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师范大学公共体育课堂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探讨
2020-12-17章翔林秋菊李斌储灵芝
章翔 林秋菊 李斌 储灵芝
摘 要:为克服公共体育课外俱乐部制教学模式之不足,进一步提高《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打造具有 “高阶性” “创新性” “挑战度” 的互联网+《大学体育》“金课”,安庆师范大学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以课程俱乐部改革为核心,以教学研究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学管理为保证,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从教学内容与形式、考核内容与方法及学校体育工作管理体制与机制等3个方面探讨公共体育课堂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并取得显著成效。据此对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课堂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提出若干建议。
关 键 词:学校体育;公共体育;课堂俱乐部;教学模式;安庆师范大学
中图分类号:G807.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0)06-0118-05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club system in
Anqing Normal University
ZHANG Xiang,LIN Qiu-ju,LI Bin,CHU Ling-zhi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Anqing Normal University,Anqing 246133,China)
Abstract: To overcome the deficiency of teaching mode of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extracurricular club system,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further, create a high-level, innovative and challenging gold class of Internet plus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the teaching mode of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club system has been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form,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 examination content and method, the school sports work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chanism in Anqing Normal University, depending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research and taking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 club as the core, the teaching research as the support,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as the driving force,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as the guarante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as the focus, in which the remarkable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at present.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teaching mode of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club system.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class club;teaching mode;Anqing Normal University
2018年6月21日,在新時代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提出“四个回归”。其中之一是“回归常识”,即学生要刻苦读书,大学生要有效“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
随着公共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实施,相关的研究一直是热点[1-5]。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公共体育实施课外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不足也逐步显现。如我国公共体育俱乐部的活动时间,不在正常上课时间,这严重影响《大学体育》的课程地位,体育教师也会因为失去“课堂主阵地”而脱离教师系列等。那么,公共体育采用课堂俱乐部制的教学模式是否能更充分地发挥体育俱乐部的作用,是否能有效提高《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很少。为进一步深化公共体育俱乐部制的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互联网+《大学体育》“金课”,就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
