文化产业融资难题[J].中国金融,2011,(22):22-24.
[3]蒋萌.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综合评价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8.
[4]刘曦.杨航.黄丽鲱.谈笑.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中美比较研究[J].金融发展评论,2016,(03):35-45.
[5]蒲晓晔,赵守国.文化市场发展的金融支撑体系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求索,2013,(05):1-4.
[6]齐骥.我国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和治理——以国际经验为视角[J].发展研究,2013,(08):73-78.
[7]孙斌.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中面临问题及建议[J].金融经济,2008,(3):134-135.
[8]魏鹏举.新常态下中国文化产业金融支持体系的学理探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6,30(04):20-25.
[9]王宪明.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机制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6):68-70.
[10]晓琳.文化产业融资现状、问题与建议[J].经济导刊,2010,(09):78-79.
[11]西沐.文化金融:文化产业新的发展架构与视野[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2(1):50-57.
[12]杨尚勤,谢正骞,薛峰.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1,34(01):98-102.
[13]杨媛玫.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略选择[J],西部金融,2013,(08):62-64.
The Analysis of the Financial Support to the Culture Industry of Shaanxi Province
YUAN Jingwen1, CUI Yanli 2, CHENG Xi3
(1,2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49;
3Construction Bank Shaanxi Branch, Xi'an Shaanxi 710049 )
Abstract: For the Shaanxi province to attain the transition from having the culture resources to having the culture industry, efficient support from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s inseparable. This article does analysis based on the status quo of the financial support to the culture industry and current issues. And provides remedies on the current issues from three different aspects: government, culture enterprises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order to achieve to a more effective financial support system to the culture industry.
Keywords: cultural industry; financial support; Shaanxi province
責任编辑、校对:谢红苗
收稿日期:2020-06
作者简介:袁静文(1963.07-),女,副教授,现供职于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崔颜丽(1996.11-),女,硕士研究生,现就读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程 熙(1992.02-),女,现供职于中国建设银行陕西省分行。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8D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