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0-12-17刘芳
刘芳
摘 要 为了对应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行业企业对信息化造价人才的需求,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基于BIM技術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办法四个方面改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还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深化了校企合作,有助于高校更好地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
关键词 BIM技术 混合式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2020年疫情的突如其来让在线教学显现出强大力量,随着我国信息化水平的加快,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正在被大力实践和推广,举世瞩目的雷神山和火神山的中国速度将BIM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先进性崭露无遗。为了响应国家对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号召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潮头,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信息化造价人才,我校对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本文基于BIM技术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办法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实践措施。
1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1课程的特色
课程内容多,专业性强。课程内容包括各种基本理论知识和计算标准,学生需掌握建筑工程的设计、技术、材料管理等各种相关知识和技能,能够精准地计算出建筑工程量并确定建筑工程造价。
课程实践性、综合性强。课程需要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基础上,完成典型工程项目案例造价文件的编制任务,需要综合运用建筑识图、建筑材料、建筑施工技术、施工方案等多门课程相关知识来完成工程造价工作。
课程政策性、区域性强。我国实施的各种政策以及政策的转变与修改都会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的计量与计价方式,建筑工程项目在计价时使用的各省所编制的定额及计价资料,这也从一定方面造成了课程内容具有很大的地域性。
1.2教学现状分析
专业创新能力不强,综合素质需要培养。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原有的教学目标偏重知识的传授,没有将能力培养列为课程主要目标之一。需要加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零散,没有结合真实工程案例。由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课程内容繁多,信息量较大,原有的课程内容的章节之间的关联度不高,知识点单一,没有结合真实工程案例分层次学习。
教学方法单一,课程内容难以理解。传统的讲授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多媒体播放、PPT讲解、提问、讨论的方式虽然有效,但是需要改进。图纸中建筑物的墙、柱、梁、板的显示不直观,学生对于课程内容难以理解。
考核方式落后,能力考察不到位。一纸考卷的考核方式已经落后,学生基本知识、专业基本技能的考核不能完全到位
2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2.1制定培养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课程目标
制定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课程目标,通过对企业、高校、毕业生的调研,根据行业、企业对造价人才的需求,结合工程造价专业、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目标。
专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好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通过线上网络学习平台、BIM三维模型立体展示、BIM漫游动画等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识图能力;通过学习典型工程项目案例完成BIM虚拟项目造价文件编制,提高BIM技术运用能力;通过完成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清单阶段性任务和完整工程项目的工程量清单文件编制任务,提高造价技能;学生在真实的典型工程项目案例的学习过程中,独立完成模块学习任务,团队合作完成阶段性测试任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组建学习任务小组团队完成BIM虚拟项目造价文件编制,以项目汇报+作品展的方式进行阶段性考核,学生在完成BIM虚拟项目造价文件编制过程中,不断查阅资料,熟练运用现代化BIM技术,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习惯,善于总结和创新,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在完成每个模块的学习和任务时,需要独立操作,自主完成训练任务,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钻研的能力。学生在完成阶段性测试任务时,进行小组合作式学习,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增强了团队意识,学会如何与人沟通、相处,提高了应变沟通能力,在合作钻研过程中,培养了敬业精神。
2.2融合BIM信息化技术进行模块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结合课程目标,将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化,合理分配模块学时,模块化课程教学内容和专业能力培养目标。每模块的课程内容以真实的典型工程项目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及相应教学活动,通过完成一个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清单阶段性任务来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通过完成一个完整工程项目的工程量清单文件编制任务,逐级展开,层层递进,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融合现代化BIM信息化技术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在每个模块、每个章节的学习中插入BIM三维模型(下转第164页)(上接第158页)和BIM漫游动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图纸上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借助BIM三维模型去虚拟项目上看一看,更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2.3创新采用“案例+任务”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任务”教学方法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方法。
线上教学:整合多种社交网络工具、多种数字化资源、MOOC、短小精悍的微课程、直观视频显示与多媒体互动的动画和视频技术等,通过网络、多媒体技术和工程教育的结合,实现线上教学和远程教学,突破传统课程时间、空间的限制,丰富学生的课内课外学习,改变现有板书或 PPT 单调的工程教育教学模式。
线下教学:引入真实的典型工程项目案例,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利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为载体,在每个模块的学习中,用BIM技术对图纸进行建筑构件三维模型及漫游动画的展示,结合BIM软件使图纸中建筑物的墙、柱、梁、板等更加形象立体化,对某个细部构件的拆分计算,更利于分析和理解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规则,强化学生识图能力、BIM技术运用能力;利用建筑构件BIM三维模型和工程施工现场的施工流程视频,完成计量计价学习任务;移动课堂、线上课堂超星学习通课程的建设,线上线下互动,促进学生随时学、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
2.4实行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0%的考核办法
改革原有的考核办法,不再实行一纸考卷的考核方式,采用总评成绩=平时成绩?0%+期末成绩?0%的方式,平时考核由出勤、课堂活动、作业测评与阶段性测试构成。
专业基础知识的考核:超星学习通是一种移动模式下的即时互动教学模式手段,教师通过在平台上发布学习要求、课件、微课等学习资料、作业和考核信息,学生可通过移动设备随时自主学习,又可根据教师规定要求及时参与课堂平时考核。
专业基本技能的考核:以选择同一工程项目案例设置不同的工作任务,且工作任务的综合性、复杂性逐次递进。以学生完成不同教学情境时段的工作任务进行过程性考核,按权重计算出过程性考核的综合得分。
专业知识的系统性、综合性的考核:终结性考核以笔试形式进行,内容包括理论知识、设计的专业基本技能和实践综合能力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考核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及专业综合应用能力。
3结语
教学改革研究推动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进程,课程改革初见成效,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就业竞争力增强;信息化手段BIM技术的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升有显著作用;BIM虚拟项目任务的完成,深化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课程教学的创新应用对工程类课程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有助于高校更好地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但是目前,能熟练掌握现代信息化手段的师资队伍力量薄弱是课程改革的主要障碍,课程改革中要用到的真实项目案例、BIM三维模型、在线测试题库等教学资料库的丰富,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