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欣赏细节及描写能力的培养
2020-12-17晏琴
摘 要: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农村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应从教材入手,指导学生关注细节描写,带领学生通过赏读、评价、练习细节描写,使学生逐步摸索到细节描写技巧,掌握把重点句段写具体、写生动的方法,并模仿课内文章进行训练;同时,通过大量课外阅读收集、仿写细节描写段落,从而巩固提升学生细节描写能力。
关键词:小学教育;作文教学;细节描写
一、 引言
王崧舟在他的《诗意语文课谱》一书中曾说道:“我们现在突破性地提出‘阅读,指向言语表现,指向写作。‘写作是阅读的目的。‘写作是语文能力的最高呈现。”学语文教师普遍会有“中年级特别是三年级作文真难教”的感受,而农村小学中年级尤其是三年级学生初学写作更是语文教学难啃的“硬骨头”,究其原因,一方面学生缺乏良好语言环境,另一方面,学生的阅读活动仅局限在课堂上和语文课本上。农村小学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 崇尚空谈,内容空洞,形式单调。2. 缺乏生活气息,缺乏真情实感。3. 语言干瘪,写人叙事缺乏具体形象的描述,只有骨架,没有血肉,读来呆板无趣。“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作为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两个重要目标,如何具体落实到农村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呢?笔者想到:课文及课外经典读本是优秀的写作范例,是否可以充分利用好此范例来培养学生欣赏细节及描写能力呢?基于以上问题,笔者进行了实践研究,并整理成此文。
二、 学习理论,夯实基础
在确定要啃下农村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写作教学这块“硬骨头”以后,笔者先后认真拜读了王崧舟的《诗意语文课谱》、梅子涵的《摆渡船金奖教案》、夏丏尊和叶圣陶的《七十二堂写作课》,从书中了解到,阅读与写作两者是互补的,它们之间的作用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互动的。同时,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初步明确了小学中年级学生应着力培养的语文素养,以及应达到的描写水平及要求。
三、 重视积累,归纳练点
三年级课文处于由低年级向中年级过渡阶段,因此文中突出和典型的细节描写并不多,平时教学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背诵、积累优美精彩的描写性语句。进入四年级,细节描写典型范例增多后,老师再整理归纳出读写结合训练点。
四、 赏析细节,指导仿写
课前预习活动中,要求学生将文中细节描写的句子勾画出来,并从阅读感受、写作目的、写作方法等方面进行批注。
课文教学,引导学生重点体会描写方法及表情达意效果。一方面交流对细节描写个人感受体验,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研究细节描写以达到对文章主旨理解。例如课文《梅花魂》中有这样一句:“外祖父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文中的“轻轻刮去”和“慢慢抹净”两个词语便表现出了外祖父对墨梅图的无比珍爱。此外还关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如通过“眼观”“耳听”“鼻闻”“手触”“心思”等途径感知细节,表达时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将描写对象写生动、具体、形象。描写人物,可从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落笔。语言描写,在“说”前加上动作、神态、语气等词语,例如“我叉着腰,生气地说‘你为什么把我地作业本摔到了地上?”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多积累表示动作的词汇,如表现失落、精神萎靡的词语就有“愁眉苦脸”“垂头丧气”“怅然若失”等;表现害怕担忧的词语就有“大惊失色”“面如土色”“坐卧不安”等。在生活中多留心观察,并使动作与人物语言、性格、品质、心情等相匹配;还可在语言前加上神态描写,可以更好地表现出人物在说话时的心境和神态表情,突出人物的特点,例如“那位出名的小霸王把眼睛瞪得像铜铃那么大,恶狠狠地说:‘我再给你一次求饶的机会!”还可教给学生在语言描写时,不必每句话都用“说”字引出对话内容,可结合人物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直接表述对话内容,如“妈把我挡在了门口,一把拉住要出门的我,把帽子塞到我手里,皱了皱眉,‘天冷了,你戴上帽子,不然会感冒的”。
课后,又布置学生进行小练笔,每次小练笔主题明确、重点突出,如“描写三兄弟——叙述、描写、比喻”练习(学习比喻),“难忘小伙伴那张脸”(外貌描写)、“游戏:石头剪刀布”(动作描写)、“他(她)发怒了”(神态描写)、“冬日的树和草”(景物描写)、“阴天”(静态描写)、“校园里的动态景”(动态描写)、“感冒来了”(感受描写)、“经典诵读大赛”(心理描写)。在小练笔中,学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巧妙运用成語,将细节描写得生动有趣,使读者感同身受。
五、 课外阅读,落实指导
“阅读经典,就是披沙拣金”。为学生推荐的课外读物中既有中国儿童文学作品,也有外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在小说《船长》的阅读指导中,我带领学生体会不同神态描写的词语不同的表达效果。例如“虽然浪潮即将袭来,但船长还是镇定自若,自信地笑着说:‘让巨浪在我们面前求饶吧!”句中的“镇定自若”和“自信地笑”就表现出了船长的勇敢和镇定;而“浪潮即将袭来,船长脸色苍白,急切地说:‘赶紧掉头,赶紧撤退!”句中的“脸色苍白”和“急切地说”则表现出船长的紧张和对浪潮的恐惧。
