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旅游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刍议

2020-12-17申建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示范引领中职学校

申建伟

摘 要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培养质量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专业课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是中职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措施。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作为中职教育的主导者,理应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其中,促进学生全面成才。

关键词 中职学校 立德树人 旅游 渗透 示范 引领

中图分类号:G633.58文献标识码:A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重视和加强德育工作,是中等职业学校服务广大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首要任务。中职教师作为施教主体,只有时刻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觉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专业课教学各个环节,努力做到教书、育人有机融合,才能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为社会培育出更多合格人才。作为一名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师,笔者以提高育人效果为目的,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旅游专业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进行了尝试和探究。

1中职学校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1)重视和加强德育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党的教育方针是指导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党和国家赋予的为社会培养多样化人才的神圣使命,理应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引下,把德育工作摆在首要位置,并采取有效措施抓好落实。

(2)重视和加强德育工作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中职学生是我国产业工人大军的重要来源。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共有职业院校1.17万所,年招生928.24万人,在校生总数达2685.54万人;其中,中职学校1.03万所,年招生559.41万人,毕业生487.28万人,在校生1551.84万人,发展规模世界最大。现代制造业、新兴产业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职业院校毕业生已成为支撑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区域产业迈向中高端的产业生力军。今后,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各行各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养更多具有敬业和奉献精神、德才兼备的合格畢业生,是我国经济提速发展的重要需求。

(3)重视和加强德育工作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作用。中职学校在校生规模庞大(教育部统计数字显示,2018年,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8.8%,中职学校招生人数和在校生数量分别占高中阶段的41.37%和39.47%),其综合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青少年的整体素质水平。如果在校时没有形成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品质,没有养成遵纪守法、文明礼貌习惯,那么这部分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就有可能为了个人利益而罔顾法律,为了个人发展而不择手段,为了满足个人需求而违背道德、不顾廉耻。当这种行为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时,势必会给社会风气和社会安全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从长远看,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引导,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4)重视和加强德育工作是学生个人发展的内在需求。中职学校学生正处于由青涩走向成熟的过度时期,这一时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尽管中职学校学生整体素质偏低,但在每一个叛逆的心灵深处都会隐藏着一种被欣赏、被认可、被重视的渴望;培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道德品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技能,成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同样是他们接受教育的初衷和愿望。因此,中职学校应该紧紧抓住学生身心即将成熟的最佳施教阶段,积极探索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路径和方式,努力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显其才”的良好育人环境,争取为每一名学生都提供出彩的机会。

(5)重视和加强德育工作是中职学校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知识技能水平不但决定了其自身的竞争力,而且也反应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和水平,影响着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校的总体评价。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各行各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对标社会需求,深入检视反思学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摒弃急功近利思想,消除重技能、轻德育现象,真正把德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采取有效措施让学生把道德规范、文明公约记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上,才是确保学校在改革大潮中不被淘汰的正确选择。

2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现状

(1)思想品德教育“势单力薄”。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德育课程一直是中职学校开展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班主任、德育教师则是承担思想道德教育使命的主力军,但这部分教师占学校教职工的比例比较小,从数量上看,离“全员育人”的要求相去甚远。另外,德育教师对学生开展教育,多以讲授思政课程或德育课程的方式进行,学生往往会把德育课程内容作为一种知识来接受,很难自觉将其作为改造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特效药”加以消化和吸收,有的甚至会对刻板的、说教式的思想品德教育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德育效果。

(2)重技能、轻德育现象普遍存在。由于招聘面试工作很难对学生的道德水准进行现场评估,而技能展示则更直观、更有利于现场评判,加之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更关注毕业生的技能水平,受此影响,为“积极”适应用人单位需求,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中职学校在实际工作中更加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重技能、轻德育现象普遍存在,德育工作长期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局面。

(3)学生综合素质堪忧。受高校和普高扩招等因素影响,近些年来,中职学校入学门槛越来越低。中职学校学生除学习基础普遍比较薄弱以外,很多学生还存在性格缺陷,有的甚至还有不良嗜好。不认真听讲、厌学、逃课、沉迷网游手游等现象在中职学校普遍存在,损坏公物、破坏环境、打架斗殴等违规违纪行为屡见不鲜,学生综合素质相对偏低,有不良习惯的“问题学生”相对较多,严重影响着学校良好校风和学风的形成。