1 高校公共体育课堂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实践证明,我国高校盛行的公共体育教学采用课外体育俱乐部制的教学模式,负面作用巨大。主要表现在,体育俱乐部活动时间不在正常上课时间所造成的影响:一是严重影响《大学体育》的课程地位。二是体育教师的工作性质由常规教学变为课外辅导性质。长期以往,体育教师会失去“课堂主阵地”,从而脱离教师系列。三是与学生课外活动之间,常常因教学条件的限制,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如教学场地与时间相互冲突等。四是教学秩序由于缺少有效监管导致教学效果得不到充分保障。五是生师比可以无限突破,这与2014年《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中“每节体育课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30人”的规定相冲突。另外,有学者还指出:我国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存在“边缘化”的困境,不但理论基础薄弱、缺乏具有创新的实践,而且俱乐部教学模式面临“竞技化”和“娱乐化”的选择等问题[6]。还有,我国公共体育改革虽然选择大学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但是仅完成形式上的转身,没有实现由师生关系向会员关系的本质上的转化;也面临着俱乐部要求与体育教学任务相左、俱乐部职能与学生成绩诉求相悖、俱乐部活动与学生体育能力相异的三大难题[7]。而公共体育课堂俱乐部制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克服课外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不足。并且课程化管理的大学体育俱乐部以追求强健为目标,在健身效果上要优于体育课堂[8]。
2 安庆师范大学公共体育课堂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探索
安庆师范大学长期重视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2013年开展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音体美教师一体化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的研究工作[9]。2014年引进人才团队——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攻关团队”,研究成果“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机制创新与实践”荣获2018年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年《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高校推行公共体育艺术教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的意见(皖教秘高〔2018〕60号)》中,明确提出全省在公共体育艺术教育教学中实行俱乐部制,是一种有益的改革尝试。在这一背景下,安庆师范大学在以往公共体育方面研究成果[10-11]的基础上,探索公共体育课堂俱乐部制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在“互联网+”背景下,以课程俱乐部改革为核心,以教学研究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科学管理为保证。
2.1 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改革与创新
1)会员晋升层级有序。
安庆师范大学公共体育俱乐部实行三级会员制,即初级会员、中级会员、高级会员。初、中级会员基本上为大一、二年级学生,高级会员为大三、四年级学生。初级会员的教学内容以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教学为主;中级会员的教学内容以基本技战术教学和教学比赛为主;高级会员的教学内容以运动队训练和业余竞赛为主。通过分层分级和层层晋升,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可以有效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大学体育“金课”;可以有效克服以前不同水平等级的学生在同一课堂,“吃不了”“吃不饱”的现象。
另外,学生每学期开学前登录教学选课系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由选择要加入的体育俱乐部,并选择相应的教学指导老师。每学期在开课后两周内可申请更换俱乐部和教学指导老师,学期中不得随意更换俱乐部和教学指导老师。凡因病或残疾,不适宜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原则上在第1个教学周内填写《安庆师范大学体育俱乐部非会员申请表》,携带校医院诊断证明报送体育学院,经审批同意后可修读运动康复实训部课程及参加相应教学活动。在校期间因突发情况导致不适宜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原则上自突发情况发生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携带校医院诊断证明和情况说明报送体育学院,申请免修或修读运动康复实训部课程,经审批同意后,按学校相关文件执行。
2)学分获取途径多元。
学分制现已成为世界各国许多高等院校实行教学管理的一种主要方式。安庆师范大学公共体育课堂俱乐部教学实施完全学分制。
大一、二年级俱乐部课程性质为必修课,学生必须至少参加4个学期的体育俱乐部活动,获得4个学分方能毕业;大三、四年级俱乐部课程性质为选修课,学生自愿参加俱乐部活动,计入“第二课堂成绩单”进行成绩考核和结果认定;每学期经考核合格后每名学生最多可获得1学分(重修课程除外)。
另外,对于那些身体素质好、技术能力优、锻炼意识强的学生,不需要通过课堂俱乐部课程获取学分。只要参加校级各类运动会获得单项(集体或个人项目)前3名,或代表学校参加省级及以上体育竞赛并获得前8名(集体或个人项目),或入选学校体育运动队,每学期按要求训练累计达34学时且表现优异,期末按规定参加相关层级会员考核合格后,可获得1个体育学分。通过扩大学生获得体育学分的途径,既可减轻教师负担,又可以解决学生训练时间不足的问题,并有利于为学校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竞技人才,一举多得。
至于士兵退役后复学,参照《退役安置条例(国务院令第608号)》第二十八条规定,复学期间可免修公共体育课程。申请免修的退役士兵大学生,填写免修《大学体育》课程申请表,经相关部门审核后,直接获得《大学体育》课程学分。其他申请免修的学生按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3)教师能力提升主动。
俱樂部制教学指导老师由体育学院选派,每位教师须在上学期结束前向学院申报下学期课程俱乐部的活动内容、时间、地点,经学院审核认定后挂网公布。通过教师自主申报课程俱乐部的方式,有利于教师由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积极提高自身运动技能;有利于培养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促进教师主动改进教学方式、推进教师主动分类转型,从而适应课程俱乐部教学的需要。
4)时间选择方式灵活。
俱乐部教学时间,安排在学校相应教学时间段。学生在确保不与本人其他课程时间冲突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时间段参加体育俱乐部的活动。需要说明的是:学生可以灵活调整自己的上课时间,如课表是周一的上课时间,只要是同一项目同一层级同一授课教师,经申请同意后可以调整到周二等其他的上课时间段。另外,学生上课前用手机打卡进入活动场地,参加俱乐部活动。每次的活动时间不得少于90分钟,活动时间少于90分钟将不计入有效活动次数。学生参加俱乐部活动每周至少1次,每周俱乐部活动有效次数最高记1次。无故旷课学时数累计超过俱乐部课程计划教学时数的1/3及以上者,不能进入技能考核程序。这样的教学时间安排,机动灵活,最大程度地解放了教师和学生,彻底解决了学生上课时间固定僵化的问题。并增加了学生锻炼次数,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教学场地设施,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5)班级上课规模适度。
