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0-12-17张云香
张云香
小学数学相对其他学科,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要大一些,再加上數学知识乏味无趣,而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课堂上经常会因为一种声音或是某个学生的一个举动而走神,很难集中精力。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笔者就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一、运用游戏做课前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课前导入都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数学也是一样。教师要想办法在一节课的开端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要运用游戏作为课前导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讲解平均数这节知识时,教师可以设置“跳绳”的游戏作为导入环节。教师组建两支队伍进行跳绳比赛,A组3名同学,B组4名同学,看哪个组跳的次数的总成绩高。结果A组由于少一名队员最终以失败告终。A组同学愤愤不平地跟老师说:“比赛很不公平,我们队少一名队员,总成绩当然要比B队少了,如果我们两个队人数一样多,我们一定能赢!”这时教师就可以恰如其分地引出“平均数”的概念,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平均分。在游戏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知识,从而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科学合理地采用游戏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想要提高教学效率,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只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阶段。教师要跟学生多交流,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科学合理地采用游戏进行教学,不仅抓住了学生的眼球,防止学生出现走神现象,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还让教师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元、角、分”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策划这样一个游戏,把教室当做一个文具店,把学生的各种学习物品摆放在课桌上,并标明商品的价格,选一名学生扮演收银员,其他学生扮演消费者,消费者挑选好自己要买的商品就要找收银员进行结算。学生在交易过程中就很好地认识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掌握了它们之间的进率,整个过程轻松愉快,与此同时,教师也完成了教学任务,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利用游戏巩固知识点,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知识是以计算为主,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只能是多做练习,大量枯燥的计算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即使学生迫于压力做了也保证不了质量。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利用游戏比赛的形式带领学生做习题、巩固知识点,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协作意识。例如,1.66÷3=( );280÷4=( );24×3=( );48×2=( )……,教师可以按照座位,每排为一组,让这几组学生进行计算比赛,看哪组又快又准。2.三年一班教室的黑板在教室的西面,那么教师讲课时面向( )面;小明放学回家时往西南方向走,那么他上学时该往( )方向走。学生在比赛中为了获胜,都会专心致志地计算,聚精会神地思考。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总之,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还提高了教学效率。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主要展现在课前导入、教学中及知识巩固三个重点环节,成为一种系统的教学方式。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小学数学,提高学习成绩,就需要广大小学数学教师一起努力,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法,让数学课堂不再单调乏味,而是充满趣味性,最终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