(4)德育渗透已成为弥补德育工作力量不足的重要手段。教育科学之父赫尔巴特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充分挖掘专业课内容中包含的德育资源,在课堂教学环节巧妙地开展德育渗透,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受德育知识的熏陶,能够对学生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广大专业课教师在对学生实施德育渗透的同时,将“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用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优秀的思想品质、良好的师德形象感染和影响学生,也逐步成为弥补学校德育工作力量不足有效手段。

3旅游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用人格魅力感染和熏陶学生。教师是受教育者最直接的榜样,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的示范作用。中职学生可塑性、模仿能力强,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影响着学生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养成。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加强自身修养,塑造良好形象,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坚定理想信念,坚守道德底线,自觉做到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淡泊名利,尊老爱幼、团结同事、关爱学生。自觉用高尚的师德师风和良好的人格魅力去感染、熏陶和教育学生,引导他们养成良好习惯,培育优秀品质,塑造健全人格。

(2)爱岗敬业,身体力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职业习惯。教师的职业操守、工作作风、行为规范会影响学生职业习惯的养成。“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热爱本职、关爱学生、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严谨治学、开拓创新等优良工作作风和良好职业习惯,都能对学生产生正向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坚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自觉做良好职业习惯的践行者和示范者。比如,在中餐摆台、中式铺床、模拟导游等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要认真准备,全程示范,让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深刻感受和体会教师的责任意识和严谨态度。讲授《茶艺》课程,让学生在学习备茶、烹茶、敬茶、品茶过程中,学会克制急躁情绪,培养耐性、磨炼心性。开展礼仪教育,让学生学会知书达礼,教师首先应该注意自己日常的仪态仪表、礼貌礼节、言谈举止、着装服饰等,通过“身教”讓“言传”更有说服力。

(3)运用实践教学,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实训、实习既是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其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职业意识、工作纪律教育,促进学生职业道德养成的重要途径。在《模拟导游》实践教学环节,从导游词的整理修改,到熟练讲解,再到语言动作的编排,都需要学生以合格导游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这一过程有利于职业精神的塑造与培养。餐饮、客房的实训操作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精神,提高待人处事能力,同时体悟“顾客就是上帝”这一服务理念,培养职业情趣,增强服务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参观、工学结合和单位实习,能让学生深入了解行业需求和岗位要求,从而不断增强自我完善、增长才干、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

(4)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德育渗透效果。课堂是德育教学的主要阵地。综合利用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课堂教学,营造自由、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更多展示机会,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也有利于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比如,在旅游专业教学中,可以利用图片、视频向学生展示全国各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各民族风土人情等,用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再比如,在分组开展“茶艺表演”时,学生分组设计茶席,自己编写讲解词。这一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小组讨论设计表演方案,小组成员相互交流,群策群力,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

(5)深挖教材资源,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知识教会你怎样做事,文化教会你怎样做人。中国传统文化是开展品德教育的思想资源,在教材中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坚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是在课程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方式。相比较其他专业而言,旅游专科课程中蕴含的文化资源更加丰富,为开展德育渗透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如《旅游概论》介绍了中国旅游发展史和各个时期涌现的重大事件和著名人物,《中国旅游地理》则介绍了全国各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对这些内容的讲解过程中,可以自然而然地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而对《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的讲述,又可以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使命感。

德育工作是固本强基的灵魂工程。中职教师只有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争做“四有好教师”,不断增强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自觉把德育内容分解、渗透到每一门课程,不断创新德育工作路径和方式,让更多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才能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才能为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 代翠娥.旅游餐饮专业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J].考试周刊,2013(95).

[3] 李淑君.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探讨[J].科学中国人,2015(14).

[4] 马树超,郭文富.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应坚持立德树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4).

[5] 杜佳艳.中职教师如何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

[6] 黄鹂鹂.中职教育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及实践路径[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8,28(04).

猜你喜欢

示范引领中职学校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内容分析到落实语用
以文化为引领加强水利院校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