每个教学班级每次教学活动人数容量为: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对场地器材要求较高的项目,不得超过30人,其他项目不得超过40人。超过人数限定后,将不能打卡进入该教学班。这样的班级容量安排,一方面考虑了项目的特点,保障了俱乐部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充分利用教学场地设施,有利于减轻教师的总体负担。
2.2 考核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安庆师范大学历来重视考核的杠杆作用,并且一直在推动《大学体育》课程的考核方式的改革[12]。对于学生的公共体育课堂俱乐部的成绩,在以往综合考虑出勤率、平时表现和技能评定的基础上,探讨互联网+《大学体育》课程考试考核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即将学生打卡考勤、课堂表现、阳光长跑、特色项目和项目技能考核,以合理权重,融入到俱乐部课程考试的“互联网+”平台之中,并努力促进俱乐部课程考核由单一考核方式向多种考核方式、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结果考核向过程考核的转变。
1)学期考核数据细化。
学期考核包括5个方面:打卡考勤(10%)、课堂表现(10%)、阳光长跑(10%)、特色项目太极拳(10%)、项目技能(60%)。项目技能考核以比赛形式进行,指导教师根据会员在该项目比赛过程中的表现(态度、技能运用等方面)进行评价。无故旷课学时数累计超过俱乐部课程计划教学时数的1/3及以上者,《大学体育》课程本学期成绩为0分,需要重修《大学体育》课程。阳光长跑总次数少于30次,或者晨跑少于20次,《大学体育》课程本学期成绩记为不及格。需要说明的是学生的打卡考勤、课堂表现、阳光长跑、特色项目和项目技能,都按照权重由互联网平台最终一次性给出学生《大学体育》课程的成绩,这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也有利于《大学体育》课程成绩的管理和数据的利用,有利于打造互联网+《大学体育》“金课”。
2)重考规定原则性强。
因阳光长跑不及格导致的体育课不及格者,在下一学期开学后的第一个月内补满所缺次数视为重考通过;因项目成绩导致体育课不及格者,可申请重考。重考通过者,获得相应学分;重考不通过者,应申请重修。因取消项目技能考核资格者,不能申请重考,应申请重修。与以前相比,重考不仅限于项目考试达不到要求,而且阳光长跑次数不达标,也必须重考。这样做有利于真正促使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
3)重修规定操作性好。
因考勤不及格导致的体育课不及格者,不能申请重考,只能申请重修,且只能重修相同俱乐部课程。重修學生应重新参加相应俱乐部的体育活动,并在学期初完成会员注册;达到规定的出勤次数,技能考核合格者,方为重修合格,可计相应学分;重修学生可以在同一个学期不同时间内申请参加两个俱乐部的体育活动,但要达到两个俱乐部所规定的相应要求。课堂公共体育俱乐部制灵活的教学时间安排为学生重修提供了可能,以前由于上课时间僵化而导致的上课安排冲突,使得学生重修很难实施,后果是学生由于得不到及时的课堂重新学习的机会影响毕业和就业。
2.3 学校体育工作管理体制与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为深化公共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探索公共体育课堂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质量,优化学校体育资源配置,安庆师范大学创新了公共体育俱乐部管理体制机制。
1)俱乐部制教学改革领导小组人员构成精干高效。
学校俱乐部制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由校长、分管校长、教务处、学生处、研究生院、体育学院、团委和各学院等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体育学院(公共体育部),负责编制《公共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2020-2025年行动计划》,并具体负责俱乐部日常运行和管理工作。
2)俱乐部制教学管理层级划分科学合理。
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管理划分为4个层级。第1层级是学校公共体育部。在校体育运动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体育学院教学副院长具体负责管理学校公共体育部。公共体育部下设3个部门,公共体育教研室(公共体育俱乐部联盟)、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阳光长跑活动中心。第2层级是公共体育俱乐部联盟。公共体育俱乐部联盟下设若干个单项俱乐部和1个运动康复实训部。第3层级是各单项体育俱乐部。第4层级是会员。公共体育俱乐部实行三级会员制,即初级会员、中级会员、高级会员。
体育学院每学期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气候以及场地、器材设施等因素增减该学期所开设的体育俱乐部。各单项俱乐部设负责人一名,由目前公共体育教学各课程负责人担任,负责各俱乐部日常管理。
3 安庆师范大学公共体育课堂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成效显著
3.1 提高学生体质水平,为教学改革提供数据佐证
自2018年开始试点公共体育课堂俱乐部制教学改革以来,我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具体表现在:2019年,从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来看,我校大学生的优秀率提高了3%左右,良好率提高了7%左右,及格率提高了12%左右;从学生毕业资格审核情况来看,我校大学生由于体育成绩影响毕业的人数较上年下降了30%左右;从同类竞赛结果来看,我校大学生获奖面和获奖数量较上年增加了10%左右。
3.2 加强教学质量研究,为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为了有效推进公共体育课堂俱乐部制教学改革,学校加强了教学质量研究。2018年学校积极申报并成功获批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重大项目——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运行模式的有效构建研究。目前项目的研究成果为学校公共体育课堂俱乐部制教学改革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这对全面贯彻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切实发挥体育在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中的综合作用,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3.3 修订相关文件规定,为教学改革提供制度准绳
