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润物细无声

2020-12-17张衣霓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小学语文教学

张衣霓

摘 要 道德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学校教育是德育的主阵地。语文的艺术性与人文性特点又决定了它在德育渗透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从教师、课堂两个角度来分析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滲透的问题,认为:教师用积极情绪的调动促使学生道德情感的发生;以情促情,建立学生与教师间的情感联结;教师对促进学生德育发展有范本作用;利用合理的德育方法几个德育渗透途径。

关键词 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1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2011年教育部颁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有提到: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德育渗透。德育渗透是指德育渗透是指将德育目标通过各种途径,依据德育与其他领域的联系,运用各种手段与措施以不易察觉、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德育内容缓慢地传递给学生的过程。

2德育渗透问题

2.1以教师为主体分析德育渗透的问题

第一,学科德育的基本理念是要求各科教师皆投入到德育工作中,而不是将德育作为品德课或德育教师的专属任务。但在学校的分工中,德育任务主要分配给德育校长、班主任和品德课教师,语文教师的德育任务并不清晰。

第二,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材所蕴含的德育知识与德育内容已然非常丰富。但在升学压力的影响下,大部分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挖掘不够深入。

第三,教师的教学缺乏计划性和安排性。对于大多数语文教师来说,他们德育渗透随意性强,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例如,大多数教师在提及某个知识点时,随机性的进行延展,这样的德育的渗透是教师的临时起意,并非事前备课,随意性导致德育效果欠佳。

2.2以课堂为主体的分析

课堂是知识传播的载体,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形式,课堂在教学中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和时间,抓住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生关系都对学生的德育产生重要影响。在如今的小学教材中,愈发强调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学生德育内容,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少将教学内容的精神文化内涵做系统的整合处理,形成系统的“学习单元”。这里的学习单元不同于传统教材所编排的学习单元,它是教师根据一个确定的主题,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整合。使学生在学习时,更易与教学内容引发共鸣。

3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路径探索

3.1教师积极情绪的调动能促使学生道德情感的发生

语文是一门具有艺术性的学科,语文教学也要遵循语文艺术性这一特殊性进行,教师在课堂起着一个示范的作用,教师的表情、语言对学生都有一个示范作用,教师的积极情绪也会让学生有积极的情绪体验,学生在观察教师的感官情绪信息后会进行无意识的模仿并进行心理反馈,从而形成与教师相近的情绪。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的情绪体验也会让学生具有更加积极的情绪体验。例如,教师在《王二小》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展现对王二小爱国情怀的敬佩之情,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会被教师的积极情绪熏陶、感染,在教师积极情绪的引领下,将自己的已有生活经历与教师所渲染的积极情绪相结合,调动学生内心深处的道德感情。

3.2以情促情,建立学生与教师间的情感联结

教育是充满爱的教育,是有温度的教育。教学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是一个双向的教学活动,教师不能够片面的将知识照本宣科地传递给学生。教师的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在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知识经验,引起学生对教师情感的共鸣。语文知识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是体现教师智慧和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

3.3教师师德是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范本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中小学学生处于世界观、价值观还未定型的阶段,教师的言行、品德对学生品德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提高自身对德育的关注度。

3.4利用恰当的德育方法

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实施的德育基本要求已经蕴藏在各科知识之中,只要学科教师以正确的过程和方法呈现出来达成目标即可,不需要刻意在知识学习的同时额外添加育人环节。教师在教学中的德育方法和教师的课前教学设计对德育实现有重要作用。檀传宝教授提出过在欣赏中完成道德教育。德育的过程是将德育的各要素审美化的过程,是德育内容的审美化、德育对象的审美化。教师主动创建一种审美化的德育情境,让学生在审美中获得能力的建构。

参考文献

[1] 陈发军.课堂德育渗透机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2] 叶飞.学科德育的实践意蕴及其实现途径[J].课程·教材·教法,2009,29(08):48-51+56

[3] 张奇勇,卢家楣.情绪感染的概念与发生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3.

[4] 田保华.试论学科德育的问题与出路[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07):3-11.

[5] 檀传宝.让道德学习在欣赏中完成——试论欣赏型德育模式的具体建构[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2):107-112.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小学语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