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贫困学生,助力精准扶贫
2020-12-17马源源
摘 要 目前,高校贫困生帮扶工作是脱贫攻坚战中重要的一部分,为确保贫困生顺利就业,高校应加强贫困生的心理思想健康教育,切实解决贫困生的实际问题,使其真正脱贫。
关键词 贫困生 教育 就业 帮扶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
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就脱贫攻坚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等关于发展教育脱贫的新论述、新观点、新要求。贫困学生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收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高校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阵地,坚持贯彻落实各项精准扶贫政策,建立健全“奖、贷、助、减、补”扶贫体系,落实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关注贫困生的心理思想情况,加强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
1高校贫困生现状
1.1贫困原因
随着我国城乡统筹建设的不断推进,扶贫开发已经使城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高校的贫困生数据逐年在降低,但是还是存在一些学生需要各方面的资助才能完成学业。主要是因为这些贫困生大多来自与偏远山区或者经济及其不发达的地区,那里自然条件差,有的是由于家里收入来源少但是人口较多,还要赡养生病的老人,有的是由于家里本身存在残疾人口,经济负担较重。在这种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吃饱喝足是最低的保障,但是上学难是这些家庭中最大的难题。虽然学校所提供的绿色通道可以解决孩子的学费,但是对于经济本身就差,需要同时提供两个孩子的生活费,这就比较困难了。
1.2思想问题
大多数的高校贫困生,他们思想端正,做事认真,学习刻苦努力,希望通过学习改变命运,有着很高的理想追求,有很多贫困生在刚一入校就给自己定下了人生目标。但是也有一部分同学由于家庭因素的影响,不能快速的适应大学生活,对待学业也比较消极,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没有责任感。这些学生大多是留守子女,从小由爷爷奶奶看管,在溺爱中成长,对待事情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感恩意识,对于学校和老师的资助,认为是理所应当。
1.3心理问题
几乎所有的贫困生或多或少由于特殊的生活环境和家庭因素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一部分贫困生他们对待学业十分刻苦认真,但是从不主动参加校园集体活动,难以融入集体中,他们认为自己和别的同学是两个世界的人,从来渐渐的疏远,认为只有学业上的成功才能给自己带来自信。一部分贫困生对于来自家庭经济的压力,不能坦然面对,言谈举止缺乏自信,与城市中同学相比,心理落差不断加大,过多的通过物质追求寻求平衡感。不管是由于什么原因,贫困生更多呈现出的心理问题大多是自卑、焦虑。
1.4生活问题
教育部规定各高校都必须建立“绿色通道”制度,也就是对被录取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必须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采取“奖、贷、助、补、减”等不同的措施,确保每一位新生都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入学。但是实际情况是,大多数的贫困生并不能拿到奖学金,只能拿到助学金,并不足以去承担一学期的生活费。况且,有部分贫困生拿到助学金后进行高消费,购置高档手机、电脑,请客吃饭,对物质生活的渴求十分强列。部分贫困生急于证明自己,摆脱家庭贫困的标签,选择去网贷,在人生的道路中迷失自我。
2用心去关爱,用力去帮扶
贫困生在学校中属于弱势群体,高校除了要对其进行物质帮助外,更应该加强思想教育,实现贫困生的思想扭转,实现“扶贫先扶志”。高校中辅导员是和学生直接接触的人,其开展工作非常重要,对于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要给予充分的人文关怀,重视贫困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给他们充分的鼓励和支持,做学生思想道路上的引路人。
2.1落实经济帮扶,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高校贫困生工作是脱贫攻坚战役中的重要的一部分,要使每一个贫困生的困难都能具体得到解决,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扶贫。目前除了依托学校的资助体系外,辅导员应该不断拓展经济帮扶的资金来源,对于校企合作的订单班,努力争取企业奖学金的最大覆盖面。加强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积极引导贫困生主动参加勤工助学,倡议同学们通过自身努力改变贫困的局面。在贫困生认定工作中,精准筛查,做到学生与老师一对一帮扶结对,不拉下一个贫困生。
2.2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施心理帮扶
每一个贫困生心里都有一颗快要枯萎的花朵,他们需要老师用心去浇灌。由于贫困生所处的特殊的生活环境,他们很容易出现自卑心理和偏激的心态,更严重的甚至出现焦虑和抑郁。这对于辅导员来说,需要对每一个贫困生做详细的了解,针对性的开展帮扶工作。辅导员可以依托学校的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开展团体辅导和一对一帮扶,并对每一个贫困生做好个人档案记录,做好校内追踪,培养贫困生自强自立的人格。组织形式各样的主题班会、二课活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鼓励贫困生走出心理困境,并通过媒体开展多新式的线上宣传,使得自立自强的信念渗透到学生的意识当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
2.3加强贫困生的就业指导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贫困生的就业工作,在决胜脱贫攻坚战中有著决定性的作用。在贫困生的帮扶过程中,通过讲座、座谈会使贫困生对就业形势有充分的了解,对岗位需求有初步的认知,从而能够对自己未来的工作定位有合理的规划。以此加强自身专业硬实力,确保贫困生稳就业。
综上所述,高校贫困生帮扶工作是脱贫攻坚战中重要的一部分,高校在组织贫困生帮扶工作中,一方面要对其的生活、学习方便给予充分的关注,发掘一切资源对贫困生进行帮扶,同时要关注贫困生的心理思想健康问题,培养其积极进取的心态,确保其顺利就业,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作者简介:马源源,(1991.01-),女, 汉族,陕西渭南人,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政教育、精密机械。
参考文献
[1] 陈勇.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对策分析[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4.
[2] 吕霞.高校贫困生心理情况调查研究[J].智库时代,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