为了有效推进公共体育课堂俱乐部制教学改革,安庆师范大学制定了《安庆师范大学阳光长跑活动实施办法》《安庆师范大学公共体育俱乐部改革方案》《安庆师范大学公共体育俱乐部实施办法》等文件,修订了《安庆师范大学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实施办法》《安庆师范大学本科学生毕业审核的若干规定》等。其中在毕业审核中明确提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 年修订)》测试成绩≥50分者才能毕业。2018年新华通讯社、中国青年报、央广网、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等国内权威媒体,以《体测不合格不发毕业证?高校:这次动真格》等为标题,纷纷报道了我校在严格执行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过程中的有关做法[13]。
3.4 购买配套设施,为教学改革提供条件保障
为了有效推进公共体育课堂俱乐部制教学改革,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如专门购买了俱乐部课程、阳光长跑、体质健康测试、业余竞赛等APP软件,为学校体育工作设立专项资金,积极新建与维修相关体育场地设施等。
4 完善安庆师范大学公共体育课堂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相关建议
4.1 优化成绩录入程序
我校现行的公共体育俱乐部、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阳光长跑等一体化管理系统,与学校教务管理系统的成绩录入端口暂时还没有对接,学生成绩需要在线下合成后再登录学校教务管理系统进行录入,不利于为教师减负。建议学校教务管理系统与公共体育俱乐部管理、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阳光长跑等系统之间实现数据无缝对接,优化学生成绩录入程序,让教师从繁琐的成绩录入工作中解放出来。
4.2 合理安排上课时间
前期的公共体育课堂俱乐部试点表明,公共体育俱乐部的活动时间安排在下午的7~8节和晚上9~10节时间段效果最好。但我校下午5、6、7三节课程安排的多是各学院的专业课。也就是说,第7节课仍然是各学院专业课程的上课时间,因此现行的上课时间安排,不能充分满足公共体育俱乐部的教学需求。建议教务处要处理好学院专业课程与公共体育俱乐部课程时间安排的关系,让学生有最大的选课自由,同时也让师资和场地能得到充分利用。
4.3 扩大wifi覆盖范围
学生考勤在俱乐部管理系统APP上打卡,这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点名的时间,上课的时间段测算也比较精准,但上课地点在软件上定位不太准确。我校校园网络在体育活动场地没有设置wifi点,导致学生线上签到比较困难。建议学校校园网wifi覆盖范围扩展到室外教学场地,软件公司应对教学班的上课地点和范围进行精准设置。
4.4 加强相关条件保障
我校的室外体育教学场地没有安装体育照明设施,室内体育教学场地有限,不能充分满足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场地需求。建议学校在室外教学场地加装体育照明设施,缓解室内体育教学场地的不足。另外,由于俱乐部制教学采取的是小群体教学,特别是集体项目,有很多的位置之分,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特点安排不同技战术学习和练习,因此建议购置一些专门性的教学辅助设备和器具。
课堂教学是“金课”的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安庆师范大学积极推进公共体育课堂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改革,目前取得的成效显著。力争到2025年,全体在校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身体素质稳步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达标率保持较高水平,优秀率、良好率、合格率分布合理。同时,与公共体育俱乐部制相适应的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学校主导、部门协同、各学院共同参与的公共体育管理职责更加明晰。通过改革,以期在全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 谭沃杰. 关于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发育规律的研究──深圳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的现状和对策[J]. 体育与科学,1998,19(2):17-20.
[2] 张铁雄,蒋炳长,谷旭辉,等. 对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 体育科学,2003,23(3):29-31+37.
[3] 夏贵霞,舒宗礼,夏志,等. 湖北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 体育学刊,2010,17(2):73-77.
[4] 戴霞,谢戴西,秦春波,等. 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课程环境的优化配置——以深圳大学为例[J].体育学刊,2015,22(6):75-79.
[5] 余保玲,吴叶海,傅旭波,等. 普通高校“三全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体育学刊,2020,27(1):111-116.
[6] 盛怡,杨洪,缪律. 美国大学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特征及启示——以布莱恩特大学为例[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6):90-94+100.
[7] 傅振磊,莫少强. 我国大学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回顾、反思与出路[J]. 广西社会科学,2018(2):204-208.
[8] 张波,崔树林,李永华. 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化管理的育人价值[J]. 体育学刊,2018,25(2):81-84.
[9] 章翔. 安庆师范学院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音体美教师一体化培养探讨[J]. 体育学刊,2014,21(3):91-94.
[10] 章翔. 论组合训练法与动态评价体系在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过程中的运用[J]. 安徽体育科技,2016,37(3):77-79+90.
[11] 章翔. 大学生体质健康“四位一体”机制的研究[J].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學版),2020,26(1):122-124.
[12] 章翔,雷震,李斌. “能力为本”视角下《大学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7(3):292-296.
[13] 体测不合格不发毕业证? 高校:这次动真格[EB/OL]. [2020-02-20]. 腾讯网,https://sports.qq.com/ a/2018/211/014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