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课外阅读指导中,指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用动静结合、大胆联想、运用比喻及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环境。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在年轻人的眼里,大自然的一切都是如此美妙,照在树梢上温暖的秋阳,成群结队南飞的候鸟,为了储藏食物正忙忙碌碌搬运胡桃的松鼠,从苹果树上掉下来的熟透果实,河边草地上粉红的小花,以及碧绿的河水……”请学生读上面的景物描写,说说哪些是静态,哪些是动态,想想这样有什么好处?学生通过细致分析会发现:写景物时,可以将运动的、静止的景物结合在一起来写。以静来凸显活力与灵动,以动来衬托清幽与宁静,相映成趣。再如,文中的句子“那横生的小枝桠,无异是对我指指点点的小手指”和“我有时会觉得,树木真的在对我说:‘你们人类何时才能学会这样站着不动呢?有时则说:‘看看那不安分的海伦,在花草丛中不停地穿梭,就像一只风中的蝴蝶”两个句子的品析中会发现——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可以让描写更生动,情境更逼真,而想象和联想可以让描写事物使内容更丰富。
在《小鹿斑比》阅读指导课中,教学生学习如何“拟人化”描写景物,如文中的片段“大树的耳朵捕捉着落叶的窃窃私语。所有的枝杈树梢都不停地向空中抛洒落叶,叶子以轻柔的声息纷纷落地。大树被叶子唤醒,或者在叶子伤感的耳语中入睡……”就十分得当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学生明确了,所谓“拟人”修辞手法,简而言之就是让非人类的事物有了人一样的样貌”“人一样的表情”“人一样的动作”“人一样的话语”“人一样的心理”。把抽象的“拟人”手法如何运用形象地教给了学生。
六、 专题指导,教给方法
开展细节描写专题指导课教学,教给学生实用、具有可操作性的细节描写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小练笔。
例如《“按顺序 说清楚”动作描写专项指导》《“写出‘独一无二的他”外貌描写专项指导训练》《“先画后写 先段后篇 先仿后创”运用修辞手法写景》等。课堂中通过看微课、做游戏、细观察“牛刀小试”等小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习描写技巧、尝试细节描写、展示写作成果。学生在练笔过程中,尝试运用课堂所学,有的学生准确运用多个动词,写出了自己炒菜时每一步的动作;有的写出了语文老师的外貌特征——“墨绿色大棉袄包裹着瘦小的身体”;有的写出了父母和老师发火时的神态——“脑袋上像要燃起熊熊大火,像要吃了自己”;还有的写出了冬日里的大树——“冻得瑟瑟发抖、晃来晃去,像是在故意躲避大风的侵袭。”
通过一次次细致指导,学生能逐步关注生活细节,从校园生活到课余生活再到社会活动,这一天中哪一件事最值得学生关注,为什么值得用文字记录,学生将此写成了图画日记。遇到有风雨雪雾的天气、花开叶落的季节,能去细心观察,及时成文。学生作文流淌出“真实”的水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真实的阅读中积淀语言材料,在充实的生活中积蓄情感体验。
习作评价时,将文中是否有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作为评价作文水平的重要指标。学期末,会进行“细节描写小能手”的评比,学生每学期获得了几次“加油”印章,老师会在奖品——笔记本上按上几枚印章,来对学生本学期细节描写的成功和进步进行记载、奖励。
叶圣陶先生曾说:“凡是我们所经验的事物,都可以供我们描写。其中尤其重要的是景物和人物:因为景物环绕着我们,常常影响到我们的情思和行动;人物是一切事物的发动者,没有人物也就不会有事情。”因此,中年级阅读和写作指导要抓住景物和人物描写的欣赏、训练契机,有目标、有步骤、系统化进行训练。
七、 结语
综上所述,细节描写越精彩越能吸引读者,越细致越容易使读者觉得像真的,从而看了后印象更深刻。让学生做到:在生活中观察细节、品赏读本中的細节描写片段、教给学生具体实用的细节描写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主题描写训练,这就是以生活和阅读带写作,也是十分具有实效性的习作指导策略。“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不但适用于生活,也同样适用于习作。只要方法科学,敢于创新,努力探索,并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就一定能逐步提高小学中年级学生细节描写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崧舟,林志芳著.诗意语文课谱[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梅子涵.摆渡船金奖教案精选[M].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19.
[3]叶圣陶,夏丏尊.七十二堂写作课[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晏琴,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阿干镇中心校。
文章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下‘读写互促培养农村小学生欣赏及描写能力的策略研究”(立项号:GS〔2019〕GHB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