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少儿送教上门的策略和方法
2020-12-17袁会省
袁会省
摘 要:落实好残疾少儿送教上门工作,直接关乎教育的均衡发展。实施送教上门应坚持目的性原则、公平性原则、需求性原则和协商性原则。送教前应全面排查属地未入学重度残疾儿童,确定送教对象。各部门分工协作,组建三维送教团队,制定科学的送教计划,认真落实一生一案,注重缺陷补偿,尽力“为每一位残疾儿童提供适合的教育”。
關键词:送教上门;特殊少儿;原则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发展特殊教育”到党的十九大“办好特殊教育”的任务明确,从教育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出台再到教育部《特殊教育二期提升计划(2017-2020年)》的政策支持,特殊教育迎来了空前良好的历史发展机遇。同时,特殊教育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落实每一位特殊少儿享有教育的权利,直接关乎教育的均衡发展。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特殊少儿送教上门工作是大势所趋。
一、送教上门的概念
在我国,送教上门这一教学形式早已存在,在古时候,大户人家请老师到自己家中为子女开展教育活动,这一现象被称作“请先生”,这便是最早的送教上门。随着教育的发展,现阶段的家教就是送教上门的一种,只是名称、方法和实施对象不同而已。今日,送教上门是特殊教育特有的一种教育方式,其对象为重度特殊少儿。由此,时至今日的送教上门可定义为,教育者在被教育者家中或就近为个别不能接受集中教育活动的被教育者实施教育活动的过程。
二、特殊少儿送教上门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送教上门旨在采用面对面、一对一的教育方式,使教育者根据被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需求,对被教育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开发其潜能,使每一个被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树立被教育者的自信心,为被教育者学习和生活创造条件,发掘被教育者的教育潜能,助其逐步融入社会。
2.公平性原则
送教上门对象同接受义务教育的被教育者一样,享有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接受服务的家庭及个人不用缴纳任何费用。学校统一为每位服务对象安排服务教学课程,定期开展送教工作,并为送教对象注册学籍。
3.协商性原则
积极和被教育者家长沟通联系,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签订送教协议。
三、确定送教上门的对象
送教上门的对象为在属地残联部门登记的(含未领残疾人证)、不能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特殊教育学校(班)接受教育的,但具有一定接受教育能力的6~15周岁重度残疾少儿。
1.全面排查,掌握情况
学校积极联系属地残联、教育局于新学年前做好属地未入学适龄残疾少儿实名调查和登记工作,了解每位重残少儿是否有送教上门服务需求,摸清情况后,分残疾类型整理汇总,建立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花名册。
2.入户家访,确定对象
根据摸底调查的适龄残疾少儿花名册,组织本校人员到愿意接受送教上门的家庭进行家访,了解具体情况,包括家庭成员信息、残疾类型、治疗情况、残疾少儿各项基本能力等情况,开展学前评估,确定服务对象。建立属地适龄重度残疾少儿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登记表,并和家长签订送教协议书。
四、落实一生一案,注重缺陷补偿
送教内容以新课标为指导,注重差异,全面推广“一生一案”教育思想,开展灵活选择、针对性强的教育活动,从教学计划到备课上课,再到评估,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
1.制订科学的送教上门计划
在拟定送教上门教育计划时要进行前测。在开展送教教育前,送教老师先评估送教对象,依据评估结果及对象实际潜能与缺陷灵活选择确定教学内容,制定送教教育计划,包括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开学后,建立送教学生成长档案。学校统一安排送教服务课表,送教教师按时执行送教任务,每周每生不少于3课时,每学期不少于60课时。
2.落实送教内容,进行缺陷补偿
教学主题、内容及活动都是由所要达成的目标决定的,目标的选取与确定决定着教育的价值和效率。课程内容严格按照新课标要求,并结合实际地域特点和送教对象生活实际来确定选取,尽力贴近送教对象生活实际,满足送教对象身体和生活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原则上,教学内容以新课标规定的科目为主,但照顾到送教对象的个体差异,不统一教材,应侧重于教育教学和康复类内容。但送教教师应在头脑中清楚该送教对象所达到的目标,引导学生去实现这些目标,多采用直观式、游戏式教学方法,尽力贴近送教对象生活实际,循序渐进,努力培养送教对象的基本生存能力,满足其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需求。对每一位送教对象进行长期的跟踪教学服务,对家长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保证送教工作的效果。
送教教师的主要工作方式是定期上门送教和组织小型融合活动。每节课送完后,由家长在送教教案上签字方可算完成当日送教任务,教务处每周例行检查签约教案。
3.认真开展送教质量评估
教学评估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努力去证明“学到什么程度”和教师“教到什么程度”的证据,它是与目标紧密相连的。依据学段任务目标,生成评估标准,在完成任务目标后定期按时开展评估。评估方法要有弹性,如“会认生字‘我”,根据对象自身缺陷,无法书写但会认读此字就算完成,无法发音但能写出汉字算完成,既无法书写又无法发音在几个字中指出“我”也可算完成。逐项开展评估,并将各内容评估结果分版块分析、汇总,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将本次评估结果和上次学生基线进行比较,学生的学习成果或教师的教育成果及缺陷就直观、具体和精准地表达出来了。更可方便教师掌握学生阶段发展和缺陷,并依此制定后一阶段送教计划和改变教学方法。
总之,只要我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创新制度体系保障,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着手细微送教环节,注重个体缺陷补偿、潜能开发,就能“为每一位残疾儿童提供适合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沈玉琳.送教上门:怎一个送字了得[J].现代特殊教育,2016(7):12-13.
[2]陈娟.全面康复理念下的“送教上门”模式初探[J].中国特殊教育论坛,2018(11).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