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教学点复式教学浅析

2020-12-17刘国正

新课程·上旬 2020年21期
关键词:途径意义

刘国正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复式教学已是摆在农村小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复式教学头绪多,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不同年级相互干扰,要想提高每节课的课堂效率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复式教学的特点,把新课程理念融入复式教学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值得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村教学点;复式教学;意义;途径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与城镇化的大力推进中,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去城市居住与生活的农村人越来越多。这使得农村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少。许多农村学校变成了教学点。农村教学点大都是以复式教学为主,复式教学就是在一节课内要同时给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授课,年级多,直接教学时间少,教学线路要轮换、穿插,时间不好掌握。对此,笔者陈述几点认识。

一、精心备课

精心备课是提高教学效率与取得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复式班教学计划的编写具有自己的特点。具体来说,我们首先必须注意动态和静态匹配的交替,统一和灵活。除了像单班教学一样重视教学外,复式班教学还应考虑年级实际。教学重点不能在每个班级之间平均分配,应根据每个等级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复式班还应该有明确的教学顺序,并且两个年级的教学必须是精心备课,精心有计划安排的,而不是杂乱的。更重要的是,对于复式班教学设计,必须准确估计直接教学时间和自主学习时间,并与实际操作相一致。总之,在上课前认真而有效地準备课程对于双班教学尤为重要。

二、“动静”合理搭配

“动”和“静”的结合是复式教学的一种特殊方式。“动”是指教师直接进行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一种认知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其中学习新知识并积极探索。当“动”时,老师受到启发,指向教学目标,为学生自主学习作铺垫,并且学生思维活跃,理解得体。“静”是为了让学生独立探索和独立学习,也是一种认知实践活动。在“静”时,教师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利用学生的自学能力来学习和探索新知识。对于一个成功的双班,“动”和“静”必须合理地匹配,灵活交替。不能太少或太频繁地更改“动”和“静”。有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安排。简而言之,没有“动”和“静”配置的特定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大胆地探索、研究和总结,积累一定的经验,并在有效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果及教学效率。

三、实施“垂直互动式”教学法

垂直互动式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强调课堂的互动和交流,要求在课堂课程内容安排上,将不同年级的相关内容整合在一起,使不同年级的授课内容具有相邻、相近和相通性;在课堂教学中,不同年级同时进行,课堂上有广泛的参与和互动,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不同年级、同一年级与各学习小组间的互动,使知识在参与和互动中得以理解和掌握。将不同年级课程有机整合在一起,使复式班课堂在广泛参与中协同进行,可有效避免互相干扰。

垂直互动教学法的成功在于对教材进行有效整合,这是基础性的;其关键在于课堂上的深入互动,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年级互动。这无疑对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要求更高。

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复式班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在教学中,教师应着眼于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出探索、解决难题的方法,教他们“钓鱼”,教学生学习方法,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意识和积极性。教师先“支持”,然后“释放”。当学生没有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时,他们会引导学生热爱学习,教他们“学习”,并帮助他们“学习”。当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时,应大胆地让学生练习,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自己解决问题,并克服教师在课堂上做任何事情的现象。“支持”是为了“释放”。只有“支持”是好的,“释放”才是可行的。

老师在课堂上的课堂教学中除了运用“动”和“静”的结合之外,还诚恳地以平等和热情对待学生,同时也要处理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学生提供帮助,互相学习。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一对一的小组,让顶尖学生带动学习困难的学生。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帮助他们方面共同进步,而且可以培养顶尖学生的责任感并增进他们的友谊。同时,教师也可以摆脱琐碎的事情,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处理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

五、培养得力助手

老师的双课堂教学任务重,教学内容是复杂的,所以教师要培养一批研究好、责任心强、愿意帮助他人的小助理,帮助老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从而减轻老师的负担。例如,课前让小助手查一下情况,检查学生在课前准备的学习用具,检查习题、作业、备课、辅导学困生等,引导低年级、高年级学生积极投入学习。在课堂上,要求助教组织学生讨论探究性问题,维护课堂纪律等,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为学生解决问题和难题。

为了进一步推进农村学校复式教学教改试验,秦安县要建立针对复式教学的“自上而下”的培训体系和“自下而上”的考评体系。结合秦安乡村教育实际,复式教学仍大有可为,关键在于释放教育主体潜能,提高教学质量。

实践证明,复式教学适合山区农村实际,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这种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对于复式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要从转变观念到付诸实践,最后达到预期的效果,必然需要一段时间的探索,“要给充足的时间,不能操之过急”。

参考文献:

[1]常志方.山村教学点复式教学初探[J].俪人(教师),2014(2).

[2]洪艳萍,陈利谷.我国农村教学点复式教学现状研究与分析[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2(11).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途径意义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有意义和无意义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医保基金“可持续”的三条途径
分级诊疗有三个可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