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背景下“赛室”双驱动的移动应用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020-12-17李正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以赛促学校企合作

摘 要 在双创背景下,如何培养移动应用开发的人才?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实现双创背景下的教学要求。本文中提出“赛室”双驱动移动应用人才培养,是指“以赛促学、以工作室促学”双驱动的人才培养方式。通过系部比赛引导学生学技能、练技能、赛技能,增强了学生参赛意识和竞争意识,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的学习动力,实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通过“以赛促学、以工作室促学”双驱动,最终实现培养高素质的移动应用人才。实践证明,“赛室”双驱动的移动应用人才培养方式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以赛促学 以工作室促学 校企合作 工学一体

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识码:A

职业教育设计原则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Android应用开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也是一门更新很快,始终处于科技前沿的课程,需要学生的充分练习。

从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双创”的号召以来,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大势所趋。

在双创背景下,为了更好的培养移动应用开发的人才,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利用双创背景下对教学提成更高的要求。本文中提出“赛室”双驱动移动应用人才培养,通过系部比赛引导学生学技能、练技能、赛技能,增强了学生参赛意识和竞争意识,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的学习动力,实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通过“以赛促学、以工作室促学”双驱动,最终实现培养高素质的移动应用人才。

1问题的出现

随着高校的的扩招,学生的人数迅猛增长,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因为扩招,学生大量增加,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专业基础差别很大,这给教师在讲授内容和进度上造成很大的困扰。有些学生觉得上课的内容简单了,有些学生觉得内容复杂了,有些学生觉得进度快了,有些学生觉得进度慢了。另外,很多学生上了大学,失去了升学的压力,学校的教学方式也发生很大的改变。高中,学生生活基本都是按学校的时间安排,基本从早上到晚上学校的学习内容都安排好了。而大学,学生除了课程表的课程外,还有大量的时间是可以自由安排的。因为学生失去了升学压力,传统的单纯教师讲授,“要学生学”的效果已经大大不如以前,学生没有动力了。而因为考虑到所有学生的基础,上课的内容也不可能讲得太深,又造成了学习能力好的同学觉得课程内容不够挑战性,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同时,每年学校都会很多的技能竞赛活动,如何通过比赛驱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比赛驱动学生成才?现在高校希望教师下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合作需要有大量的技术人员,这个技术人员只能从学生中发掘,但是如何培养出能达到企业项目水准的学生?

2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文提出“赛室”双驱动是指“以赛促学、以工作室促学”双驱动的人才培养方式。通过系部比赛引导学生学技能、练技能、赛技能,增强了学生参赛意识和竞争意识,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的学习动力,实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并把选拔出来的学生组织成小组,统一以工作室小组的形式进行管理。工作室可以使学生的团队合作在时间、空间、内容和条件上得到充分的保障,使小组的团队能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通过小组成员的花火的碰撞,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都得到很好的发展。在大赛期间,工作室项目小组的学生可以转为比赛小组,以大赛为驱动,全力备赛。比赛结束后,比赛小组转为工作室小组,可以做创新类的项目。工作室还可以和企业合作,承接企业的项目。通过“以赛促学、以工作室促学”双驱动,最终实现培养高素质的移动应用人才。具体做法如下:

(1)通过“以赛促学”,增强了学生参赛意识和竞争意识,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的学习动力,实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系部通过各种类型的比赛进行选拔人才,通过颁发证书跟其他奖励等方式吸引学生。学生通过练习准备比赛,可以大大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的学习动力,实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在准备比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技术水平。

(2)通过“以工作室促学”,实现项目实战,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实现工学一体。通过系部选拔的人才组成工作室小组,以工作室小组的形式进行管理,系部指派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跟管理。大赛期间,部分工作室小组转为比赛小组,备战参加比赛,以大赛为驱动进行相对的培训训练。工作室以学生为主体,专业教师、企业导师为引导,实施项目导向教学,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实现工学一体,以实现企业项目为目标,技能训练为主要形式,达到理论与实践真正融会贯通。工作室的团队开发方式充分发挥了各组员的长处,达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企业项目式的开发训练也培养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业能力。

(3)通过聘请企业讲师培训指导,实现现代学徒制的培养。引企入校,共建产学研教一体化工作室。加强和企业合作,承接企业项目,并聘请企业讲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通过企业真实的项目提高学生的技能,实现以市场为导向,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方式,使得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并能主动参与到项目的设计与开发的过程中,能切实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软件项目开发的积极性。并可以把企业实战项目的经验引入到课堂中,使移动应用教学的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聘请企业讲师培训,实现工作室学生的学徒制的培养方式。培训课程要与企业、市场的需求相吻合,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与企业“零磨合”,才能跟得上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企业资源,解决办学资源不足的问题;也只有这样,学校才能真正发展并创出品牌。

(4)通过与企业共建工作室,培养工作室创新精神,培育创新创业团队。在做大做强工作室的基礎上,引导学生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引导部分具有较强专业技术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工作室小组向创新创业团队转化,培育校园创业。或者和企业合作,共同培育创新创业团队。

通过“以赛促学、以工作室促学”双驱动,最终实现培养高素质的移动应用人才。

3实施总结

“赛室”双驱的移动应用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取得非常不错的成绩。本专业的学生在“移动应用开发”技能大赛国赛取得了二等奖的成绩,工作室给校内的职能部门和校外的企业完成设计一些项目。学生平时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自主项目也参加了各项创新比赛,取得不够的成绩。工作室培养了一大批的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毕业班的学生在找工作时也非常顺利找到心仪的工作。

“赛室”双驱的移动应用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了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通过“以工作室促学”,实现项目实战,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实现工学一体,通过与企业的接触和合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也实实在在的为社会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移动应用人才。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双创背景下“赛室”双驱动的移动应用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简介:李正淳(1981.11-),男,广东丰顺人,硕士,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讲师,电子工程技术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移动应用开发、软件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

参考文献

[1] 王屹,逯长春,彭薇,陈卫东.“四教一体”教研模式驱动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J].当代职业教育,2018(01):62-68.

[2] 霍达,周鑫,李笑鲜.以工作室为载体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8,12(06):103-106.

[3] 肖忠祥,杜永峰.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教科研一体化问题研究[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10(04):58-60.

[4] 王宇宁.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路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7(12):38-40.

[5] 谭永平.职业教育教改课题申报与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01):64-68.

猜你喜欢

以赛促学校企合作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学生对“双证融通”和“以赛促学”认知度与参与度的现状研究